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高校大学生对性骚扰的认知、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和红 王攀 +2 位作者 王和舒琦 张娇 闫辰聿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3-430,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对性骚扰的认知、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防治性骚扰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5月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的87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个人基本情况、性骚扰相关认知... 目的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对性骚扰的认知、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防治性骚扰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5月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的87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个人基本情况、性骚扰相关认知、态度、行为,应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高校大学生遭遇性骚扰的比例为59.52%,女生遭遇性骚扰的比例(63.03%)高于男生(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P=0.023);对性骚扰的总认知率为96.19%,正向态度总持有率为66.90%,积极应对行为总持有率为70.64%;大学生最希望通过网络教育方式获取性骚扰知识(78.1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OR=5.730,95%CI=2.584~12.708),户籍属性(OR=0.203,95%CI=0.088~0.468)是性骚扰良好认知的影响因素;性别(OR=1.627,95%CI=1.191~2.221),户籍属性(OR=0.705,95%CI=0.516~0.964),年级(OR=2.517,95%CI=1.258~5.034),认知总分(OR=1.226,95%CI=1.013~1.486)是性骚扰良好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OR=0.560,95%CI=0.412~0.760),户籍属性(OR=0.737,95%CI=0.543~0.999),父母感情(OR=0.509,95%CI=0.357~0.725),态度总分(OR=1.128,95%CI=1.068~1.191)是性骚扰良好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群体性骚扰发生率较高,对性骚扰缺乏系统认知,正向态度和应对行为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骚扰 认知 态度 行为
原文传递
社会阶层对居民环境认知与环境保护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和红 谈甜 王和舒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了解居民环境认知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社会阶层在环境认知与环境保护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3年数据,选取年龄介于18~60岁的5746例被调查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了解居民环境认知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社会阶层在环境认知与环境保护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3年数据,选取年龄介于18~60岁的5746例被调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归分析,探讨居民环境认知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自评社会等级和文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居民环保行为分为私人领域环保行为和公共领域环保行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环境认知影响其私人领域环保行为(β=0.18,P<0.001)与公共领域环保行为(β=0.02,P=0.028)。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自评社会等级在居民环境认知与公共领域环保行为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β=-0.01,P=0.020),对私人领域环保行为无调节效应;文化水平在二者间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结论环境宣教应重点关注社会阶层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以最大化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认知 环境保护行为 社会阶层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北京市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和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于2010年6月对北京市2 461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流动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于2010年6月对北京市2 461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流动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为8.6%,且男生(9.9%)高于女生(7.0%)(P<0.05),流动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5.5%,男生(6.9%)亦高于女生(3.8%)(P<0.05);小学生超重发生率为8.9%,中学生为8.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肥胖发生率(6.4%)高于中学生(3.5%)(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超重及有电脑且能上网是超重的危险因素;男性、流动时间较长、家庭子女数较少、母亲文化程度较高、父母肥胖及锻炼时间较少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流动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家庭环境因素外,生活方式及遗传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体质指数 超重 肥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及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和红 郝思琪 +2 位作者 谈甜 曾巧玲 刘思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于2017年3—5月抽取北京市城区≥16岁2096名居民进行环境意识和健康问题认知调查,并对所得数...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于2017年3—5月抽取北京市城区≥16岁2096名居民进行环境意识和健康问题认知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结果北京市城区居民环境意识平均得分为76.29分,其中环境态度较好,为89.23分,但环境知识和行为相对较低,分别为71.52和68.13分。不同年龄、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分类、健康自评状况、体检频率的居民间环境意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及路径分析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分类、健康自评状况和体检频率可通过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不同程度间接影响环境意识。其中,环境知识路径系数为0.584,对环境意识的影响最大。结论居民的不同人口学特征及知信行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不同,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从而有益于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意识 环境知识 环境态度 环境行为 影响因素 路径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