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的主体性——一种马克思哲学视点的考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詹艾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明确主体性问题的论域是讨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前提。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中有着集中性的体现。马克思不仅把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观,而且还把历史唯物论引入了其主体思想,因此,学界在对马克... 明确主体性问题的论域是讨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前提。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中有着集中性的体现。马克思不仅把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观,而且还把历史唯物论引入了其主体思想,因此,学界在对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主体性的若干具体规定作出把握的同时,更要看到马克思在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发展问题上所进行的重要思考;而这正是我们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致力于探究主体的新质形态与主体性的新形式的最为直接的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人的主体性的具体规定 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发展
下载PDF
中国的辉煌成功与西方的观念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时殷弘 惠黎文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20,共3页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观念演变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终结论 中国 世界政治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下载PDF
主体间性概念与主体观——主体间性文论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詹艾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4-139,共6页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文学理论 主体间性概念 主体观 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黑格尔路向辨析
4
作者 郑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一种黑格尔路向,即注重二者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有品格。这种黑格尔视角的重大缺陷是在社会超越性的维度过分强调主体性、思辨性或规律性,忽视现实状况的复杂性、社会个体的多元性价值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一种黑格尔路向,即注重二者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有品格。这种黑格尔视角的重大缺陷是在社会超越性的维度过分强调主体性、思辨性或规律性,忽视现实状况的复杂性、社会个体的多元性价值选择及其实现途径。马克思不但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思维路径的颠倒,而且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的颠覆。正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依靠这种颠覆基础上的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但在逻辑上超越资本主义,而且把个体主体的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
下载PDF
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集体主体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伟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结构中,集体主体实际上起着联结最高国家或社会主体与微观个体主体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集体主体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生了性质、功能和价值定位...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结构中,集体主体实际上起着联结最高国家或社会主体与微观个体主体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集体主体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生了性质、功能和价值定位的变化,成为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传统集体主体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转移到了政府主体身上。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重视集体主体的时代变化及其特点,通过现实的价值关系引导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政府主体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体 变化
下载PDF
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詹艾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7-103,共7页
"现代性"表现为"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有着密切关联的知识形态坚持的是一条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建构路向。前者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 "现代性"表现为"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有着密切关联的知识形态坚持的是一条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建构路向。前者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特征,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向前迈了一步,或者说更为强化了自身理论建构的"现代"意味。确立文学理论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是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坚持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发展方向是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根本选择。当然,建构中的文学理论应该体现出对健全而又充分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价值诉求 文学理论建设 主体性文论 主体间性文论
下载PDF
文学本质问题略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詹艾斌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文学领域中对本质问题的关注受到了哲学上的本质论观念的影响和规范。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体论文学观对反映论文学观的批判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但从中也体现出二者在文学本质观念上的重大差异。文学是多本质性的。对文学性质所作的任... 文学领域中对本质问题的关注受到了哲学上的本质论观念的影响和规范。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体论文学观对反映论文学观的批判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但从中也体现出二者在文学本质观念上的重大差异。文学是多本质性的。对文学性质所作的任何单一视角下的理论阐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基于此,从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主体性问题入手对文学活动的一个方面的性质作出了简要的解说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本质观 文学的多本质性 主体性理论视角下的文学活动的性质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与吴越兵学
8
作者 李秀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6,共12页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与《国语·越语下》的文句有颇多重出互见之处,《十六经》文本是采用了兵阴阳家“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套子,借鉴了《国语·越语下》中的吴越战争故事,在吴越之地兵家影响下而成文的。吴越之地伍子胥、...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与《国语·越语下》的文句有颇多重出互见之处,《十六经》文本是采用了兵阴阳家“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套子,借鉴了《国语·越语下》中的吴越战争故事,在吴越之地兵家影响下而成文的。吴越之地伍子胥、孙武、范蠡的军事思想,均与帛书《十六经》有着密切的关联,兵家术语与兵家思维方式在《十六经》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吴越地区兵家文献中的黄帝故事也与帛书黄帝形象的塑造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这些都昭示出《十六经》与吴越兵学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经 吴越兵学 黄老 兵家 黄帝
原文传递
道德与法律之和谐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三维解读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文利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2,共6页
在历史维度上,中西方在道德与法律关系上经历了不同模式,中国表现出德法合于礼、以德为主、强德弱法,而西方则体现为德法分设、以法为主、强法弱德。在逻辑维度上,道德与法律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却有明显界分,两者之间是对立... 在历史维度上,中西方在道德与法律关系上经历了不同模式,中国表现出德法合于礼、以德为主、强德弱法,而西方则体现为德法分设、以法为主、强法弱德。在逻辑维度上,道德与法律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却有明显界分,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道德构成了法律正当性的基础,法律是实现道德之治的必由之途。在规范维度上,道德和法律交替至上,在立法阶段道德为上,法律服从于道德。在执法和司法阶段法律为上,法律成为首要的判断标准,道德仅是法律的辅助。在立法、执法及司法之后阶段,道德取得最终的评价地位。道德与法律是可以互相协调的,通过制度建设使二者达到平衡与和谐,在道德涵养法律的同时,以法律促进道德的普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体系 法律规范 社会主义 和谐关系
原文传递
试论道教内丹学中的“阳生”“先天一炁”的八种显现来源
10
作者 王体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共6页
道教内丹学认为,得"阳生"之"真铅"产是整个内丹修炼工程的起点。从对丹经文献的考察来看,"阳生"之"先天一炁"大概包括八种显现来源:体外虚空之初始"元炁"、体外空气所化之"炁&q... 道教内丹学认为,得"阳生"之"真铅"产是整个内丹修炼工程的起点。从对丹经文献的考察来看,"阳生"之"先天一炁"大概包括八种显现来源:体外虚空之初始"元炁"、体外空气所化之"炁"、"生身受炁初"之先天"祖炁"感发之"炁"、五脏之"气"所化"元炁"、饮食之"阴精"所化之"炁"、"津液"所化之"炁"、淫精所化"真炁"、"肾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生 先天一炁 内丹学
原文传递
好作品和审美教育--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及其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杰弗雷·派慈 马爽 冯庆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好作品"概念来自于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同时也部分来自于广义上旨在理解审美经验的全球化哲学传统(与实用主义和日常生活美学相关)。"好作品"概念的基础既在于艺术制作,也在于劳动的组织形式。好作品具有"... "好作品"概念来自于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同时也部分来自于广义上旨在理解审美经验的全球化哲学传统(与实用主义和日常生活美学相关)。"好作品"概念的基础既在于艺术制作,也在于劳动的组织形式。好作品具有"本真"特征,能够让生产和接受的状态不至于彼此隔阂,进一步让艺术兴盛。虽然工艺美术运动有时候推进的只是围绕着手工艺品的有限的审美,但是,关于好作品的美学理论中却包含着更广范围的工作方法和素材。进一步说,其中强调了观赏者扮演的同等重要的角色。该理论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多人合作计划所产生的作品本质上的分享性、私密性和朝向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开放性;这是一种对反审美主义和唯理智论的有力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作品 审美教育 莫里斯 工艺美术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