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一带一路”文化战略拓展文艺复兴研究新路径——“2015文艺复兴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荀武 吴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2015年11月14-18日,"2015文艺复兴高峰论坛——文化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年度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对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国家"一... 2015年11月14-18日,"2015文艺复兴高峰论坛——文化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年度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对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文化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 文化阐释 文化视域 文艺工作 一体两翼 中外专家学者 当代中国文化 张惠明 新柏拉图主义
下载PDF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古代壁画活化研究
2
作者 史蕊 丁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本文从艺术技术学视角出发,对古代壁画的材质体系、制作技艺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将古代壁画本体嵌入“艺术技术学”框架之中,打造传承古代壁画非遗技艺的特设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达成将古代壁画中蕴含的大国工匠、非遗技艺因素提... 本文从艺术技术学视角出发,对古代壁画的材质体系、制作技艺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将古代壁画本体嵌入“艺术技术学”框架之中,打造传承古代壁画非遗技艺的特设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达成将古代壁画中蕴含的大国工匠、非遗技艺因素提取挖掘并予以传承创新的目标,并落实国家倡导的“学以致用”“产教融合”大政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活化 物质构成 学科建设 产教融合
下载PDF
无边界实践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研究
3
作者 陆云 盘金利 仲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无边界实践教育是指实践教育在不断实现人的综合发展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人际、资源以及学科、载体等各种教育要素固有边界,呈现出来的融合教育样态。实践教育突破了学校、课堂以及学科的边界,以其多主体、多形式、... 无边界实践教育是指实践教育在不断实现人的综合发展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人际、资源以及学科、载体等各种教育要素固有边界,呈现出来的融合教育样态。实践教育突破了学校、课堂以及学科的边界,以其多主体、多形式、跨行业带来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等实践教育的学科和课程形式融合一体,真正突破其课程管理、过程实施、评价指导等领域的边界阻隔,实现课程、管理、评价的一体化,才是提高实践教育效率,达到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目标的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育 无边界教育 综合实践 研学实践 劳动教育
下载PDF
当前中国美术创作问题及应对之道--基于“东方文艺复兴”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方 史蕊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共3页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中国当代艺术也随之显示出异常的活力,但是也存在着精神苍白、"高峰"类精品力作缺乏、国际话语权不足等问题。"东方文艺复兴"追溯并重新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血脉气质,把中国...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中国当代艺术也随之显示出异常的活力,但是也存在着精神苍白、"高峰"类精品力作缺乏、国际话语权不足等问题。"东方文艺复兴"追溯并重新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血脉气质,把中国山水蕴藏的神圣能量进行当代转换,并对东西方文艺复兴进行整合贯通,充分吸收融汇整个人类文明的传统精华,构建和传播代表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理论学派和艺术作品。这既有利于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又能够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外交,多方驱动我国在文化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创作 东方文艺复兴 中华民族迁徙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失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创化研究——以《翱翔的太阳神》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蕊 丁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9,I0003,共8页
巴米扬壁画《翱翔的太阳神》复原项目是数字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发展更迭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创化作品,其背后的艺术作品属性、材料技法研究、史实性边界以及空间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思... 巴米扬壁画《翱翔的太阳神》复原项目是数字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发展更迭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创化作品,其背后的艺术作品属性、材料技法研究、史实性边界以及空间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思考与借鉴,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失落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创化提供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修复 创造性转化 艺术作品 技法 材料
下载PDF
