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
1
作者 周新城 《改革》 1985年第1期67-72,共6页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东欧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些国家在改革时都经过了广泛的理论讨论,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成体系的指导体制改革的理论。正是由于理论体系不同,经过二,三十年的改革。
关键词 苏联东欧 经济体制改革 五十年代 理论讨论 理论体系 社会所有制 经济改革 国家计划 经济管理权限 现代生产力
下载PDF
苏联东欧国家运用经济杠杆的比较
2
作者 周新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3期46-51,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苏联东欧国家(南斯拉夫除外)都强调要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充分发挥财政、信贷、价格、工资等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国家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因此,运用经济杠杆的目的以及运用程度,差别很大...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苏联东欧国家(南斯拉夫除外)都强调要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充分发挥财政、信贷、价格、工资等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国家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因此,运用经济杠杆的目的以及运用程度,差别很大。本文想对这些国家(主要是苏联和匈牙利)运用经济杠杆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杠杆 经济体制改革 东欧国家 匈牙利 苏联 国民经济计划 商品货币关系 市场机制 经济方法 宏观经济
下载PDF
苏联、东欧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3
作者 李震中 庞川 +3 位作者 方群 金璎 吕汝良 张振第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4-46,共3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或迟或早地都经历了一个由黄金时代到危机时代的过程,其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改革的时机、战略、方法的选择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理论的深入研究,我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或迟或早地都经历了一个由黄金时代到危机时代的过程,其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改革的时机、战略、方法的选择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理论的深入研究,我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校科研处联合发起“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研讨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整理发表,以期引起理论界同志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改革 苏联 东欧国家 商品经济 体制改革 政治改革
下载PDF
苏联“全民国家”理论的过去和现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泉 《社会主义研究》 1982年第5期47-55,共9页
“全民国家”问题,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理论界长期以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著作详加论述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二十多年来,这仑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它已被纳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理论体系... “全民国家”问题,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理论界长期以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著作详加论述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二十多年来,这仑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它已被纳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理论体系——“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对于“全民国家”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苏联理论界始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至今还在进行讨论和争辩。了解和研究这个理论的由来、演变和当前的争论情况,有助于我们掌握苏联的理论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赫鲁晓夫 苏联 共产主义 苏共二十大 勃列日涅夫 社会团体 资本主义
下载PDF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某些变革
5
作者 王正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7年第4期41-46,共6页
苏联30年代形成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它基本上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苏联国情,而且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它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种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苏联30年代形成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它基本上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苏联国情,而且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它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种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领导干部层层由上级委派、任命,实际上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不受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缺乏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 国家机关 苏联政治 国家安全 历史条件 反法西斯战争 党政领导干部 苏联国情 基本特征
下载PDF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方案
6
作者 王正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8年第6期44-47,共4页
不久前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把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到“首要地位”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会议确认现行政治体制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障碍”,进而提出“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任务。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方案,就其主... 不久前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把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到“首要地位”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会议确认现行政治体制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障碍”,进而提出“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任务。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改革方案,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可以归纳为“一大目标、二大支柱、三个关键、四项措施”合起来构成以下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十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苏维埃 自治 社会团体 戈尔巴乔夫 根本改革 国家机关 主要内容 民主化 改革方案
下载PDF
苏共二十七大以后苏联农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7
作者 周新城 《世界农业》 1987年第6期3-8,共6页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解决食品问题是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在最短期内解决食品问题,“农业部门需要有一个大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广泛采用集约化农艺,提高土地肥力,为稳...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解决食品问题是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在最短期内解决食品问题,“农业部门需要有一个大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广泛采用集约化农艺,提高土地肥力,为稳定地发展农业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为发展农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 改革农业经济体制的总指导思想是:“根据当前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农业 农产品收购 国营农场 集体农庄 二十七 预算缴款 集体承包 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苏共
下载PDF
东欧国家的生产资料批发贸易
8
作者 许新 《中国流通经济》 1988年第6期43-45,48,共4页
一、东欧国家生产资料批发贸易的组织 生产资料批发贸易是东欧国家物资技术供应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实行了生产资料批发贸易。其组织方式各具特点,发展程度不尽相同。 保加利亚... 一、东欧国家生产资料批发贸易的组织 生产资料批发贸易是东欧国家物资技术供应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实行了生产资料批发贸易。其组织方式各具特点,发展程度不尽相同。 保加利亚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通过批发贸易出售生产技术用产品(这一时期保加利亚开始改革经济机制)。从事生产资料批发贸易的有;不久前建立的保加利亚部长会议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的地区综合供应站,一些工业部的专门供应组织,如国家石油供应联合公司、化工产品供应联合公司、金属供应联合公司。这些供应机构都拥有供应组织网、分部、供应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发贸易 生产资料 东欧国家 物资技术 供应站 保加利亚 供应体制 经济机制 供应机构 组织方式
下载PDF
苏联承包制钩探
9
作者 李钢 《外国问题研究》 1986年第3期17-22,共6页
苏联实行承包制从萌芽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在这期间承包制的领域不断扩展,其具体形式也逐渐演替,虽有反复,但毕竟被推广并日益完善。但它的发展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原因何在?让我们从历史的追踪中去寻找答案吧。
关键词 作业队 苏共中央 苏共二十七大 勃列日涅夫 生产小组 承包制度 劳动报酬 巴乔 令人 基建体制
下载PDF
南斯拉夫工业发展战略及其变化
10
