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卫兴华 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共8页
本刊记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怎么确立起来的?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理论与实践 著名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卫兴华 多种所有制经济
下载PDF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 被引量:2
2
作者 卫兴华 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9期11-17,共7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为进一步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帮助读者了解当前我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 巩固和发展 博士生导师 卫兴华 多种所有制经济 胡锦涛总书记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调查与心理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成运 陈岳虹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7,47,共5页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通过对学生网络使用依赖度的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通过对学生网络使用依赖度的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成瘾度 依赖度 大学生心理
下载PDF
中国传媒业发展形势与创新思路——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辉锋教授
4
作者 苏显华 张辉锋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I0002-I0005,共4页
[学者简介]张辉锋(1973-),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新疆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传媒经... [学者简介]张辉锋(1973-),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新疆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传媒经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发展战略 新闻传播专业 传媒经济学 张辉 传媒经济研究 创新思路 山东烟台
下载PDF
正德、利用、厚生:“春秋三事”的现代阐释与中国人文经济学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德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中国人文经济学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中国人文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发扬中国人文传统。中国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科学的基本理念,... 中国人文经济学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中国人文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发扬中国人文传统。中国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科学的基本理念,而中国人文传统是中国人民通过观乎天文,观乎人文,彰往察来,显微阐幽,经数千年而形成的历史文脉。“春秋三事”是中国古代圣贤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的基本政治经济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合理利用天地之间各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三件事,即正德、利用、厚生,并将“三事”统合协调,执中惟和,从而实现人民安乐,万世永赖。所以,正德、利用、厚生成为中国历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春秋三事”经马克思主义的现代阐释,并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结合,可以作为中国人文经济学构建的基础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正德 利用 厚生 惟和
下载PDF
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6
作者 安子栋 张扬 李海博 《应用经济学评论》 2024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于2024年3月8日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学院副院长魏楚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的14位与会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从制度因素、要素市场变革、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等角度全面开展讨论,在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同时,挖掘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制度因素 要素市场变革 产业升级 能源转型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方福前 付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步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步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29.6317;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11.4741,直接效应为11.5540;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西部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差距正在逐渐收敛,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的结构性红利空间;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固定资产投资。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重塑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集群。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制造业集群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支出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敏 张成 《社会保障研究》 2010年第1期17-23,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将是从容应对这一难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相应数理模型,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养老金支出水平进行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支付水平将是从容应对这一难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相应数理模型,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养老金支出水平进行了定量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养老保障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滞后,现实的养老金支出水平仍然略低于合理值。在结合研究结果和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用以完善当前的养老保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金支出 人口结构理论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下载PDF
中国人口流动格局的十年变迁与思考——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玉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十年间我国人口流动的区域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东部沿海仍然是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趋势依旧,西部地区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 通过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十年间我国人口流动的区域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东部沿海仍然是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趋势依旧,西部地区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流动目的地,超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于镇;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略有提升但务工经商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外出年龄有所推迟;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数量激增。造成上述特征及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差距与要素集聚格局以及流动人口接纳安置能力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今后我国人口流动需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区等新思路的安排进行合理引导与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变迁 区域经济格局
下载PDF
重解中国经济波动——概念、特征与内涵
10
作者 刘晓光 满翔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 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效率楔子及经由其传播的冲击是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劳动楔子对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和疫情以来的经济运行特征有重要价值;投资的下滑并非是投资楔子恶化带来的,而是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但投资楔子对理解中国“低消费”特征有重要意义;不同楔子对经济波动的贡献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利用相应市场楔子对现实中摩擦进行概括测算的思想,对指导在结构模型中如何引入摩擦有重要价值,相关结论对宏观政策取向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楔子 扭曲 冲击 BCA方法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及创新发展——基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
11
作者 黄泰岩 谢春燕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8,246,共11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有一定规律,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民营经济理论演进的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有一定规律,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必须取决于是否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必须取决于生产力的部分质变等。揭示这一演进规律,可为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民营经济 生产力 改革
下载PDF
改革、发展与中国经济学
12