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与新文科建设——综合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方 《艺术教育》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同样如此。近些年,由于综合高校中艺术学院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再加上不断扩招,使广大艺术学子在毕业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学知识与急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无法结... 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同样如此。近些年,由于综合高校中艺术学院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再加上不断扩招,使广大艺术学子在毕业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学知识与急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无法结合,这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相去甚远。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经验教训的分析,探讨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相关课题/项目申报与实施,在技术艺术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将国家倡导的"新文科建设"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教育 技术艺术学 新文科建设 复合型创新人才
原文传递
文化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2015文艺复兴高峰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丁方 荀武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2015年11月14日至18日,“2015文艺复兴高峰论坛——文化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年度峰会在北京召开。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高峰论坛 文艺复兴 文化视域 研讨会综述
原文传递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法海寺壁画材料技艺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方 张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166,I0011,共10页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的法海寺材料技艺研究区别于以往的单线性研究,将作为绘画本体的材料技艺研究上升到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来探讨绘画材料技艺、学科建设与情景体验空间构建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如何通过艺术教育装备提升、课程研发和人...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的法海寺材料技艺研究区别于以往的单线性研究,将作为绘画本体的材料技艺研究上升到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来探讨绘画材料技艺、学科建设与情景体验空间构建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如何通过艺术教育装备提升、课程研发和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文旅研学产业对接,并为“德智体美劳”“教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以及孵化“产教融合”基地而打造模式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海寺壁画 艺术技术学 材料技艺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联性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方 孙含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文化产业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国内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基本处于风景观光、吃喝购物的层级,没有太多文化内涵,或即使冠以“文旅”二字亦有名无实。往深层次思考,文旅产业水平之所以低是因为缺乏人才,国内... 中国文化产业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国内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基本处于风景观光、吃喝购物的层级,没有太多文化内涵,或即使冠以“文旅”二字亦有名无实。往深层次思考,文旅产业水平之所以低是因为缺乏人才,国内高等院校不设此专业,高职高专培养大多是导游餐服类人员,高端文旅产业真正需要的顶层设计、内容设置、专业修建、运营管理、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却迟迟未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专业人才匮缺与现实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目前国家倡导的“一流学科”[1]建设,理应在这些短板方面发力;或换句话说,新建一流学科应有效地覆盖这些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否则国家斥巨资投入的“双一流”[2]建设将流于表面文章,隔靴搔痒,甚至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本文讨论的“艺术技术学[3]”属于目前暂未列入学科目录中的新建一流学科。它的首要特点是高度跨学科;其次是强调“文化科技创新[4]”,它作为贯穿“艺术技术学”首尾始终的方法论,保证了文化与科技两者深度融合之后的能量聚变;再者则是突出“学以致用”。这里所说的“致用”,特指在文旅产业领域的实际运用。如若我们能直接聚焦于中国文旅产业面临的急迫问题,在学科建设的根本层面上为高职高专打造优质的课程内容并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方能正确领悟中央部委多项文件的精神,同时也能为文旅产业瓶颈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一流学科建设 艺术与科学 艺术技术学 学以致用 文化科技创新
下载PDF
