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知至”与“知终”的再认识
- 1
-
-
作者
韩慧英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2,共7页
-
文摘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文言传》中注解《乾》卦九三爻辞时的话。以往注家对此句的解读各有不同,宋代以来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对"知至"与"知终"的理解普遍与品德的提升联系在一起。而在宋代之前,与程朱不同,王弼依据卦象释之,孔颖达则进一步将时间因素纳入解读。结合帛书《周易》《清华简》等出土文献,如果我们把"知至"与"知终"放置于天象变化与节气更替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那么其含义似乎比单纯的以解读为始点与终点更为宏大。"知至"所代表的理念提示我们要在事物发生量变的时候即加以注意,方可做到预判预知,进而防患于未然;"知终"则提示我们事物变化是往复的,既非一成不变,亦非全盘否定,在易与不易之间的终,就好似我们经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四时变化,把握其中的不易,建立相应的规则,便是"存义"之方。《周易》中"知至"和"知终"的理念凸显了先民本天道以立人道的天人观念,而其来源无疑与占筮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从哲学的视野来看,卜筮活动本身就建立在人与天地万物相感通的基础上,蓍草及其运算只是这一感通得以实现的手段。如果没有人与天地万物的感通,卜筮活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根基。这种人与天地万物的一体相通,体现出卜筮活动所蕴含的终极境界。在这一终极境界中,天地人物融为一体,过去现在未来融为一体,整个的时空都汇于当下,通达无碍。也就是说,卜筮活动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体现。卜筮所占测的吉凶祸福,也不是纯粹外在力量所左右的结果,它是和当事人的身心状态密切相关的,当事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精神都是造成占断结果的因素,也是未来凶而转吉、吉而变凶的主导力量。所以,卜筮并不是对人与事的外在性的探知,而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紧密相连,是知行合一的。抛开了卜筮,我们就无法理解《周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的根源所在。
-
关键词
占筮
帛书《周易》
《清华简》
“知至”
“知终”
-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双重证据与史思并举——近年来易学研究述评
- 2
-
-
作者
韩慧英
刘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
文摘
《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独特的一部典籍,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元性和范导性的作用。在今天,以《周易》为核心对象的易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中的“显学”,横跨哲学、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随着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和新的思想观念的兴起,近年来易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既有传统问题的推进,也有新问题的发现,多有精彩之笔,值得重视。有鉴于此,我们以近三年为限,对公开发表的易学成果略作总结与思考,学养所限,难免挂一漏万;议评不当,祈望方家批评指正。
-
关键词
易学研究
中国思想文化史
述评
证据
中国古代文化
《周易》
学术研究
中国古典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周易》“谦”卦的再解读及其启示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韩慧英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6-61,共6页
-
文摘
《周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头起于筮法。按照传统说法,《周易》的卦爻辞起于文王与周公,其内容多有断辞,且吉凶相参。但“谦”例外,“《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没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坏,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强说只有一个卦,就是谦卦,六爻皆吉”。(南怀瑾,第364页)论易由象起,“谦”卦之卦象为山在地下、山内而地外,《象传》称之为“地中有山”。
-
关键词
《周易》
解读
古老文化
六十四卦
《易经》
《象传》
卦爻辞
南怀瑾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析清华简《筮法》中的卦气思想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韩慧英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36-46,共11页
-
文摘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看,《筮法·得》所谓春夏秋冬"见八"、"见五"、"见九"、"见四"与《淮南子》等所记各月对应数字"八、七、五、九、六",皆言"卦气"并用于占。再次,《筮法·卦位图、人身图》中"雷树收藏"对应"震劳兑罗",与《易纬·稽览图》中《震》《离》《兑》《坎》表征"生长收藏"相类;《筮法·四季吉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按"八卦卦气图"顺时、逆时方向发生由吉(大吉、小吉)转凶(小凶、大凶)的变化过程,又与《春秋繁露》所载阴阳二气消长盈虚同途,再次证实简文中"卦气"思想的印记。清华简《筮法》多节内容,汉代皆有所承,且与今本《周易》"卦气说"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卦气说"由来已久。
-
关键词
卦气
清华简
《至》
《得》
《卦位图
人身图》
《四季吉凶》
-
Keywords
gua-qi
Qinghua bamboo slips zhi de
positions of the trigrams and chart of human body fortune or mis-fortune of the four seasons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评“古史辨派”的《周易》筮法观
- 5
-
-
作者
韩慧英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11-18,共8页
-
文摘
在20世纪初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之时,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本着怀疑的态度,开启了重新审视和批判传统经学理念的学术风潮。本文通过分析"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李镜池和容肇祖三位学者对《周易》中筮法思想的认识,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初《周易》筮法观念的流变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分析了"古史辨派"在《周易》筮法相关问题上所存在的"疑古之过",进而主张在客观评判"古史辨派"的得失之余,运用"二重证据法"使中国传世经典文献在对"古史辨派"的不断扬弃中获得新生。
-
关键词
筮法
古史辨派
二重证据法
-
Keywords
divination
Doubting Antiquity School
dual attestation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