作者 李义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本文首先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阐明建立计划...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本文首先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阐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建成的计划经济本身潜伏着改革,并且因为其低效确实诱发了改革。最初的争论在于要不要商品经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改革和经济思想发展的里程碑,认为商品经济不可逾越,确定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有企业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市场主体。文章回顾和阐述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容纳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解放很多曾经被当作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中性的,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和政策。高度评价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学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我们把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更高的层次,并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学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率研究——基于组群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晓慧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1-74,共14页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重和数量都在增加,这势必会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条件研究老年人的储蓄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对国民储蓄率和消费的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重和数量都在增加,这势必会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条件研究老年人的储蓄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对国民储蓄率和消费的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LC-PIH)假说,采用组群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相应的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组群分析,本文得到了中国居民在不同组群内的"年龄—储蓄率"曲线。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组群中,老龄化对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特征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储蓄 组群分析
下载PDF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兴华 本刊记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2,共7页
本刊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关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 本刊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关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和见解。首先请您谈谈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卫兴华: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怎样改革国企问题,确实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卫兴华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国企改革 国退民进 社会主义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 问题解决 股份制企业
原文传递
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上中国人数学解法的无效创意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勇勤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32-43,共12页
转形问题长期陷入数学求证困境,所得到的各种结果与中外研究者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成正比。本文列举的中国人的三种解法,各有其特点。既要识别真伪性,也要识别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三种解法都以"西方构思"为本源,做出一点点... 转形问题长期陷入数学求证困境,所得到的各种结果与中外研究者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成正比。本文列举的中国人的三种解法,各有其特点。既要识别真伪性,也要识别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三种解法都以"西方构思"为本源,做出一点点创新(新的未必就不是伪的或不合理的),但都没有突破"西方构思"的基本框架。西方学者刻意追求数学证明,往往又止步在证伪"两个等于"。数学求证有一定的局限性。突破其局限性,不是数学技巧问题,而是数学思维问题。但是,改变数学思维终归替代不了从数学求证转换到非数学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 数学解法 无效创意 数学求证局限性
下载PDF
建立适合中国人口现状的消费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春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3-55,共3页
:当前,在政府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市场仍然低迷。要充分利用消费的作用来刺激社会经济的增长,就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适合我国人口现状的消费模式。西方“高收入、高消费、高消耗”的消费模式对于我国并不适... :当前,在政府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市场仍然低迷。要充分利用消费的作用来刺激社会经济的增长,就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适合我国人口现状的消费模式。西方“高收入、高消费、高消耗”的消费模式对于我国并不适合。中国在选择消费模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口 国情 消费模式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中国经济:机遇、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瑞明 许元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44-59,共16页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强大生产力不仅催生了数字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还在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基础设施、激发自主创新和促进市场联通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数字...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强大生产力不仅催生了数字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还在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基础设施、激发自主创新和促进市场联通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数字产业本身,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更进一步,数字经济不仅有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还能有效解决国家治理中的信息难题,从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觉数字经济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数字技术的应用存在着四大鸿沟:地域鸿沟、人群鸿沟、行业鸿沟和制度鸿沟。数字鸿沟在数字技术偏向性和网络效应的放大下,可能会引发四大极化效应:企业利润极化、就业结构极化、收入分配极化和供需匹配极化。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中国亟需构建两项核心应对策略:一是通过建立制度来弥合鸿沟,二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来防止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中国经济 数字化转型 极化效应
下载PDF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 苏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6,共12页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预计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无忧。展望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技术“封锁”、能源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等仍将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宏观经济...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预计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无忧。展望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技术“封锁”、能源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等仍将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恢复的格局,并且供给端恢复程度要快于需求端,但仍低于潜在水平。房地产危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部经济环境等将成为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潜在风险点。鉴于此,2024年的政策目标仍需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恢复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以需求供给双扩张的政策取向为主,同时搭配市场环境管理为辅的政策组合。总的看,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经济展望 经济安全 自然走势 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述评(2001—2007)
19
作者 张宇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07年第1期207-227,共21页
论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内容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制度分析、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当代... 论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内容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制度分析、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论述
20
作者 李宗正 《人口学刊》 1984年第5期1-7,共7页
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如何看待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涉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件大事。从全国解放前夕开始,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就有许多论述,这些论述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 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如何看待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涉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件大事。从全国解放前夕开始,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就有许多论述,这些论述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对人口问题的某些论述值得研究,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整个人口思想的误解,似乎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就是主张人多是好事、人口越多越好。在西方,有些人还说什么由于毛泽东打败了马寅初,其结果使中国人口增加了3亿。出于这些误解,所以有些文章在谈到我国近三十年人口思想的发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 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批判 毛泽东同志 马尔萨斯主义 基本观点 具体分析 人口思想 中国人口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