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
被引量:57
- 1
-
-
作者
朱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2,共23页
-
文摘
危险责任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在现代侵权法中,与过错责任并列成为最基本的归责原则。由于传统侵权法以过错责任为单一归责原则,导致针对危险责任采取了民法典之外的单行法调整模式,此种立法日益加重了侵权法与现实生活的张力。由于危险责任是现代风险社会的常态责任形态,并且各种新型风险日益增多,针对危险责任应当采取一般条款立法模式。为了避免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的弊端,应对其构成要件作进一步的限定,并辅之以必要的列举。基于危险责任,同样应当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原则上不设定最高赔偿限额。免责事由限于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以及风险自担。
-
关键词
危险责任
一般条款
单行立法模式
特殊危险
危险实现
最高限额
免责事由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论公益性内部举报的制度设计
被引量:30
- 2
-
-
作者
王贵松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1,共10页
-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FXC0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FX150)
-
文摘
公益性内部举报是监管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举报人的正当权益理应提供保护。然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既要合理甄别举报的正当性,也要考虑组织体内部的合理利益。国外立法常常区分对内举报和对外举报两种机制,不同机制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举报目的的正当性、举报程序的适当性等要件作出了一定区分。我国应制定专门的综合性法律,明确举报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在举报人基于公益目的并具备一定理由进行举报时应为其合法权益提供充分保护;同时也应要求组织体建立起内部举报系统,提高组织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促进内部举报新文化的形成,以便确保公共利益与组织体利益的平衡。
-
关键词
内部举报
公共利益
举报权
举报制度
-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我国陪审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19
- 3
-
-
作者
刘计划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5,共8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控审分离原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当今中国,陪审制度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而且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实现审判独立与完善刑事审判程序具有独特的技术功能。只有科学设置陪审制度,上述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制定,是对我国陪审制度的重大发展,不过规定仍显简略,且其中的一些条款与陪审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不尽契合,抑制了陪审功能的发挥。应对我国陪审制度进行实质化改造,保障其功能的充分实现。
-
关键词
陪审制度
政治意蕴
司法功能技术功能
实质化改造
-
Keywords
Lay Person System
Political Meanings
Judicial Function
Technical Function
Materially Reform
-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企业组织责任--企业责任的一个核心类型
被引量:25
- 4
-
-
作者
朱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0,共10页
-
文摘
传统侵权法以自然人的不法行为为调整对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此种个人侵权法已经无法胜任以风险事故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企业责任成为现代侵权法的核心。企业责任包括企业组织责任、雇主责任和企业危险责任。作为独立侵权形态的企业组织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客观过失推定,构成要件包括违反组织义务、损害以及二者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企业组织义务与社会安全保障义务具有区别。我国未来侵权立法应当规定企业责任、尤其是企业组织责任。
-
关键词
企业组织责任
组织义务
准严格责任
-
Keywords
enterprise organizing liability
organizing duty
foresight-based serict liability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民事争讼程序基本原理论
被引量:20
- 5
-
-
作者
邵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20,共9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8年度中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
文摘
在民事争讼程序中,解决民事私益案件和民事公益案件的程序原理或主义既有共同的,比如对审主义、当事人进行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集中审理主义、直接言词审判主义和公开审判主义等;又有相异的,比如解决民事私益案件的适用处分主义和辩论主义,而解决民事公益案件的则采用职权干预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这些基本原理相辅相成,一并构成了民事争讼程序基本原理体系和正当性原理。
-
关键词
民事诉讼
争讼程序
基本原理
-
Keywords
Civil Litigation
Adversarial Procedure
Basic Principle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论计算机搜查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6
- 6
-
-
作者
刘品新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23,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计算机取证的法律规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计算机搜查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一种全新的取证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障碍。本文从计算机搜查的基本含义切入,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我国实务中计算机搜查应当实现由"一步式"向"两步式"的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我国的计算机搜查在应否申请令状、如何确定搜查范围以及维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借助第三方的协助等方面遭遇的法律问题,并深入地论证了亟待确立的有关法律规则。
-
关键词
计算机搜查
电子证据
法律规制
-
Keywords
Computer Search
Electronic Evidence
legal Regulation
-
分类号
D918.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我国优生法制的合宪性调整
被引量:12
- 7
-
-
作者
王贵松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共10页
-
文摘
近代优生学勃兴于20世纪初,随后迅速应用于法制之中,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归于沉寂。优生学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1950年之后日益付诸我国立法,形成了消极的优生法制。在我国,虽然优生法制已形成了从禁止近亲和患有不宜结婚疾病者结婚、绝育、出生前诊断到堕胎等一套过程化的优生措施,但这些措施不仅与婚姻自由、生育权、人性尊严等基本权利相抵触,而且加剧了胎儿生命权与女性自我决定权之间的紧张冲突,妨碍了正确的残疾观的形成。我国现阶段应当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营造宽容和负责的社会氛围的基础上,在人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优生法制作全面检讨。
-
关键词
优生学
优生法制
残疾观
人性尊严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论我国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
被引量:10
- 8
-
-
作者
叶传星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
文摘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社会转型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它对法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法律与社会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法律治理措施,才能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法律治理
法治
社会控制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F5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