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机器人辅助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月 殷国江 +2 位作者 阮剑辉 宋晓阳 甘国胜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用于机器人辅助肾根治性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8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行择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用于机器人辅助肾根治性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8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行择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天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1、3天时SII、IL-6更低(P<0.05);术后1、2、5天时的QoR-15评分更高(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P<0.01);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更少(P<0.05);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较局部浸润麻醉可为机器人辅助肾根治性切除手术提供更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加速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殷国江 黎笔熙 +3 位作者 魏蓬骁 颜玉琴 宋晓阳 李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6,21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观察组,n=30)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n=30),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2 h、1 d及3 d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1 d及3 d的IL-6及SII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 腰方肌阻滞 前列腺癌根治术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药物和技术在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阮剑辉 甘国胜 宋晓阳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402-2406,共5页
围术期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良情绪,甚至可引起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术后生理功能障碍,影响预后甚至残疾。多模式镇痛为快速康复外科之核心,指不同镇痛技术和药物的联合循证应用,作用不同镇痛靶点,在不同时机进行个... 围术期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良情绪,甚至可引起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术后生理功能障碍,影响预后甚至残疾。多模式镇痛为快速康复外科之核心,指不同镇痛技术和药物的联合循证应用,作用不同镇痛靶点,在不同时机进行个体化、立体式镇痛,从而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目前,大多数专业、科室间缺乏有效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实施个体化管理疼痛,甚者对于多模式镇痛药物与技术普及程度不够等因素,严重影响快速康复发展。笔者围绕多模式镇痛药物和技术,浅析快速康复外科以多模式镇痛为主导的镇痛技术与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快速康复外科 镇痛技术 镇痛药物 进展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全身麻醉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宏 鲁汉杰 +1 位作者 谈世刚 宋晓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全身麻醉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D 1组为0.5μg/kg、D 2组为1.0μg/kg、D 3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全身麻醉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D 1组为0.5μg/kg、D 2组为1.0μg/kg、D 3组为2.0μg/kg),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D 1、D 2、D 3组分别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C组用等量0.9%NaCl溶液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为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min时(T 0)、气管插管即刻(T 1)、插管后1min(T 2)、插管后3min(T 3)、插管后5min(T 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与组内T 0时比较,T 1~3时C组和D 1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增快,PI降低;T 1~4时D 3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 1~3时D 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 4时D 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 1组比较,T 1~3时D 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 4时D 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 3组比较,T 1~4时D 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能抑制气管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脑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不同异丙酚诱导麻醉对颅内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谈世刚 鲁汉杰 +2 位作者 余挺 甘国胜 宋晓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18-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法行麻醉诱导对颅内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60例,根据麻醉诱导方法分为三组:单次静脉推注组(A组)、血浆靶控组(B组)和效应... 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法行麻醉诱导对颅内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60例,根据麻醉诱导方法分为三组:单次静脉推注组(A组)、血浆靶控组(B组)和效应室靶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方法:A组采用异丙酚2 mg/kg单次静脉推注;B组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4μg/ml;C组设定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μg/ml。三组均同时采用瑞芬太尼4 ng/ml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诱导,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0~60并维持5s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进入手术室(T0)、喉镜暴露声门(T1)、气管导管过声门(T2)、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1 min(T3)、2 min(T4)、3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气管插管期不良反应及纠正次数。结果与T0比较,三组T1~T3 MAP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T1~T5 HR均明显减慢(P<0.05);与B组比较,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率和纠正次数明显少于A0.05),而且B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纠正次数少于C组(P<0.05)。C组纠正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4μg/ml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作为目标靶控输注浓度更适合颅内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诱导,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麻醉诱导 异丙酚 靶控输注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奥布卡因凝胶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豪 谈世刚 +2 位作者 程鹏飞 罗中兵 周翔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4期175-179,168,共6页
