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压力指数及其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勇 黄科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共17页
宏观审慎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银行部门选取了10个代表性指标,结合CDF转换、等权重、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我国的金融压力指数,并通过事件识别和金... 宏观审慎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银行部门选取了10个代表性指标,结合CDF转换、等权重、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我国的金融压力指数,并通过事件识别和金融压力识别指数检验了其识别作用。通过将金融压力指数引入扩展的产出和通胀方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压力指数对经济周期的预测能力。相关结果表明,金融压力指数对宏观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本文的分析结论为加强金融压力的动态监测和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作为宏观审慎政策的“关注目标”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金融压力指数 宏观经济周期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国刚 赵伟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共18页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
下载PDF
中国财政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康平 田昕明 张策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7,132,共9页
利用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央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均为正响应,但响... 利用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央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均为正响应,但响应程度有明显差别,即西部地区的响应程度最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响应呈多样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区域经济 全局向量自回归
下载PDF
财政支农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补贴的视角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青 卢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83,共17页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收入流动性矩阵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支农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财政补贴没有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状况,虽然对中低收入农户...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通过收入流动性矩阵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财政支农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支农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财政补贴没有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状况,虽然对中低收入农户有一定正面影响,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整个农村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财政补贴有助于缓解农村的绝对贫困,可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但相比于其他财政转移性支出,农业补贴发挥的减贫作用并不具有优势。为了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度,本文建议对现有补贴方式进行调整,即不再将普惠制补贴与土地面积简单挂钩,而是将整个补贴归为两类:一部分与农村低保资金整合支持农村弱势群体,另一部分通过支持农业保险和担保等方式重点补贴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及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政策 农业补贴 收入流动性矩阵 面板分位数回归 绝对贫困
下载PDF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之要义
5
作者 王国刚 黄奕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177,178,共10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人民性是中国理论发展、历史延续和实践过程的内核和基因,它界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与西方金融模式的本质区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 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人民性是中国理论发展、历史延续和实践过程的内核和基因,它界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与西方金融模式的本质区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贯彻着人民至上、民为贵的理念。在加快金融强国建设中,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人民性是二者协调统一的根本所在。掌控金融风险的关键是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法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健全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金融强国建设 深化金融改革
下载PDF
人民币升值同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成思 唐兆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9,共7页
随着中国外汇制度的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变化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汇率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本币对外升值,物价下跌,反之则上涨。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中国近... 随着中国外汇制度的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变化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汇率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本币对外升值,物价下跌,反之则上涨。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中国近年的实际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两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在剔除了非预期因素带来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后,本文利用格兰杰(Granger)检验判定两指标的因果关系,并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计量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和通货膨胀程度有负相关关系。即使这样,政府当局在制定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时,不能一味运用本币升值的手段,还应注意采取其他各种政策组合,以期收获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 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 ADF检验 GRANGER检验
下载PDF
从科技金融看市场分割下的中国企业低端出口 被引量:2
7
作者 关伟 韦静强 黄鸿星 《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第10期41-44,共4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艰巨任务。林毅夫、刘志彪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间存在的市场分割是阻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市场分割,中国多数企业开始被迫出口低端产品,久... “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艰巨任务。林毅夫、刘志彪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间存在的市场分割是阻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市场分割,中国多数企业开始被迫出口低端产品,久而久之,中国企业的低端出口成为一种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创新能力强且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省际间的市场分割却并没有影响到外资企业利用中国日益成长的高端市场来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高端市场 分割 出口 科技金融 企业创新能力 模式转型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税政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青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3,共6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我国内需不足主要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造成的。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也应着眼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我国内需不足主要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造成的。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也应着眼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内需 财税政策
下载PDF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早期景象:猜测与争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中国"早熟"的纸币制度是惟一有别于希腊贵金属铸币惯例的"重大例外;"美洲金银流入中国之所以没有引致"价格革命",则根源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与特定储蓄偏好的交互影响;晚明以来的(白银)货币... 中国"早熟"的纸币制度是惟一有别于希腊贵金属铸币惯例的"重大例外;"美洲金银流入中国之所以没有引致"价格革命",则根源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与特定储蓄偏好的交互影响;晚明以来的(白银)货币需求异象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当时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财政税收制度的变革;而就其内质而言,一度被国人引为自豪的纸币制度其实是货币制度"内生转型"受挫以及"外生货币革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 价格革 命“均值幻觉”假说 货币“外生革命”
