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发现媒介:社会治理中的媒介意涵变迁研究
1
作者 栾轶玫 鲁妮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9,共10页
高精度数字化结构催生微粒化新型社会,社会微粒化呼唤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而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各阶段的媒介,因其自身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基础,与连接、动员最广泛公众的桥梁优势,使之在新时期社会治理... 高精度数字化结构催生微粒化新型社会,社会微粒化呼唤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而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各阶段的媒介,因其自身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基础,与连接、动员最广泛公众的桥梁优势,使之在新时期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文章试图揭示媒介如何通过自我革新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研究发现:媒介参与了从单一主体管理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社会治理各阶段,参与过程由浅入深,参与方式方法体现在多个层面;媒介在参与社会治理各阶段的角色定位、功能侧重有所不同,媒介意涵也在发展变化——由最初单一的信息中介到复合功能的管理中介、治理中介,再到枢纽功能的治理枢纽;在智媒生态与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双重背景下,媒介正成为善治目标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治理枢纽,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语境下媒介的新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媒介化 媒介意涵 治理枢纽
下载PDF
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向东 刘轶欧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0,共3页
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具有不可预测性、瞬息万变、现场感强等特点,受众对拉近自己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甚至还原现场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突发性灾难事件涉及面广,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局限在现场的救援情况,还对救援方... 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具有不可预测性、瞬息万变、现场感强等特点,受众对拉近自己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甚至还原现场有着强烈的需求。此外,突发性灾难事件涉及面广,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局限在现场的救援情况,还对救援方式的选择及其利弊、遇到类似事件如何逃生等有着一定的信息需求。不久前发生了"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在举国上下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新的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灾难 报道模式 灾难事件 东方之星 现场感 信息需求 传播理念 在现场 救援情况 社会化媒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 被引量:7
3
作者 栾轶玫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3,2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国家叙事的重点所...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国家叙事的重点所在,它兼具内塑与外塑的功能:对内,可以增强全民凝聚力;对外,可以外展国家形象力,这些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积极条件与发展环境。文章从“全新”“全民”“全面”“全局”四个方面概括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涵,并从“变与不变”“同与不同”“化解不和”三方面,探讨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传播话语的基底。媒体传播中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的故事内核与传播话语,才能准确地回答时代之问,解决受众之惑,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故事内核 传播话语
下载PDF
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40年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蔚华 杨石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26,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以中国加入国际版权相关公约和加入WTO为两个重要节点,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的特征是打开国门、学习借鉴,主要方式是人员走出去、经验请进来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以中国加入国际版权相关公约和加入WTO为两个重要节点,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的特征是打开国门、学习借鉴,主要方式是人员走出去、经验请进来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第二阶段(1992~2001)的特征是"规范性引进",主要实践方式是大规模引进版权,进行版权贸易;第三阶段(2001~)的特征是侧重于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实践方式是中国出版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出版在40年间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取得了非凡成就,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快速发展、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当前,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输出更多优质精品图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图书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出版 对外交流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新闻文本的个性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主体创造的劳动成果,是新闻接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新闻文本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无疑,系统分... 新闻文本是新闻传播主体创造的劳动成果,是新闻接受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新闻文本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无疑,系统分析新闻文本的个性特征,对于新闻收受者的理解接受活动有着直接的意义,对于新闻传播主体如何创制新闻文本也有着不言而喻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文本 新闻传播主体 文本结构 个性特征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边控 被引量:6
6
作者 栾轶玫 徐雪莹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4,共3页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主体趋向多元、报道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原本稳定的传播边界开始流动游移,变得模糊不确定,传播的"边控"提上日程。边控是指媒体机构对传播边界进行把控、调整的行为,旨在探寻新标准进而规...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主体趋向多元、报道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原本稳定的传播边界开始流动游移,变得模糊不确定,传播的"边控"提上日程。边控是指媒体机构对传播边界进行把控、调整的行为,旨在探寻新标准进而规范媒介场内多元主体的传播活动。本文阐述了当下媒介环境中重大主题报道进行传播边控的必要性,并提出三种边控策略,以期为重大主题报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重大主题报道 传播边控 媒介场
下载PDF
一条客观展示观点的消息——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
7
作者 陈力丹 孙美玲 《新闻实践》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 在受众的印象里,最频繁的黑色的灾难莫过于频发于各地的矿难事故。在这种情形下,传媒持续关注矿难给人民带来的实际损害,追寻深层原因的报道,传达中央的精神,给百姓以清晰的交代,发挥着传媒监测社会环境的职能。但是多数关于矿难的报道,停留在简单告知的层面,而且报道虎头蛇尾,对于后续的进展缺少关注。这条消息的特点,就在于它延续了两年来对同一个事件的持续关注,用可视化的场景和话语细节,态度的对比和直接引语,展现了政府对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权益的重视,揭示了发生矿难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 李毅中 矿难事故 实际损害 社会环境 直接引语 生命安全 可视化
下载PDF
新闻敲诈的失范因素和治理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俊 白元琪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2,共2页
随着全国范围内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深入,"新闻敲诈"成为新闻行业和舆论的热点,本文多角度分析了新闻敲诈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 新闻媒体 治理路径 新闻敲诈
原文传递
关系视角下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的变迁与调适 被引量:9
9
作者 栾轶玫 徐雪莹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5,共6页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各要素间关系愈加复杂,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本文基于"全国两会""抗击新冠疫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案例,从关系视角探讨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理论与实践转向,提出面对持...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各要素间关系愈加复杂,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本文基于"全国两会""抗击新冠疫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案例,从关系视角探讨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理论与实践转向,提出面对持续变化的媒介生态,重大主题报道需处理好三对关系:大屏主场与小屏协同的屏幕关系、肖像刻画与群像呈现的镜头关系、立体叙事与互文效果的叙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重大主题报道 大屏与小屏 肖像与群像 叙事理论
原文传递
传媒为什么会“本能造假”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力丹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43,共3页
传媒制造假新闻,人人都知道不对。这种情形的出现,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准则,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造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场景,当事人却很少与“造假”... 传媒制造假新闻,人人都知道不对。这种情形的出现,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准则,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造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场景,当事人却很少与“造假”联系起来想过,这种情形的传播效果是反向的,比一般的假新闻对传媒公信力的损害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公信力 本能 电视现场直播 职业准则 轰动效应 传播效果 假新闻 习惯性
原文传递
西藏骚乱激发网络传播勃兴成为影响西方舆论重要力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大玖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旅美华人李大玖先生以传媒人的身份,对西方媒体作近距离的观察,为我们揭示了CNN、BBC、《纽约时报》等涉藏报道的不公正倾向。因西藏骚乱所激发出来的海内外华人网络传播的勃然而兴,正在成为当今之世最强大的"中国之声"。
关键词 西藏独立 西方舆论 网络传播 骚乱 力量 消息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