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学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何春艳 韩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血液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血清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及尿液中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检测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且主诉存在记忆力下降...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血液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血清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及尿液中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检测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且主诉存在记忆力下降或(和)其他认知域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神经心理量表及相应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30例,AD组60例(其中轻度组21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20例),对照组(N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三组均进行血液Aβ1-42、P-tau-181及尿液AD7C-NTP等生物学指标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各指标在AD诊断中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效能。结果MCI组的Aβ1-42水平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的P-tau-181和AD7C-NTP水平均高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Aβ1-42水平高于中度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P-tau-181和AD7C-NTP水平低于中度和重度组(P<0.05)。Aβ1-42、P-tau-181和AD7C-NTP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MCI、轻度AD和鉴别MCI和AD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在AD早期诊断中,血液Aβ1-42、P-tau-181联合尿液AD7C蛋白测定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AD相关疾病及评估受损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巧莲 李双英 李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1,288,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2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敏化、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空白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结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CCI+Rg25mg/kg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CCI+Rg210mg/kg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药物通过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5ml/kg,每天1次,连续14d。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3、5、7、10、14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d和术后第14日时检测明暗箱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术后14d机械痛阈值和热痛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明箱内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游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CCI组比较,人参皂苷Rg2组术后14d机械痛阈和热痛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大鼠在明箱内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游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抑制CCI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2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机械痛敏 热痛敏 抑郁状态 大鼠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神经纤毛蛋白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哲 武卫周 +2 位作者 陈健 叶益超 钟士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BioGPS数据库分析NRP1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NRP1的信息,并对资料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其在脑胶质瘤中的意义;利用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查...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BioGPS数据库分析NRP1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NRP1的信息,并对资料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其在脑胶质瘤中的意义;利用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查询NRP1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BioGPS数据库显示,NRP1在平滑肌组织、心脏、肝脏、甲状腺、视网膜、神经节及免疫细胞中表达量较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NRP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30个,NRP1表达增高的研究有15个,表达降低的研究有15个。其中4项涉及NR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共包含922个样本,meta分析表明,与正常脑组织相比,NR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P=5.70×10-7)。4级脑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2级脑胶质瘤和3级脑胶质瘤比较NRP1均呈高表达(P<0.05),而正常脑组织、2级胶质瘤和3级胶质瘤组间NRP1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E数据库分析显示,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NRP1 mRNA高表达。结论通过对多个数据库的分析挖掘,发现NRP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与胶质瘤的分级程度有关,这将为胶质瘤分子诊断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深入研究NRP1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毛蛋白1 神经胶质瘤 Oncomine数据库 数据挖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术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薇 王树杰 +4 位作者 朱洁 沈建雄 王惠珍 仉建国 王升儒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5-229,共5页