下载PDF
中国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研究框架与综合判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冰洋 曾傅雯 +1 位作者 涂海洋 李戎 《管理世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财政可持续性关系到财政安全、政府职能履行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中国财政制度特点和经济社会核心问题,突破单一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建立分析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狭义和广义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财政可持续性关系到财政安全、政府职能履行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中国财政制度特点和经济社会核心问题,突破单一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建立分析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狭义和广义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财政可持续性综合判断框架,使其兼容狭义与广义财政可持续性分析,兼顾历史判断与未来预测,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中国狭义与广义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在狭义财政可持续性判断中,债务指标法、财政收支协整法、财政反应函数法检验结果均显示政府债务具有可持续性,但债务空间在缩小;在广义财政可持续性判断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法结果表明,财政大规模减收增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激进式绿色转型会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压力,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对此,本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政府债务 人口老龄化 绿色转型
原文传递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如何管理流动性
11
作者 涂永红 赵雪情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避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发达国家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跨境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金融市场波动性扩大,给中国的通货膨胀控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及社会稳定... 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避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发达国家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跨境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金融市场波动性扩大,给中国的通货膨胀控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是中国政府稳中求进、实现流动性管理目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政策组合拳
下载PDF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意义
12
作者 占硕 牟敦国 《中国物价》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下载PDF
中国货币金融演进之谜:王亚南与彭信威的解读
13
作者 张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1,共7页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币形制混杂所体现的利益诉求与货币价值(银价)频变所凸显的利益格局。他发现,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低货币化"现象,其根源不在"内生"机制之委靡,而在外生制度之扭曲。相比之下,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刻画与评判则投注了更多的实证精神与制度关怀。他发现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铜币跨期等重"现象,并在纸币、铜本位以及银行制度发育迟滞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内在联系;循着由货币购买力牵系出来的逻辑,彭信威还尝试性地破解了货币理论长期停滞与国民财富贮藏偏好两大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金融制度 演进谜团 王亚南与彭信威 理论解读
下载PDF
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分层与投融资决策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贯春 张成思 刘进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共20页
本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流动型和投资型两大类,引入传统的三期动态投融资模型并拓展到无限期框架,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表明,流动性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并促进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 本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流动型和投资型两大类,引入传统的三期动态投融资模型并拓展到无限期框架,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表明,流动性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并促进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蓄水池”功能;而投资性金融资产在提升企业杠杆率的同时会挤出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替代品”功能•特别地,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功能在不同期限保持一致,但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替代品”功能在长期将发生反转,资金池增加会降低企业在未来时期的杠杆率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随后,本文基于2007年~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期数据,以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和金融渠道获利分别作为流动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金融资产的度量指标,利用多项式逆滞后(PIL)框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投融资变动的时变影响,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配置 固定资产投资 杠杆率 长期效应
下载PDF
中国财政可持续性分析:研究框架与综合判断
15
作者 吕冰洋 曾傅雯 +1 位作者 涂海洋 李戎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意义与面临难题财政可持续性反映着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其强弱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各级政府职能履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长期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意义与面临难题财政可持续性反映着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其强弱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而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各级政府职能履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长期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定期发布财政可持续性报告,重点关注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财政收支和可持续状况。尽管财政可持续性报告可能由于数据、技术等原因导致预测结果与现实值偏离度较大,但发布财政可持续性报告可以克服政府实施年度预算的短视行为,平滑财政收支波动、确保公共政策连续、提高财政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收支 经济和社会发展 年度预算 综合判断 短视行为 职能履行 强弱关系
原文传递
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53,共8页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积极财政政...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有效地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反而促使我国区域差异进一步增大,但影响力度逐年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差异 时变参数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32,共9页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下载PDF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地下金融市场
下载PDF
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与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贾俊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45,共11页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责任安排的影响并不显著,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和...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责任安排的影响并不显著,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基础教育具有负影响但不显著;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和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负影响和正影响均显著增强,支出责任安排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影响则显著弱化。相应的反事实分析表明,财政承包制改革不利于省份公共服务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均等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则促进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但不利于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安排 政府间财政收入责任安排 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