作者 仝志敏 《经济科学》 1986年第1期58-60,26,共4页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在经济方面,南斯拉夫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在欧洲,三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南斯拉夫是最快的...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在经济方面,南斯拉夫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在欧洲,三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南斯拉夫是最快的国家之一。"她所取得的成就,某些西方国家,在非常顺利的情况下,需用一百多年才能达到。"①在迅速发展的经济中,工业生产发展最快,这种情况同南斯拉夫实行的工业生产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 工业发展战略 工业品 经济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 重工业 食品工业 生产发展战略 工业生产 经济结构
下载PDF
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及其模式
11
作者 周新城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4年第11期1-4,共4页
苏联东欧国家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作为指导。改革理论上的差异,导致改革的方向、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的不同,从而在改革后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可以说,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由一种模... 苏联东欧国家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作为指导。改革理论上的差异,导致改革的方向、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的不同,从而在改革后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可以说,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由一种模式演变成为多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东欧国家 经济改革 苏联东欧 商品货币关系 匈牙利 国家所有制 模式演变 生产资料公有制 改革理论
原文传递
苏联东欧国家国民经济集约化的实践及经验教训
12
作者 刘晶 《经济纵横》 1988年第10期49-50,共2页
苏联、东欧各国集约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具有以下借鉴意义: 一、必须不失时机地实现粗放经营向全面集约化的战略转变国民经济全面集约化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集约化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规律,发达国... 苏联、东欧各国集约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具有以下借鉴意义: 一、必须不失时机地实现粗放经营向全面集约化的战略转变国民经济全面集约化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集约化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规律,发达国家的生产发展进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同样在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又一次得到体现。在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的转变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当年苏联东欧各国为什么没能及时把国民经济转入全面集约化发展的轨道?这里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发展 经验教训 国民经济 经济体制 战略转变 经济发展趋势 东欧国家 发展进程 客观要求 粗放经营
原文传递
关于苏联农业政策指导思想演变的几个问题(下)
13
作者 周新城 王德根 《农业经济丛刊》 1987年第3期60-64,共5页
五、把多部门经营改为专业经营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重要手段。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苏联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随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地、有... 五、把多部门经营改为专业经营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重要手段。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苏联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随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地、有意识地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化;在制订农产品采购计划、采购价格,组织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实施了一些客观上不利于农业专业化的政策措施;在四十年代,甚至要求一些实行狭窄专业化的农场放弃专业化,改为多部门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业化 企业专业化 苏联 加快发展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专业化 畜牧业 农产品商品率 综合体
原文传递
关于苏联农业政策指导思想演变的几个问题(上)
14
作者 周新城 王德根 《农业经济丛刊》 1987年第2期62-64,43,共4页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农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对以往建设经验的总结,苏联对待农业的政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发生转变的时间和变化程度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有其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简要地对...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整个国民经济以及农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对以往建设经验的总结,苏联对待农业的政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发生转变的时间和变化程度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有其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简要地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从“挖”到“补”,改善农业企业的经济状况二十年代末,苏联开始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约化 苏联 农业企业 五十年代 集体农庄 农产品收购价格 三十年代 国民经济 农业生产 政策思想
原文传递
评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5
作者 周新城 关雪凌 《世界经济》 1988年第5期29-34,共6页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针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提出了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方针。经过两年多理论探讨、舆论宣传以及干部调整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后,1987年6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根本改组经济...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针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提出了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方针。经过两年多理论探讨、舆论宣传以及干部调整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后,1987年6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根本改组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管理 舆论宣传 戈尔巴乔夫 理论探讨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干部调整 经济条件
原文传递
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军火贸易
16
作者 王益英 《世界经济》 1981年第2期58-62,共5页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世界军火贸易市场上的暴发户。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涉足世界军火贸易市场。20多年来,苏联的军火生意颇为兴旺发达。现在苏联已成为对第三世界最大的军火商。军火贸易给苏联带来了很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好处,...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世界军火贸易市场上的暴发户。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涉足世界军火贸易市场。20多年来,苏联的军火生意颇为兴旺发达。现在苏联已成为对第三世界最大的军火商。军火贸易给苏联带来了很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好处,成为它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军火 武器 军火贸易 军事力量 阿富汗 第三世界国家 美元 军火商 军事工业 印度洋
原文传递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南斯拉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与实践
17
作者 郭庆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5-62,共8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南斯拉夫普遍认为国家所有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最高级的形式,扬弃了“不变论”和“过渡论”,主张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合作,逐步接近和融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扶植个体经济,发展合资企业,实现所有权与...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南斯拉夫普遍认为国家所有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最高级的形式,扬弃了“不变论”和“过渡论”,主张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合作,逐步接近和融合。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扶植个体经济,发展合资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行职工入股制等措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全文增补中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原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耀华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1-43,共3页
1953年初,在不断加剧的危机背景下“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政治体制达到了顶峰,斯大林葬礼那天登上主席台的赫鲁晓夫等人在接受了一笔沉重遗产的同时,也接受了改革的契机。赫鲁晓夫在其任职期间(1953—1964年),对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 1953年初,在不断加剧的危机背景下“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政治体制达到了顶峰,斯大林葬礼那天登上主席台的赫鲁晓夫等人在接受了一笔沉重遗产的同时,也接受了改革的契机。赫鲁晓夫在其任职期间(1953—1964年),对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有的改革措施不乏创新之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从改革的目标——建立一个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来看,这次改革则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措施 中央集权 不彻底性 社会主义政治 苏联政治 斯大林 危机 任职期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