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拉康语言思想的批判性解读之一——基于马克思语言哲学研究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拉康的语言思想起源于索绪尔抽象客观主义语言观,与马克思语言哲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比两种语言观,论述马克思语言哲学与拉康语言思想之间的关联与异同,以比较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有助于阐述马克思语言哲学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 拉康 马克思 语言 罗马报告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逻辑主题及历史展开
2
作者 王莅 《国外理论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7,共10页
1884年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由此开启了对话与融合之路。纵观140年的研究历程,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从马克思主义出发阐释人类学,受劳伦斯·克拉德影... 1884年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由此开启了对话与融合之路。纵观140年的研究历程,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从马克思主义出发阐释人类学,受劳伦斯·克拉德影响的从人类学视角反观马克思的思想,由法国思想界引发的基于资本批判的主题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的互动融合,展现了建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三种理论进路。从这三种理论进路来看,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发展过程不仅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内含的逻辑主题及其历史展开,而且表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基于时代问题的、正在生成之中的、面向人类未来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 史前社会 资本批判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5
3
作者 兰洋 肖劲翔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5,共10页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激活理论教育生命力的应行之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发...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激活理论教育生命力的应行之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引领作用,使新时代中国青年从中汲取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滋养。推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在教学理念上重“思”善“导”,在教学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昭“显”强“隐”,更好地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原文传递
母权论对人类历史研究的重新定向——从巴霍芬、摩尔根到马克思
4
作者 王莅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母权论是19世纪下半叶古代法研究者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然法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思想假说,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内在分裂与自我修正。马克思晚年对彼时新兴的母权论思潮予以密切关注,并将其作为证成资本主义历史性和共产主义现实性的重要... 母权论是19世纪下半叶古代法研究者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然法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思想假说,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内在分裂与自我修正。马克思晚年对彼时新兴的母权论思潮予以密切关注,并将其作为证成资本主义历史性和共产主义现实性的重要论据,但这一全新的理论探索及其思想效应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本文尝试将巴霍芬、摩尔根和马克思关联为一段完整的思想史线索,从历史的前提、演进和归旨三个角度,详细论述母权论对人类历史研究所产生的重新定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母权论 人类历史 巴霍芬 摩尔根
原文传递
身份政治与自由主义危机——从西方政治思潮变迁的视角分析
5
作者 张飞岸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3,M0006,共12页
作为西方左翼后现代转向的时代产物,身份政治以激进左翼的新社会运动开场,以中左翼政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体制化、表演化为内核,最终却引发了右翼民粹主义复兴和自由主义基础的溃败。自由主义中立政治的理想依托于劳资力量对比的平衡,... 作为西方左翼后现代转向的时代产物,身份政治以激进左翼的新社会运动开场,以中左翼政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体制化、表演化为内核,最终却引发了右翼民粹主义复兴和自由主义基础的溃败。自由主义中立政治的理想依托于劳资力量对比的平衡,身份自由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共谋者将政治关注焦点从经济议题转向文化议题,它和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互为表里,导致了西方政治思潮整体性右倾,创造了资本自由扩张的宽松环境,改变了劳资力量对比,破坏了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政治极化使当今西方世界处于新自由主义共识瓦解的边缘。身份政治是新自由主义时代主导的政治冲突形态,从西方政治思潮变迁和自由主义的兴衰演变的视角系统分析身份政治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自由主义危机 西方政治思潮 后现代转向
原文传递
试论中共对领导工人阶级方式的探索(1925—1927)——以上海区委对工会的领导为例
6
作者 周家彬 陈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工会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阶级的重要途径。大革命时期,如何实现对工会的领导一直是中共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在一段时期内,上海的地方党组织难以通过工会实现对工人阶级的有力领导。为解决此问题,1926年武汉战役后,中共上海区委试图通... 工会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阶级的重要途径。大革命时期,如何实现对工会的领导一直是中共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在一段时期内,上海的地方党组织难以通过工会实现对工人阶级的有力领导。为解决此问题,1926年武汉战役后,中共上海区委试图通过整顿党内的职工运动委员会和完善工会内的党团组织对工会进行间接领导,但由于制度不健全、人才缺乏等原因,进展缓慢。1927年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后,为整合工会力量,保证工人运动领导权统一,上海区委越过职能机构和派出机构对工会实施直接指挥。四一二事变后,这一探索被迫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 工会 党的领导
下载PDF
建国初期广东的南下大军挂帅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坤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南下干部进入广东担任领导职位的历程与大部分南方新区不同。解放初期,中央对粤籍干部采取较为放手的态度。在这一时期,本地干部与粤籍南下干部主导着粤政。1951年5月起,非粤籍南下大军开始在广东大规模挂帅,这一进程直到1952年夏后方... 南下干部进入广东担任领导职位的历程与大部分南方新区不同。解放初期,中央对粤籍干部采取较为放手的态度。在这一时期,本地干部与粤籍南下干部主导着粤政。1951年5月起,非粤籍南下大军开始在广东大规模挂帅,这一进程直到1952年夏后方告完成。从解放直到1952年夏,华南分局曾多次请求中南局调配干部,但往往只有在中央领导人亲自关注广东的干部情况时,才有大量干部调往广东。南下大军大规模挂帅并非源于派系争端,大军挂帅进程的迟缓也无法归责于粤籍干部的抵制,能调配的干部不足这一实际问题是上级长期未能推动南下大军进驻广东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大军干部 本地干部 新解放区
下载PDF
《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6
8
作者 郗戈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7,127,共9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应当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理论地基,亟需反思《资本论》的"去政治化"解读模式。《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难以回避的根基性问题。根据"政治"...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应当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理论地基,亟需反思《资本论》的"去政治化"解读模式。《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难以回避的根基性问题。根据"政治"与"政治哲学"概念的不同界定,《资本论》可以呈现出"大写政治哲学"与"元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从广义的政治概念来说,《资本论》是一种总体的、大写的政治哲学,它具体再现出现代世界中政治与经济交互作用的总体性。从政治与经济分化的狭义政治概念来看,作为一种元政治哲学的《资本论》就提供了政治哲学的历史科学根据。