背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中,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术前脊髓损伤(POSD)患者的神经监测有效性还存有争议。目的:探讨POSD患者术中TceMEP监测的可行性,并且分析Tce MEP信号快速消失的临床意义。... 背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中,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术前脊髓损伤(POSD)患者的神经监测有效性还存有争议。目的:探讨POSD患者术中TceMEP监测的可行性,并且分析Tce MEP信号快速消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349例POSD患者的术中神经监测数据,其中332例患者获得了有效的术中TceMEP基线,17例神经功能障碍较为严重者(11例瘫痪和6例不完全截瘫)未获得。332例中,27例术中TceMEP信号显著消失,收集其临床特征,并严格随访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在POSD患者中,TceMEP基线获得成功率为95.1%(332/349);27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TceMEP信号消失,其中23例为真阳性,4例为假阳性。其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脊髓损伤(13例为暂时性脊髓损伤,8例为永久性脊髓损伤)。预测脊髓损伤的术中TceMEP监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7%,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100%。与颈椎管狭窄症相比,先天性脊柱后凸、结核性脊柱后凸和胸椎管狭窄是TceMEP信号消失的高危诊断。结论:术中TceMEP监测对大多数POSD来说是可行的。在高危诊断和复杂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快速的TceMEP信号消失可能预示着新的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晓丽 路美 张艳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初始剂量1片/次,1次/d,维持4周,随后根据治疗效果增至2片/次,1次/d,再持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血清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空间执行力评分、注意力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定向力评分和Mo CA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Mo CA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GDNF较对照组高,而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QOL-AD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QOL-A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调节血清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盐酸多奈哌齐片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MRI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贺思健 袁飞 李珊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52-2054,共3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MRI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TMD患者的104侧关节行MRI扫描,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2WI、T1WI、PDWI及闭口斜冠状位PDWI扫描,观察关节盘-髁状突关系、关节腔积液、关节盘形态等情况,并进行...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MRI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TMD患者的104侧关节行MRI扫描,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2WI、T1WI、PDWI及闭口斜冠状位PDWI扫描,观察关节盘-髁状突关系、关节腔积液、关节盘形态等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MRI检查显示,在所有TMD患者中,女性占71.2%,男性占28.8%;关节腔积液占34.6%,关节盘变形占65.4%,关节盘移位占57.7%。在关节盘移位患者中,关节盘外侧移位占3.3%,关节盘前移位占96.7%,而在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占86.2%,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占13.8%。结论TMD患者中常存在关节盘的移位、变形,且以前移位最常见。MRI可作为TMD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动脉蹼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宏光 张巧莲 +1 位作者 王利军 田凤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6-968,共3页
颈动脉蹼是颈动脉球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腔内薄层突出物,为颈动脉颅外段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认为其是非典型内膜型肌纤维发育不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颈动脉蹼是缺血性脑卒中少见但重要的危险因素。为了能够准确地对... 颈动脉蹼是颈动脉球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腔内薄层突出物,为颈动脉颅外段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认为其是非典型内膜型肌纤维发育不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颈动脉蹼是缺血性脑卒中少见但重要的危险因素。为了能够准确地对颈动脉蹼进行快速诊断,对其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及治疗,笔者现围绕颈动脉蹼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隐源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护理人员急进高原血氧饱和度、脉率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燕朋波 程彬 +4 位作者 郭玉棉 成丽娅 路美 宋翔 逮园园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急进高原血氧饱和度、脉率参数的变化特征,为护理人员急进高原参加援藏工作自我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急进海拔3650m拉萨地区参加援藏工作的护士12名为急进组,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护士12名为高原组。观...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急进高原血氧饱和度、脉率参数的变化特征,为护理人员急进高原参加援藏工作自我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急进海拔3650m拉萨地区参加援藏工作的护士12名为急进组,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护士12名为高原组。观察1个月中24名护士共360个班次在开始工作前和工作后0.5、1.0、3.0、6.0h工作期间的血氧饱和度、脉率参数变化趋势,及急进组护士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班次在180个班次开始工作前和工作后0.5、1.0、3.0、6.0h工作期间的血氧饱和度、脉率参数变化趋势。结果2组护士开始工作前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组护士工作后0.5、1.0、3.0、6.0h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1±0.01、0.91±0.02、0.91±0.02、0.91±0.01,高原组护士分别为0.94±0.02、0.93±0.01、0.94±0.01、0.94±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8.151,P<0.05或0.01);急进组护士开始工作前和工作后0.5、1.0、3.0、6.0h脉率分别为(85.38±2.38)、(91.62±2.79)、(89.79±2.05)、(89.12±2.29)、(89.72±2.31)次/min,高原组护士分别为(91.52±2.64)、(93.52±2.82)、(93.52±2.73)、(94.52±2.56)、(93.52±2.96)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10.182,P<0.01)。急进组护士白班、中班、夜班开始工作后0.5、1.0、3.0、6.0h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1~8.321,P<0.05或0.01),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9~4.968,P<0.05或0.01)。急进组护士21~30岁、31~40岁2个年龄段在开始工作前和工作后0.5、1.0、3.0、6.0h血氧饱和度和脉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组护士不同性别开始工作后0.5、1.0、3.0、6.0h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3~8.329,P<0.01);开始工作前和工作后0.5、1.0、3.0、6.0h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3~6.719,P<0.05或0.01)。结论护理人员急进高原工作,在工作期间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降低,脉率有所增快,并且夜间工作期间血氧饱和度降低、脉率增加比较显著,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适应。性别、工作时间段影响着护理人员血氧饱和度、脉率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急进高原 血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