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创面愈合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扬 陈东明 +2 位作者 周茂华 曲丛玲 张建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为临床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加速创面愈合建立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06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清洁级SD大鼠3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80~200g...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为临床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加速创面愈合建立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06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清洁级SD大鼠3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②在大鼠背部脊柱切除直径1.6~1.8cm的圆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压迫止血后各组分别给药。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1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1mg/L,重组人生长激素浓度0.2U/m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次每个创面给液量0.1mL,重组人生长激素浓度0.2U/mL;生理盐水组:每次每个创面给生理盐水,给液量0.1mL。④分别于伤后1、4、7、11、14、17d创面取材,作组织切片观察。在取材同时剩余创面给药,药量同前,在伤后11~13d创面愈合后,14、17d取材为愈合部位组织。取材后即时以10%多聚甲醛固定10h,逐级脱水,作组织切片。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研究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创伤模型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增殖细胞核抗原、Ⅰ型胶原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大鼠3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局部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内Ⅰ型胶原的变化:伤后1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在胞浆里出现了Ⅰ型胶原表达,到伤后11d创面接近愈合及14d和17d创面愈合后在细胞间质中仍有增加的趋势。②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在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量于4d达到高峰值,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和生理盐水组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在7d时达到最高后就开始降低,14、17d创面愈合后,其表达量也就下降到正常范围。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伤后在胞浆和细胞间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量就一直在高值,在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和生理盐水组,伤后1d出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在7d时达到峰值,在伤后11d,表达量下降,14、17d创面愈合后,其表达量也就下降到正常范围。④组间采用t检验。结论:在创面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合成分泌增加,是成纤维细胞增生的直接促进因子,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创面应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促增殖作用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重组生长激素 伤口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IGF-1的定量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扬 陈东明 +3 位作者 周茂华 曲丛玲 张建英 高志敏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3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d、4d、7d、11d、14d、和17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IGF-1、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CNA)...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d、4d、7d、11d、14d、和17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IGF-1、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CNA)及Ⅰ、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内源性IGF-1表达量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活动、PCNA表达及Ⅰ型胶原的变化基本相符,与Ⅲ型胶原的变化关系不密切。结论:IGF-1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创伤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