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UT评分联合PN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婉 孟维慧 谢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究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PCI治疗的正常、轻中度营... 目的:探究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PCI治疗的正常、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AMI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分别纳入正常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对比各组术前、手术1周后的PNI指数、CONUT评分,绘制ROC曲线分析手术1周后PNI指数、CONUT评分单独和联合诊断营养不良的价值。结果:术后1周,与正常组比较,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的PNI指数[(40.86±1.01)分比(36.26±1.21)分比(32.14±1.32)分]均显著降低,CONUT评分[(0.53±0.03)分比(4.51±1.03)分比(9.56±1.01)分]均显著升高,且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重度营养不良组PNI指数降低更显著,CONUT评分升高更显著(P均<0.001)。PNI指数、CONUT评分联合诊断AMI患者PCI术后营养不良的AUC值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897比0.737比0.797,P<0.05或<0.01)。结论:CONUT评分联合PNI指数对AMI患者PCI术后出现营养不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可为后续患者临床营养治疗方案调整与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营养不良
下载PDF
环状RNA对房颤患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洁 张芯 +1 位作者 王涛 杨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卒中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而危及生命。房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重要难题,如何尽早甄别和预测房颤为临床重要任...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卒中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而危及生命。房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重要难题,如何尽早甄别和预测房颤为临床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环状RNA能够参与房颤的发生并促进疾病的进展。汇总环状RNA对房颤发病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有望为房颤的预防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见解,为患者争取更大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诊断 分子靶向治疗 生物标记 环状RNA
下载PDF
冠状病毒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3
作者 王志翠 姜铁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自去年12月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随着对病毒不断认识,关于COVID-19研究被大量报道。尽管前期发现COVID-19主要累积呼吸系统,但在相当多患者中观察到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等心并发症。例如... 自去年12月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随着对病毒不断认识,关于COVID-19研究被大量报道。尽管前期发现COVID-19主要累积呼吸系统,但在相当多患者中观察到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等心并发症。例如在我国武汉COVID-19爆发早期一项研究显示,16.7%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律失常,这一比例在ICU患者中高达44%[1-2]。在以往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病毒和其他上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也观察到心律失常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外周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海云 燕朋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36期2827-2831,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控制CRB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动脉置管的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 目的分析外周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控制CRB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动脉置管的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局部皮肤异常情况、置管状况等资料,以患者拔管后导管尖端微生物培养细菌阳性作为结局指标,分析外周动脉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CRBSI发生率为8.15%(27/331)。调整后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3.013,95%CI 1.158~14.365)、局部异常(OR=3.357,95%CI 1.670~9.269)、置管时长(OR=2.338,95%CI 1.127~4.183)、置管位置(下肢)(OR=3.325,95%CI 1.007~3.954)为外周动脉CRBS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ICU中年龄≥65岁、局部皮肤异常、置管天数≥14 d及置管部位在下肢的患者易发生外周动脉CRBSI,关注老年人、注意穿刺部位无菌屏障的完整、缩短置管天数及避免下肢穿刺可减少外周动脉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 动脉置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左侧延伸前传左房心肌介导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5
作者 赵鹏 曾山 +2 位作者 王健宇 王莹 孟凡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0-763,共4页
经左侧延伸传导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侧延伸前传突破至左心房,经心房肌介导形成折返的偏心逆传慢快型病例,回顾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折返通路推理、消融靶区及消融终点选择等问题,以期提高对复杂少见房... 经左侧延伸传导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侧延伸前传突破至左心房,经心房肌介导形成折返的偏心逆传慢快型病例,回顾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折返通路推理、消融靶区及消融终点选择等问题,以期提高对复杂少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 快径 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