传统壁画题材工艺品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传统壁画题材工艺品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讨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致力于传统壁画的创造性转化。它是以壁画的美学价值阐释为基础,综合技艺传承,新型替代材料运用等方式来对传统壁画进行转化与再创造,以此提炼传统艺术的精华,加强新的时代阐... 传统壁画题材工艺品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讨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致力于传统壁画的创造性转化。它是以壁画的美学价值阐释为基础,综合技艺传承,新型替代材料运用等方式来对传统壁画进行转化与再创造,以此提炼传统艺术的精华,加强新的时代阐释;其二是以创造性转化为依托进行壁画工艺品的创新性发展路径探究。此部分侧重于创新与发展,融合壁画转化成果与现代复合材料而将其打造成的新型工艺品/文旅产品。我们要拓宽工艺品的新型展示手段,进一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让不可移动的壁画“活起来”,强化其价值传播,来助力文旅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壁画 工艺品 材料技艺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名家·丁方
11
作者 丁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F0002-F0002,322-328,F0003,F0004,共10页
丁方,1956年生,男,汉族,陕西武功人,1986年获南京艺术学院文学(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氏,... 丁方,1956年生,男,汉族,陕西武功人,1986年获南京艺术学院文学(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氏,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与美术作品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生导师 名家 硕士学位
下载PDF
光之映,山之神——观丁方的“神圣山水”系列
12
作者 张俊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8期1-5,共5页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丁方因其学者型的艺术理念以及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而格外引人注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众人皆热衷于追逐、描摹各种流行炫目的技法之时,丁方就开始只身行走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探寻荒漠戈壁、崇山峻岭的特质...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丁方因其学者型的艺术理念以及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而格外引人注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众人皆热衷于追逐、描摹各种流行炫目的技法之时,丁方就开始只身行走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探寻荒漠戈壁、崇山峻岭的特质,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和对艺术心灵的追问,但他所致力追寻的不仅仅是某种绘画形式,而是更为深刻的,形而上的美或崇高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方 20世纪80年代初 山水 艺术风格 中国油画 特立独行 艺术理念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址创化
13
作者 丁方 孙光庚(整理)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2期252-253,共2页
今天我从文艺复兴研究院进行的多个项目中间摘取一部分,和大家一起探索"历史文化遗址创化"的课题。具体就是和大家分享北京石景山三寺暨"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智慧博物馆群建设方案。佛教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 今天我从文艺复兴研究院进行的多个项目中间摘取一部分,和大家一起探索"历史文化遗址创化"的课题。具体就是和大家分享北京石景山三寺暨"一带一路"佛教文化智慧博物馆群建设方案。佛教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古代东方艺术史上影响深远,作品众多,内涵深邃,表现华美的精彩乐章。但是,由于历史的一些文化断层,佛教艺术总以各种方式呈现,以一种建筑群,或是一种石窟的形式,甚或是大学、佛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历史 佛教艺术 文艺复兴 佛教文化 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 文化断层
下载PDF
余润德先生画作选
14
作者 余润德 《信息安全研究》 2019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中国“山”“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方 史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从《山海经》《昆仑神话》以来,山水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壮阔浩渺、壮烈惨痛的生存经验。以中国自然地理之沉雄伟大,应该写出人类最伟大的史诗,但是这一使命并未完成。为了推进这一使命,需要通过东方表现主义进行创造。东方表现主义的学... 从《山海经》《昆仑神话》以来,山水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壮阔浩渺、壮烈惨痛的生存经验。以中国自然地理之沉雄伟大,应该写出人类最伟大的史诗,但是这一使命并未完成。为了推进这一使命,需要通过东方表现主义进行创造。东方表现主义的学理立足点是在东方审美经验上面落地,而不是套用西方表现主义。通过东方表现主义的本土表达,把中国山水的神圣能量(其本源是中国大地先天存在的粗粝基质与艰难困苦),进行精神升华,构成中国特定的神圣山水艺术。从大历史的视角来看,神圣山水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人类精神史、思想史的高度去理解文明,达成"趋向神圣而获得灵魂升华"的精神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 中华民族迁徙史 东方表现主义 神圣山水艺术 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新文科视域下综合类高校新艺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方 孙含露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艺术学学科是新文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高校应发挥文理兼容、学科交叉的优势,建设出一流的艺术学科。本文从艺术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以艺术加科学语境下的“艺术技术学”研究入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技术的... 艺术学学科是新文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高校应发挥文理兼容、学科交叉的优势,建设出一流的艺术学科。本文从艺术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以艺术加科学语境下的“艺术技术学”研究入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技术的高度融合,为我国及“一带一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修复、转移创化,提供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产教融合的学科设置体系,从而解决文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促进新文科与新艺科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新艺科 艺术技术学 “一带一路”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迁徙与玉文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方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49,共3页