如果要阐明其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规范性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哲学 大写政治哲学 元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议题与边界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学勤 李晋珩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37-150,160,共15页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已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内外所关注的新兴增长点。然而,由于相关的史学理论研究尚未健全,在跨学科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学术风尚的情况下,学科边界问题并未得到当代社会史学界的足够重视。同样是研究当代中...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已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内外所关注的新兴增长点。然而,由于相关的史学理论研究尚未健全,在跨学科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学术风尚的情况下,学科边界问题并未得到当代社会史学界的足够重视。同样是研究当代中国,相比于社会学等学科,学界有必要坚持其史学本位。在跨越边界去借鉴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之外,更有必要充分认识到本学科的独特价值。通过对《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刊载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梳理和总结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现有议题与边界,并与社会学等学科作方法论层面上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认知当前当代社会史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史 社会史 历史社会学 学科边界 跨学科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三重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郗戈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5,共10页
《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不是普遍原理应用于特殊对象的演绎关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特定理论形态建构过程。《资本论》不能归结为一重批判或双重批判,而是包含资本逻辑批判、物象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三重批判”的差异与联... 《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不是普遍原理应用于特殊对象的演绎关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特定理论形态建构过程。《资本论》不能归结为一重批判或双重批判,而是包含资本逻辑批判、物象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三重批判”的差异与联系的复杂总体。《资本论》“三重批判”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特定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再现,把握了社会结构诸层面之间的复杂交织与丰富互动,呈现为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特殊理论总体,蕴含着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丰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发展。《资本论》在“三重批判”的“特定化”定向中,综合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特定性内涵,内生出一种相对独立的、以历史特定性为原则、以特定社会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三重批判” 理论形态
原文传递
论“拉康欲望图式”及其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文莲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欲望图式是拉康学术思想构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他在深入思考了镜像理论、无意识主体理论之后,认为应提出完整欲望图式,从而指出欲望不是弗洛伊德话语中的生理学范畴,而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意义性回溯,是一种主体如何融入到既定社会... 欲望图式是拉康学术思想构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他在深入思考了镜像理论、无意识主体理论之后,认为应提出完整欲望图式,从而指出欲望不是弗洛伊德话语中的生理学范畴,而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意义性回溯,是一种主体如何融入到既定社会符号领域的全新建构。欲望图式的理解直接表现为两个特征:第一,作为主体的人,到底需要什么?第二,如何解读拉康欲望图式中的政治图谋。基于此,拉康大胆提出:无意识是他人的话语,人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欲望图式 政治哲学意蕴
原文传递
西方自由民主危机与中国民主话语构建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飞岸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民主,是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被最大多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模式。人类世界是被话语建构的世界,话语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谁主导了民主概念,谁就掌握了民主话语权。2016年美... 民主,是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被最大多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模式。人类世界是被话语建构的世界,话语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谁主导了民主概念,谁就掌握了民主话语权。2016年美国大选使美国自由民主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为中国建构自身的民主概念、确立中国民主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然而,要想在民主理论领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概念"的要求,中国学者必须了解西方自由民主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了解西方学者构建自由民主话语权与反对人民民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基于这一认知,中国人民民主话语建构必须建立在解构自由民主的基础之上,并对它的核心问题进行有效回应。与自由民主的反人民性不同,人民民主是真正强调人民主权的民主观,是对多数利益的维护,是民主政治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自由民主危机 人民民主 中国民主话语构建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中的目的论问题:基于问题史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劭婷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3,共10页
唯物史观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固有研究模式的隐性桎梏,这一问题的讨论始终未能充分展开。在传统解释框架下,历史目的论往往被化约为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处于天然的敌对位置。受此影响,... 唯物史观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固有研究模式的隐性桎梏,这一问题的讨论始终未能充分展开。在传统解释框架下,历史目的论往往被化约为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处于天然的敌对位置。受此影响,相关研究长期过度依赖《神圣家族》中批评唯心主义历史目的论的文本片段,并将之泛化为对一切历史目的论形态的批评。有鉴于此,在唯物史观与历史目的论关系问题史考察的基础上,仔细勘定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同形态的目的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目的论是一次对黑格尔历史目的论的不成功的颠倒,但随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入,马克思重新在双重意义上确认了历史目的论的合理意义,即资本主义的超验目的论和作为方法论的唯物主义目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哲学目的论 超验目的论 方法论目的论
原文传递
1920—1950年代中共党史叙事的转型
14
作者 周家彬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5期72-73,共2页
自从人文社会科学出现语言学转向后,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始将话语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国内学术界在吸收和借鉴话语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将其运用于党史研究之中,解析党史的话语与叙事,在探究权力同话语和叙事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 自从人文社会科学出现语言学转向后,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始将话语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国内学术界在吸收和借鉴话语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将其运用于党史研究之中,解析党史的话语与叙事,在探究权力同话语和叙事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共,主要是中共中央和部分地方党组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叙事及其转变,探究中共革命理论发展与党史叙事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西方学术界 吸收和借鉴 党史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语言学转向 中共革命 南昌起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