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9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辩证法在新中国——兼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学科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顺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6,共10页
100多年前,马、恩创立的自然辩证法,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已经生根、发芽和壮大,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多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 100多年前,马、恩创立的自然辩证法,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已经生根、发芽和壮大,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多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目前它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为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科技 学科建设 中国
下载PDF
以宗教视角关注全球--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光沪教授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烜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49,共4页
何光沪教授,1950年出生,贵阳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光沪教授在宗教哲学和基督宗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何光... 何光沪教授,1950年出生,贵阳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光沪教授在宗教哲学和基督宗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何光沪自选集》、《神圣的根》、《天人之际》、《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译有《宗教哲学》、《20世纪宗教思想》、《现代基督教思想》、《全球伦理》、《系统神学》、《基督教神学原理》等;编有《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蒂里希选集》、《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二十讲》、"宗教与世界丛书"、"宗教学译丛"等。近日,本刊约请何光沪教授弟子李烜对他进行了专访。文中,何光沪教授简称"何",李烜简称"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宗教哲学》 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神学 博士生导师 基督宗教
原文传递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对黄玉顺《生活儒学导论》的批评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共6页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提出了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我们的立足点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但是,作者误读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思想。此在并不是主体性的观念。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道家老子的关系上,而不是体现在... 黄玉顺的“生活儒学”提出了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我们的立足点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但是,作者误读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思想。此在并不是主体性的观念。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道家老子的关系上,而不是体现在与儒学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特有的,中国并没有那样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中国哲学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此在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训诂学的语言哲学意蕴 被引量:5
4
作者 苟志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0-85,共6页
本文以中国古代训诂学中所渗透的语言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对意义理论的把握,关于“解释的循环”的理解和对语言解释方法的探究,构成了中国古代训诂学中最富语言哲学特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考察了中国古代训诂学... 本文以中国古代训诂学中所渗透的语言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对意义理论的把握,关于“解释的循环”的理解和对语言解释方法的探究,构成了中国古代训诂学中最富语言哲学特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考察了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哲学化致思趋向,并揭示了它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语言哲学思想 解释的循环 训诂学 文字符号 汉字符号 理解与解释 意义理论 语词符号 整体性原则
下载PDF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秀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它的早期阶段和当代形态。由于受苏联 3 0年代教科书体系的影响 ,走出苏联模式与回归马克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苏联模式 哲学教材 传播 发展
下载PDF
略论中国哲学之开端 被引量:7
6
作者 彭永捷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提炼西方哲学史家关于西方哲学开端的观点,形成一个有关哲学开端的假说,然后以此假说在比较哲学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哲学的开端。通过分析“绝地天通”、“武王克商”、“怨天忧人”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哲学产生的影响和考察伯阳父... 本文提炼西方哲学史家关于西方哲学开端的观点,形成一个有关哲学开端的假说,然后以此假说在比较哲学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哲学的开端。通过分析“绝地天通”、“武王克商”、“怨天忧人”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哲学产生的影响和考察伯阳父论地震、叔兴论吉凶等数个中国哲学开端标志性事件,认为在中国哲学开端问题上的“突破说”和“巫史说”两种代表性说法并不矛盾,前者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哲学如何开端,后者可以有效地说明中国哲学开端相较于西方哲学之特色。虽然人类思想都经历了“轴心期”的文化突破,但中国和古希腊的思想实现突破的具体机缘、表现形式和实际结果各不相同,西方哲学采取了哲学这种方式,而中国人的思想则采取了有别于西方哲学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史 开端 比较哲学 轴心期 吉凶 具体 史家 武王 历史事件
下载PDF
老子道论与中国轴心时代之哲学的突破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庆中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9-173,共5页
站在春秋战国———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实证”的立场考察老子的道论,可以看出,老子提出“道”,是为了超越西周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克服春秋时期天道自然观的局限;老子用“无”来形容“道”,是为了突显“道”的无知... 站在春秋战国———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实证”的立场考察老子的道论,可以看出,老子提出“道”,是为了超越西周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克服春秋时期天道自然观的局限;老子用“无”来形容“道”,是为了突显“道”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性特征(相对于上帝的人格性特征而言),和超感觉、超形象、无始无终的普遍性特征(相对于大道自然观的局限性而言);而其道论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因大道以明人事”,整合春秋时期出现裂痕的天人关系,以为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现实社会的存在样式及存在的合理性等找到一个可靠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哲学突破
下载PDF
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向世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6,共6页
思考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在 2 1世纪的价值 ,离不开西学的参照。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准备了条件 ,中国哲学本有的开放性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应当在认真总结自身短长的基础上 ,将西方的现代性精... 思考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在 2 1世纪的价值 ,离不开西学的参照。由西方传入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准备了条件 ,中国哲学本有的开放性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应当在认真总结自身短长的基础上 ,将西方的现代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自觉结合起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结构模型和变常互动互补的生存机制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价值。经过与现代性、后现代的相互折衷 ,必将能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 中国 传统哲学 价值 现代化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刚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6,62,共5页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西方哲学着重强调一种认知关系,把人视为认知主体,把世界理解成认知活动的客体,并由此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形成主客两分的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则强调一种价值关系...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西方哲学着重强调一种认知关系,把人视为认知主体,把世界理解成认知活动的客体,并由此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形成主客两分的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则强调一种价值关系,自然不可能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相反却把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始终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因此,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应是情与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基本问题 关系