目的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即石蜡油组(对照组,S组)、盐酸奥布卡因组(试验组,A组)。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即石蜡油组(对照组,S组)、盐酸奥布卡因组(试验组,A组)。两组患者均行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S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石蜡油润滑,A组患者双腔气管导管前端2/3均匀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 0)、手术结束前5min(T 1)、苏醒即刻(T 2)、拔管即刻(T 3)、拔管后1min(T 4)、拔管后5min(T 5)、拔管后10min(T 6)、出室时(T 7)等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RPP);观察患者在拔管期躁动、呛咳、屏气、声嘶的发生率,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拔管后6h的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度。结果与S组比较,A组的HR、MAP、RPP波动较小,更加稳定;A组躁动、声嘶发生率降低(P<0.05),A组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A组舒适度优于S组(P<0.05)。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双腔气管导管能够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拔管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麻醉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布卡因 双腔管 血流动力学 恢复质量
下载PDF
雷帕霉素改善麻醉导致的POCD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7
作者 秦明哲 周翔 +5 位作者 徐孟达 吴豪 黎笔熙 甘国胜 余挺 宋晓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对麻醉导致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70 mg/kg氯胺酮,建立麻醉后POC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依维...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对麻醉导致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70 mg/kg氯胺酮,建立麻醉后POC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依维莫司阳性组、3-甲基腺嘌呤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3.5 mg/kg雷帕霉素,依维莫司阳性组腹腔注射5.0 mg/kg依维莫司,3-甲基腺嘌呤组腹腔注射3.5 mg/kg雷帕霉素+2.0 mg/kg 3-甲基腺嘌呤,连续7 d。采用Morriss水迷宫测定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和工作记忆潜伏时间。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铁蛋白H(Ferritin H)、铁蛋白L(Ferritin L)、S100β、Beclin1蛋白,Western-blot法测定海马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1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结果:雷帕霉素组停留时间、穿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t=6.645,P<0.01;t=5.961,P<0.01),工作记忆潜伏时间低于模型组(t=3.799,P<0.01);雷帕霉素组Ferritin H、Ferritin L、S100β明显低于模型组(t=3.248,P<0.01;t=4.137,P<0.01;t=2.915,P<0.01)。3-甲基腺嘌呤组停留时间、穿台次数低于雷帕霉素组(t=5.138,P<0.01;t=4.437,P<0.01),工作记忆潜伏时间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t=2.808,P<0.05);3-甲基腺嘌呤组Ferritin H、Ferritin L、S100β明显高于帕霉素组(t=2.247,P<0.05;t=3.330,P<0.01;t=2.119,P<0.05)。雷帕霉素组给药后,P13K、P-AKT蛋白水平无变化,P-mTOR和P-4EBP1蛋白表达下调,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后,P-mTOR和P-4EBP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雷帕霉素可改善麻醉导致POC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和雷帕霉素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POCD 自噬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丘脑痛1例
8
作者 丁慧超 管江衡 +6 位作者 阮建辉 谢天浩 李阳 于挺 甘国胜 宋健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4-64,共1页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 1病例资料59岁男性,2019年10月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给予保守治疗,肌力逐渐恢复。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感觉左侧肢体间断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0 min,自行好转,未予重视。随后,疼痛逐渐加重,随情绪变化、肌肉收缩、冷热刺激等刺激而加剧。疼痛性质逐渐加重,逐步向颌面部、上肢、下肢整个左侧躯体疼痛。诊断为丘脑痛,给予卡马西平、普瑞巴林、西乐葆、曲马多及抗抑郁等多种药物治疗,症状仍逐渐加重。入院后,经神经外科、麻醉科会诊综合评估,符合经皮层电刺激手术指征。与病人积极沟通,2022年4月6日在全麻下行一期皮层电极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痛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不同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在颈肩、上肢及手部手术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殷国江 黎笔熙 +1 位作者 李坤 夏中元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112-114,F0003,共4页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CBPB)是颈肩、上肢及手部手术有效的麻醉与镇痛方法,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CBPB入路和方法得以应用。目前主要的超声引导CBPB入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肋锁间隙、锁骨下和腋路等,不同入路CBPB的阻滞效果...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CBPB)是颈肩、上肢及手部手术有效的麻醉与镇痛方法,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CBPB入路和方法得以应用。目前主要的超声引导CBPB入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肋锁间隙、锁骨下和腋路等,不同入路CBPB的阻滞效果及临床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超声引导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适用于肩部及肱骨中上段手术的麻醉与镇痛,其中以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为稳定。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因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更低,在肩部手术中应用逐渐增多,但对肘关节及远端手术镇痛效果弱于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可为肘关节及远端提供良好的麻醉与镇痛,稳定性及效果优于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超声引导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其解剖特点和局限性,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术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途径 肌间沟入路 锁骨上入路 肋锁间隙入路 锁骨下入路 腋路入路 手术麻醉
