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中学校规比较研究——教育法治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申素平 李娟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6,共4页
校规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校规在依法治校中的规则治理作用愈益明显,在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也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对中美两所中学校规的比较发现,我... 校规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校规在依法治校中的规则治理作用愈益明显,在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也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对中美两所中学校规的比较发现,我国校规存在以下问题:未分清学生义务的性质和层次、对学生义务的表述不够清晰、责任规定不能与义务对应且形式单一、缺乏权利救济方面的规定。我国学校应针对以上四方面的问题改进校规,实现校规从管理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校规 学生权利 教育法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对现代大学功能变革的影响——基于国际视角的新制度学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秦惠民 解水青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浪潮。20世纪,世界范围的本科大学发生了深刻的组织功能变革: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履行服务社会的使命。运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考察可以发现,这两次国...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浪潮。20世纪,世界范围的本科大学发生了深刻的组织功能变革: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履行服务社会的使命。运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考察可以发现,这两次国际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现象存在密切联系: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为现代大学组织的功能变革提供了合理性前提和合法性基础,扮演了"探路者"和"催化剂"等角色;其本身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组织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现代大学 功能变革 国际视角 新制度学派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纪念《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周年随感 被引量:8
3
作者 秦惠民 解水青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2,29,共7页
高等教育不能脱离其安身立命的价值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亦离不开一定的价值引导,高等教育的实践也必定是遵循着一定的价值导向而表现为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对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始终是高等教育学术争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高等教育的... 高等教育不能脱离其安身立命的价值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亦离不开一定的价值引导,高等教育的实践也必定是遵循着一定的价值导向而表现为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对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始终是高等教育学术争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高等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是一个历史的、实践的和辩证的过程,是一个从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演变的过程。高等教育既不可能脱离它的基本价值而存在,亦不可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那个社会而发展,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其实现形式,一定是其自身规定性与那个社会阶段某种需求相结合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价值 大学理性 服务社会 实现个人发展 高校行政化
原文传递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4
4
作者 周光礼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5,共10页
从"管理"走向"治理"不但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根本转变。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系统层级的治理、大学层面的治理和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中国高等教育治... 从"管理"走向"治理"不但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根本转变。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系统层级的治理、大学层面的治理和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十个问题是:政校分开、社会问责、举办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学术权力、大学内部组织构架、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和大学章程建设。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是外部动力驱动的,它反映了环境中最强劲的行动者的利益和权力,国家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育国家制度能力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 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化
原文传递
经费配置模式与大学战略选择:中国大学趋同化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光礼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3,共10页
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方式对大学组织及其内部行动者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大学的战略选择中。在官僚控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大学一般选择赶超战略,以迎合政府的战略期待和价值观;在市场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大学一般选择资源... 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方式对大学组织及其内部行动者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大学的战略选择中。在官僚控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大学一般选择赶超战略,以迎合政府的战略期待和价值观;在市场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大学一般选择资源获取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和顾客至上原则;在院校控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大学一般选择学术导向战略,尊重学术自由、遵循学科逻辑。经费流向易于控制的特点使之成为政府最理想的政策工具,现代国家常常综合运用这三种模式来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大学激励结构的相似性不但导致公办大学之间的趋同化,而且导致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的趋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费配置模式 大学战略规划 官僚控制模式 市场模式 院校控制模式 大学同质化
原文传递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光礼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0,共7页
学科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学术制度。高等教育研究的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合法性,即知识基础;二是外在合法性,即制度基础。内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一套广泛认同的文化-认知体系,外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学科发展的制度基础... 学科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学术制度。高等教育研究的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合法性,即知识基础;二是外在合法性,即制度基础。内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一套广泛认同的文化-认知体系,外在合法性的标志是形成学科发展的制度基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遵循社会需求逻辑,学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需求;第二个阶段主要遵循学科逻辑,致力于学科的知识传统的建构。实证研究证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良好的制度基础,但缺乏深厚的知识基础。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不但要形成普遍认同的知识传统和价值观念,而且要进一步加强体制化,争取高等教育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 学科 知识 学科制度
原文传递
试解“钱学森之问”: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26
7
作者 项贤明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1,共7页
为什么我国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原因并不在于所谓"课业负担"这样一类虚假的教育问题。录音机式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课程和评价体系、痴迷于解题而忽略了原理本身、教室内单一的权力中心、标准答案的霸权、传统的记诵... 为什么我国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原因并不在于所谓"课业负担"这样一类虚假的教育问题。录音机式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课程和评价体系、痴迷于解题而忽略了原理本身、教室内单一的权力中心、标准答案的霸权、传统的记诵文化、过大而越界的教师权威、缺乏宽容性的文化、传统教育理论对教育现象的错误认识,等等,才是抑制我国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教育要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层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学生创造力 跨文化教育
下载PDF
各司其职 尽心尽责 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关于中国学校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0,共2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展示了更加深远、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使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思路。在依法治教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相关改革,调动全国全民之力,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的积极性,是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展示了更加深远、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使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思路。在依法治教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相关改革,调动全国全民之力,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的积极性,是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前提。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发展遇到的最现实问题,主要就是在教育的管、办、评诸方面思路不清、责任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中国教育 良性发展 尽责 分离 改革开放 三中全会 社会共识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中国学生成长状态研究(7)——对高中生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调查的点评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9,共8页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日益增强的自主意识以及不断加大的毕业、升学压力使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面临诸多变数。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中生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尊重他们...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日益增强的自主意识以及不断加大的毕业、升学压力使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面临诸多变数。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中生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提供帮助,调查的实证结果还能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状态 教育状态 高中生