下载PDF
全球化、后现代与哲学的文化多元性——简论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4,共7页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后现代主义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前 贺金瑞 《前线》 1999年第3期12-16,共5页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有许多讲话讲到哲学问题,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不是为了创立新的哲学体系,而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这里,他特别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有许多讲话讲到哲学问题,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不是为了创立新的哲学体系,而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这里,他特别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思想路线 实践标准
下载PDF
《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湛 刘克苏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近现代大学的任务,从教育衍生出科研,再衍生出服务社会,其中蕴涵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诉求。一个民族如果具备了这种精神,即便暂居劣势,也必将走向兴盛。现代知识经济的知本论同时也应当是德本论。明智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正是依... 近现代大学的任务,从教育衍生出科研,再衍生出服务社会,其中蕴涵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诉求。一个民族如果具备了这种精神,即便暂居劣势,也必将走向兴盛。现代知识经济的知本论同时也应当是德本论。明智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正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寻找、开发、管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大学之道作为教育和学习的哲学,超出了狭义经济学的眼界,成为一种具备终极关怀、追求至善的经济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大学》 经济哲学 知本经济 物本经济 德本论 知识经济 学习型组织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立天 《中国哲学史》 199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佛教心性论是着重阐述心与性的关系、心的本质以及心性的作用、意义的学说。从根本上说,就是论述人的本性的理论,即人性论。佛教教义最关切的问题是人类受苦的根源以及如何解脱痛苦的途径,而对解脱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与主体精神世界(知... 佛教心性论是着重阐述心与性的关系、心的本质以及心性的作用、意义的学说。从根本上说,就是论述人的本性的理论,即人性论。佛教教义最关切的问题是人类受苦的根源以及如何解脱痛苦的途径,而对解脱问题的探讨,始终是与主体精神世界(知、情、意)的核心即心性问题相关联的。佛教对于心性的意义,不只从它和烦恼的关系上去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心性论 部派佛教 范畴网络 如来藏 印度佛教 佛教教义 阿赖耶识 天台宗 唯识宗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思想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大椿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3年第6期16-24,共9页
从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至严复系统译介西方科学哲学著作,这个漫长的过程可以看作西方科技和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移植之始。辛亥革命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很大意义上是西方科技、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其对中国人思想发生根... 从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至严复系统译介西方科学哲学著作,这个漫长的过程可以看作西方科技和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移植之始。辛亥革命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很大意义上是西方科技、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其对中国人思想发生根本影响的,是从实际出发和遵循逻辑思维方法。但当时科学哲学并没有从一般哲学中独立出来,它的传播带有泛化和缺少匹配两个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哲学 传播 清代 明代
下载PDF
复杂性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深层生态学 被引量:12
15
作者 聂耀东 彭新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复杂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深层生态学具有内在关联。当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自组织演化的世界图景,而且也展示了一种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角度;这种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性思维和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新型... 复杂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深层生态学具有内在关联。当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自组织演化的世界图景,而且也展示了一种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新角度;这种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整体性思维和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思维方式,恰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当今深层生态学的思维逻辑相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 深层生态学
下载PDF
德国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中国哲学是德国汉学的内容之一,但在德国哲学界它却并不被承认。“中国哲学”是否存在,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就是争论的问题。汉学界在作肯定答复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上。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哲学理论的各个方面... 中国哲学是德国汉学的内容之一,但在德国哲学界它却并不被承认。“中国哲学”是否存在,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就是争论的问题。汉学界在作肯定答复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上。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哲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围绕儒学与现代化的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传统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德(西)之间的哲学交流和比较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 现代新儒学 “中国哲学” 传统儒学 宋明理学 汉学 黑格尔 内容 交流 德国
下载PDF
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安宪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中国古代有哲学 ,但中国古代一直缺乏哲学的自觉 ;中国古代有哲学思想 ,但中国古代一直缺乏哲学的话语方式。中国哲学要自立于世界 ,必须真正形成自身特色。中国哲学要形成自身特色 ,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 ,有自己的观念意识 ,有自己的话... 中国古代有哲学 ,但中国古代一直缺乏哲学的自觉 ;中国古代有哲学思想 ,但中国古代一直缺乏哲学的话语方式。中国哲学要自立于世界 ,必须真正形成自身特色。中国哲学要形成自身特色 ,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 ,有自己的观念意识 ,有自己的话语特色。中国哲学要形成自己的话语特色 ,必须从自身传统中获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话语 转换
下载PDF
方法与意义——中国哲学的重新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桂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8,共3页
目前学人对中国哲学“合法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此问题的缘起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目前中国学人对历史、现实学术现状的反思,但是,要对中国哲学重新建构就要尽快超越“合法性”的阶段,进入到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和中国哲学的意义建构方... 目前学人对中国哲学“合法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此问题的缘起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目前中国学人对历史、现实学术现状的反思,但是,要对中国哲学重新建构就要尽快超越“合法性”的阶段,进入到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和中国哲学的意义建构方面。应从建构“他者”、澄明误读、开掘源头方面进行方法上的探询,从立足现世、学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建构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合法性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达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5-68,共4页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历史哲学 历史三分法 史义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建梓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4期52-53,共2页
对 2 1世纪的中国哲学走向 ,学界的看法有多种。关于新世纪哲学的形态 ,主要有一方主导多元并存、融合说、文化哲学、世界哲学等四种观点 ;关于新世纪哲学的特点 ,争论主要集中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内容、哲学话语和功能等方面。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形态 哲学话语 文化哲学 融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