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财税法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帅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8,共5页
现代财税法制度可以通过扩大政治参与主体范围、管理财权进而管理政府事权、纠正政府不理性收支、调节贫富差距等手段,使民众影响政府决策,实现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财税法的这一功能体现的... 现代财税法制度可以通过扩大政治参与主体范围、管理财权进而管理政府事权、纠正政府不理性收支、调节贫富差距等手段,使民众影响政府决策,实现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财税法的这一功能体现的并不明显。权威政府应当转变理念,通过保护纳税人权利、建立预算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财税法具体制度等方式,保障我国财税法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化治理 政治参与 财税法治 预算公益诉讼
下载PDF
纳税人诚信推定权的解析、溯源与构建——兼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大旗 李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诚信推定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规定了纳税人的诚信推定权,但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治税方略等原因,该项权利在我国税法制度中并没有体现。借鉴他山之石,我国应当以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为契机,转... 诚信推定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规定了纳税人的诚信推定权,但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治税方略等原因,该项权利在我国税法制度中并没有体现。借鉴他山之石,我国应当以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为契机,转变税收观念,正确处理征税权力和纳税权利的关系,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诚信推定权,限制税务机关检查权的边界,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以落实诚实纳税推定权、推进税收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推定权 公法之债 税收法治
下载PDF
司法改革中“央—省”二阶独立司法预算的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由于我国目前的法院司法预算内置于政府预算之中,造成了行政干预司法以及部分地区司法经费保障不力的情况。为保障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我国应当借司法改革的契机优化司法预算设置,使司法预算独立于政府预算,由法院进行司法预算... 由于我国目前的法院司法预算内置于政府预算之中,造成了行政干预司法以及部分地区司法经费保障不力的情况。为保障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我国应当借司法改革的契机优化司法预算设置,使司法预算独立于政府预算,由法院进行司法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由省法院统一管理本地区法院预算,建立"央—省"二阶分层的独立司法预算结构,且司法预算应当向基层法院倾斜,保障司法一线人员的办案经费和薪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预算 预算独立 转移支付 挤出效应
下载PDF
新《预算法》:着力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全方位的审查监督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大旗 《财经法学》 2015年第6期43-54,共12页
权力机关对政府预算全方位的审查监督是现代预算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现代预算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通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实施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可以有效地规范、控制和监督政府财政收支行为,进而规范政府的施... 权力机关对政府预算全方位的审查监督是现代预算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现代预算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通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实施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可以有效地规范、控制和监督政府财政收支行为,进而规范政府的施政范围、方向和具体施政行为,保证政府施政行为不越位、不缺位,保障人民大众的公共财政福利和社会公共需要最大化、最优化的实现。我国原有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存在制度规定不完整、监督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而新的《预算法》修订则在确立预算完整性原则和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人大对预决算的全过程监督、加强人大对政府预决算草案的实质审查能力、细化预算违法行为种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要落实这些制度规定,我们还需要在预算编制细化与编制能力加强、各级人大预决算审查体制暨能力建设、加快财税领域立法步伐、引入一定程度的公民直接参与预算、明确预算法律责任追究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切实的制度安排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法 人大 政府预算 全方位审查监督
下载PDF
纾解房产税法的宏观调控之殇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 肖宏伟 刘翠英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48-50,共3页
当前,房产价格不屈式的上涨趋势主要源于房产供应与消费的紧张关系、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因投资渠道狭窄所致的市场投机行为。注重增量计征的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脱胎于房价过快上涨之际,仅承担了遏制投机行为的调控职能,收效不足。十八... 当前,房产价格不屈式的上涨趋势主要源于房产供应与消费的紧张关系、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因投资渠道狭窄所致的市场投机行为。注重增量计征的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脱胎于房价过快上涨之际,仅承担了遏制投机行为的调控职能,收效不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推进房产税立法,如何在房价调控的背景下协调衔接两者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思考。坚持税收法定与存量计征并举,构建科学完善的房产税征管体制,应当是解决房产市场与政府关系、增进人民福祉的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价格 税收调控 房产税 市场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我国地方债法律规制的完善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大旗 王震东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57-71,共15页
地方债是由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以其公权信用筹借并承担偿还责任的公共债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债法律规制,所追求的是作为纳税人的人民通过法定方式对政府举债的重大事项的实质性参与和监督。解决我国地方债问题、完善我... 地方债是由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以其公权信用筹借并承担偿还责任的公共债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债法律规制,所追求的是作为纳税人的人民通过法定方式对政府举债的重大事项的实质性参与和监督。解决我国地方债问题、完善我国地方债法律规制,应遵循财政民主原则与财政法定原则,树立法律主导下的多元共治理念和秉持缓急有致、循序渐进的理念,从短期操作、中期举措和长期探索三个维度来设计地方债法律规则的推进路径:短期内要以救急性手段缓释当前地方债风险;中期要增强地方债法律规制的民主性;长期要在地方债实践中逐步完善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动地方债专门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 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律规制 预算法 公共债务法
原文传递
如何实现“以支定收”——新《预算法》理财观解读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阳光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府理财观,两者之间并非决然对立,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国预算法以前确立的是"量入为出"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与市场关... "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府理财观,两者之间并非决然对立,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国预算法以前确立的是"量入为出"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逐渐厘清,预算法修正案对政府理财观做了必要的调适,正在走向"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并通过有限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实行国债余额控制和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微观层面的举措来实现此种动态的预算平衡,同时,国家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和划分政府事权清单,为"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提供了宏观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入为出 以支定收 预算平衡 政府理财观
原文传递
“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大旗 《中国改革》 CSSCI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预算法作为分割国民财富之利器,对其修订牵涉千头万绪,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修订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这一问题若不能很好解决,预算法其他方面的修订,很可能因方向不明或错误,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公共需要 最大化 国民财富 立法目的 立法宗旨 预算法 修订
原文传递
着力加强人大对预算全方位的审查监督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大旗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的代表对预算实施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其实质要义是指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施规范化、法治化的动态管理、监督和控制。其更深层的要义在于借由动态的预算过程将政府的一切财政收支活动纳入...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的代表对预算实施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其实质要义是指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施规范化、法治化的动态管理、监督和控制。其更深层的要义在于借由动态的预算过程将政府的一切财政收支活动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纳入人民大众及其代表(人大)的监控视野,实现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最高主权者、预算资金的来源者暨预算支出的受益者——人民大众对政府财政收支活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控制和监督,实现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暨公共政策治理,进而实现对政府施政范围、施政方向和具体施政行为的规范和控制,保证政府施政行为不越位、不缺位,保障人民大众整体利益最优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监督 预算过程 人大 施政行为 民主法治国家 动态管理 财政收支 预算支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