原文传递
2009-2010年中国学生成长状态研究(1)——小学生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调查的点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51,共9页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从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入手。通过对小学生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调查结果的分析,展现并解读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样态,以期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提供...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从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入手。通过对小学生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调查结果的分析,展现并解读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样态,以期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状态 教育状态 小学生
原文传递
试析“三个面向”内在联系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项贤明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共4页
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目的和核心,整个题词的主旨就在于要求教育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服务。"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目的和核心,整个题词的主旨就在于要求教育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服务。"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面向世界"是重要途径。我国要发展,不融入世界不行;我国要融入世界,教育就必须培养出有世界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面向未来"是教育本质特性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发展教育事业必须着眼于未来,从长计议,站在未来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面对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重温"三个面向"重要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三个面向 教育改革
下载PDF
2009-2010年中国学生成长状态研究(4)--对初中生生活状态和教育状态调查的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8,共7页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生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全面、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现状对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特别意义。相关的调研结果可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研究的样本,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进...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生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全面、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现状对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特别意义。相关的调研结果可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研究的样本,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初中教育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状态 教育状态 初中生
原文传递
教育投入三问——基于中国现实的思考
13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32,共7页
教育投入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由于其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未能得到明确解决,所以至今仍存在许多困惑与乱象,使各级各类教育所需的经费无法可依或难以到位。为此,从对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实际问题的梳理入手,理清教育投入过程中的各主要... 教育投入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由于其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未能得到明确解决,所以至今仍存在许多困惑与乱象,使各级各类教育所需的经费无法可依或难以到位。为此,从对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实际问题的梳理入手,理清教育投入过程中的各主要相关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本土化提供基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教 教育投入 教育经费
原文传递
中国学校教育的管、办、评如何分离与优化
14
作者 程方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2,共8页
为使中国的学校教育摆脱行政过度干扰的困境,并使管、办、评等相关机构和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尽心尽责、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对管、办、评的相关权责作具体合理的划分,并加强相关的法律规范与多方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还学校教育一个... 为使中国的学校教育摆脱行政过度干扰的困境,并使管、办、评等相关机构和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尽心尽责、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对管、办、评的相关权责作具体合理的划分,并加强相关的法律规范与多方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还学校教育一个良好、和谐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管、办、评分离
原文传递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演变的社会基础与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1,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办评分离 高等教育评估 制度演变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科教融合与大学现代化——西方大学科研体制化的同质性和差异性 被引量:40
16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科教融合既是西方科学体制化的高级阶段和当代形态,也是西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选择。西方大学现代化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发展模式,而是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同质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一股不... 科教融合既是西方科学体制化的高级阶段和当代形态,也是西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选择。西方大学现代化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发展模式,而是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同质异形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第一,同质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第二,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地方性的制度创新具有全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现代化 科教融合 高等教育变革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网络舆情作用下的大学治理结构完善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惠民 郑中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5,共5页
高校学生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使得我国大学治理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削弱了大学对受教育者意愿的响应能力,潜藏着大学治理的合法性危机。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办学问题的开放平台,讨论过程中的群体... 高校学生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使得我国大学治理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削弱了大学对受教育者意愿的响应能力,潜藏着大学治理的合法性危机。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办学问题的开放平台,讨论过程中的群体内聚作用把他们的意见汇集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为学生成为治理主体提供了强力助推。本文在剖析上述发展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舆情作用下大学治理结构完善的趋势,提出了学生向治理主体转变的切入点和方式途径,为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网络舆情 学生参与 治理主体 治理结构完善
原文传递
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布局与选择的量化分析——基于中美两国29所世界一流高校的数据 被引量:31
18
作者 沈健 胡娟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67,共7页
优势学科的实力集中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基于中美两国较为权威的学科评估数据,就高水平大学学科水平与布局结构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相对更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理科基础学科... 优势学科的实力集中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基于中美两国较为权威的学科评估数据,就高水平大学学科水平与布局结构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相对更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理科基础学科覆盖率比美国一流高校低12%,文科基础学科覆盖率低30%;美国一流大学应用学科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工学,中国高水平大学最为青睐的应用学科是商学和法学;从校均学科资源来看,中国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强势学科、顶尖学科比美国高校分别要低3.0个、2.5个和1.3个。在基础学科布局、学科厚度积累等方面中国高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优势学科建设 学科排名
原文传递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 被引量:119
19
作者 刘振天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共7页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指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社会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等基础上科学定位,并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单纯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指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社会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等基础上科学定位,并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单纯的制度变迁与技术革新,更涉及深层次的观念革命,即涉及对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新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高等教育本质 本科模式 转型方式
原文传递
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被引量:260
20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3,共9页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型的主旋律,这就是科教融合的理念。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大转变,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高等教育哲学 大学理念 教学 科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