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事求是:口述校史视野下的大学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园名家自述》读后
1
作者 阚红柳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
大学精神是近年来高校理论研究比较关注的问题,因其抽象性强、理论色彩浓郁,故而对大学精神的解析很难通过单一的渠道完成。本文试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求是园名家自述》为例,通过学者自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实事... 大学精神是近年来高校理论研究比较关注的问题,因其抽象性强、理论色彩浓郁,故而对大学精神的解析很难通过单一的渠道完成。本文试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求是园名家自述》为例,通过学者自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及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口述校史 大学精神
原文传递
口述史优势及其在校史研究领域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梁敬芝 万静 《采写编》 2014年第1期22-23,共2页
本文所称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口述史在中国学界大规模兴起,并随着校史研究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在校史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口述史方... 本文所称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口述史在中国学界大规模兴起,并随着校史研究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在校史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口述史方法优势是什么?在校史研究领域中应用口述史方法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本文进行粗浅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研究 口述史 应用 优势 20世纪80年代 史学研究方法 电子设备 中国学界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敬芝 刘向兵 付春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兴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创举和典范,并长期担当新...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兴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创举和典范,并长期担当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的"工作母机";确立并实现了"培养万千建国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践行人民教育,向工农子弟开门,成为新中国推行平民教育第一校;致力于讲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开创性、奠基性作用,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高等教育 地位 作用
原文传递
苏联专家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地位的形成——1950—1957年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与贡献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惠凡 刘向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151,共9页
从1950年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到1957年最后一批专家离开,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及学科地位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模式,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到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在苏... 从1950年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到1957年最后一批专家离开,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及学科地位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模式,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到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在1954年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经验讨论会"上,高等教育部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学习苏联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号召全国其他高校向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由此确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财经、政法、马列主义哲学等领域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专家 苏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地位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时期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向兵 梁敬芝 万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前身为1937—1949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这些学校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兴办高等教育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就...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前身为1937—1949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这些学校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兴办高等教育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就了数万堪称"革命的先锋队"的优秀人才,还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源头、摇篮之一,为新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时期所培养和汇聚的一大批教育家和知名学者,也以各自的卓越成就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前身时期 高等教育 意义
原文传递
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的“工作母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探索与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惠凡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中国人民大学在命名组建之初,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制度建设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始终顺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科研机制,成为全国其他文科高等院校学习的模板,担... 中国人民大学在命名组建之初,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制度建设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始终顺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科研机制,成为全国其他文科高等院校学习的模板,担当了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工作母机"的角色,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文科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扎根中国大地的国民经济学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中国化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实践
7
作者 王学军 周石 楚艳红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8年第2期161-169,242,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重点高校实践推进学科建设“中国化”,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建树。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成就,就是这一时期学科建设成功的代表作。
关键词 奠基知识理论 完善课堂教学 形成学科基础
原文传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特点分析
8
作者 付春梅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本文通过将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与同时期的国内大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从制度的形成来看,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建立是"自下而上"的;另一方面,从制度设计来说,清华大学的... 本文通过将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与同时期的国内大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从制度的形成来看,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建立是"自下而上"的;另一方面,从制度设计来说,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采取代议制,且"治校"权力不仅限于学术事务,也包括非学术性事务,因而是完全的"治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教授治校 特点
下载PDF
吴玉章高校“养成”治学理念和方法的形成与实践
9
作者 王学军 周石 楚艳红 《教育史研究》 2020年第4期48-57,共10页
吴玉章是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他在优化东西方“养成”育人思想基础上,创建的“思想自觉”治学理念、“养成自治”办学方法和“随时代前进”办学指针等,是传承红色基因办学、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可靠接班人的思想理论及实践基础。
关键词 吴玉章 思想自觉 养成自治 随时代前进
下载PDF
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春梅 梁敬芝 刘向兵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3,共2页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大学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其包含着多种审美要素,具有审美教育功效;记载着大学发展前行的历史足迹,具有校史教育功效;传承着大学优良的精神传统,具有思...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大学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其包含着多种审美要素,具有审美教育功效;记载着大学发展前行的历史足迹,具有校史教育功效;传承着大学优良的精神传统,具有思想教育功效。充分创造、挖掘、宣传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加强师生与景观的互动交流,是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校园景观 教育功效
原文传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惠民 付春梅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6,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师生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教授治校"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形成的方式是经由"自下而上"的斗争;二是制度设计上采取代议制,并且实现了既包括学术事务又包括非学术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师生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教授治校"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形成的方式是经由"自下而上"的斗争;二是制度设计上采取代议制,并且实现了既包括学术事务又包括非学术事务的完全的"治校"权。清华大学"教授治校"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大学民主管理方式本土化的产物,其最大价值在制度文化方面。"教授治校"体现了以学术为本的大学组织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学者为本的民主管理的组织文化,体现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教授治校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网络公民的启蒙与觉醒:从话语重构到政治参与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惠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的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为各类民间话语提供了呈现渠道,也为网络公民的觉醒起到了动员和启蒙作用,民众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随着人们的表达意识、权利意识、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应用的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为各类民间话语提供了呈现渠道,也为网络公民的觉醒起到了动员和启蒙作用,民众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由此发生了一系列转变。随着人们的表达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批判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间话语形态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公民社会特别是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民 话语 意见表达 政治参与 政治民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