若要谈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何为复兴?究竟要复兴什么?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似乎是复兴国学,复兴先秦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如果站在一个总体史学的高度上来看则应该返回到更为久远的年代,至少... 若要谈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何为复兴?究竟要复兴什么?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似乎是复兴国学,复兴先秦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如果站在一个总体史学的高度上来看则应该返回到更为久远的年代,至少是山海经、莽昆仑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产生史诗般英雄的时代。既然谈论到这个深度,就必须涉及"中华民族迁徙史"这一话题。这是一个跨越数万年的历史时段,在此期间,中华先民们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地理穿越,最后形成一种基因遗传,构造了我们民族的文化骨骼。而在先民们迁徙途中所孕育出的玉文化则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基础。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迁徙历程及其所产生的玉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性格的两维,其血脉记忆的一端,连接着人类抬头仰望、期盼圣灵而走向神圣的可能性,另一端则维系着民族气质,表现为中国文化中特定的审美品味。在近现代之后,玉文化中所传承的神圣价值早已遗失殆尽而沦为人们手中的把玩之物,我们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将这原初的价值复兴出来,其途径便是"神圣山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迁徙 玉文化 复兴 审美 神圣山水
原文传递
当人工智能遇到艺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方 《艺术教育》 2023年第5期9-11,共3页
“人工智能遇到艺术”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人工智能(AI),是研发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模仿人的思考方式,对人的意识思维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在算法的扶持下不... “人工智能遇到艺术”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人工智能(AI),是研发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模仿人的思考方式,对人的意识思维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在算法的扶持下不断进化。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相关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自然蔓延到艺术领域,于是,许多艺术家尝试在创作中引入这一技术来进行作品内容形式的创新,由此而形成了一种使用算法进行创作的新艺术形式——人工智能艺术;另一方面,由于艺术教育(特别是设计领域)装备中积极引进AI技术,形成了大批活跃于文化艺术领域的科技公司,设计师们熟练地运用AI技术进行艺术设计与表现,在短短几年内掀起一轮科技风暴,重塑了艺术的外显形式。对于这一发展趋势,社会各界的反应褒贬不一,引起了艺术与科技关系的重申,并触发了“艺术何为”“艺术何去”的广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AI技术 文化艺术领域 新艺术形式 热门话题 艺术与科技 理论和技术
原文传递
高原上的高峰——“神圣山水”理念解读
19
作者 丁方 史蕊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69,共4页
上天赋予中华大地的宝贵财富是蕴含在中国的山川河流之中的神圣能量,这在《山海经》《昆仑神话》中早已有预示,后来随着农耕文明的成熟而逐渐流散。如今在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大山大水中蕴含的'神圣能量'已迎来充分... 上天赋予中华大地的宝贵财富是蕴含在中国的山川河流之中的神圣能量,这在《山海经》《昆仑神话》中早已有预示,后来随着农耕文明的成熟而逐渐流散。如今在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大山大水中蕴含的'神圣能量'已迎来充分释放的最好机遇。'神圣山水'理念的提出,内含三个东方古代文明来源,分别是中华民族迁徒史、先秦儒道两家学说和古代东方神学美学;而神圣山水的艺术范本,则来自上古摩崖石刻与盛唐金碧山水。'神圣山水'通过生命体验践行与绘画创新表达,努力达成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与古代神学美学的融合,并打造出具有鲜明东方文艺复兴特征的艺术形态,它将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对崇高精神价值追求的案例,朝向一带一路人类文化共同体的目标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山水 中华民族迁徒史 东方文艺复兴 神学美学 人类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神圣山水”——中华传统审美的再现
20
作者 丁方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2年第4期71-72,共2页
“神圣山水”是进入新世纪后笔者提出的一个艺术理念。它既是一个学派,也是一个画派,有着深厚的东方美学底蕴和历史文化基础。“神圣山水”一词,从美学的物质感官表达角度来看,充分展现了民族精神诞生之初的文脉肌理,是中华民族独特审... “神圣山水”是进入新世纪后笔者提出的一个艺术理念。它既是一个学派,也是一个画派,有着深厚的东方美学底蕴和历史文化基础。“神圣山水”一词,从美学的物质感官表达角度来看,充分展现了民族精神诞生之初的文脉肌理,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价值观的体现。“神圣山水”系列作品在光线表现方面,运用了神学美学的“光的形而上”理念,将中国风景中的神圣能量进行了高度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观 传统审美 系列作品 艺术理念 新世纪 神圣 形而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