下载PDF
无痛无汗症患儿骨骼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庆利 胡光俊 +1 位作者 谈世刚 宋晓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 目的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下肢。6岁以上患者骨骼损伤发生率为100%。结论无痛无汗症患者反复发生骨骼损伤,其原因可能是NTRK1基因突变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无汗症 骨折 关节脱位 NTRK1基因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在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殷国江 李月 +4 位作者 阮剑辉 李坤 甘国胜 黎笔熙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胸、腰段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椎旁阻滞后全麻,对照组单...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胸、腰段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肾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椎旁阻滞后全麻,对照组单纯全麻。记录不同时间点的MAP和HR;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出室时间,麻醉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VAS评分;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2 d时的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补救镇痛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及HR更加平稳(P <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患者呼之睁眼、呼吸恢复、拔管及出室时间更短,麻醉苏醒期SAS及VAS评分更低(P <0.05);术后6、12及24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更低(P <0.05);术后1 d时的QoR-40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 <0.05),术后2 d时的QoR-40量表中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行为独立及总分更高(P <0.05)。结论胸、腰段椎旁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有助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旁阻滞 达芬奇机器人 恢复质量 围术期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谈世刚 鲁汉杰 宋晓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3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30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老年 插管期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乌司他丁预应用对达芬奇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丹 王庆利 +3 位作者 秦明哲 汪宏 余胭 程鹏飞 《中国医药》 2022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应用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RALRP的老年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应用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RALRP的老年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在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及术后炎症因子变化。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Z计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术后第1、2、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0%(5/50)比34.0%(17/50)、6.0%(3/50)比18.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P=0.003;χ^(2)=4.332,P=0.038)。结论乌司他丁术前预应用于RALRP老年患者可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根治术 乌司他丁 炎症因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预充量对脉冲式镇痛在二次剖宫产术后疼痛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剑辉 宋晓阳 +4 位作者 杨丽 李小亮 鲁汉杰 徐珊 甘国胜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2004-200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硬膜外预充量对二次剖宫产术后程控硬膜外脉冲式(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疼痛敏感性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术后镇痛需求,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180例。ASAⅠ~Ⅱ级,随机...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硬膜外预充量对二次剖宫产术后程控硬膜外脉冲式(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疼痛敏感性作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术后镇痛需求,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1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硬膜外均给予利多卡因100 mg:A组,给予2%利多卡因5 mL;B组,给予1%利多卡因10 mL;C组,给予0.5%利多卡因20 mL。3组均使用PIEB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设置首次剂量为3 mL,脉冲时间60 min,脉冲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最大剂量15 mL/h。记录术后2、4、6、12、24、48 h时静息、运动时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以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最高感觉平面、镇痛药物用药总量,记录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PCE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及术后首次自控按压平均时间。结果产后6 h,与A组比较,B、C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较B、C组要高;术毕48 h硬膜外用药量A组明显多于B、C组(P<0.05)。B组术后首次自控按压平均时间较A、C组明显要长(P<0.05)。术后恶心、呕吐A、B组各发生1例,C组为4例(P<0.05)。下肢麻木、尿潴留的发生率和排气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利多卡因10 mL于术毕前30 min给予硬膜外扩充用于PIEB+PCEA模式下进行产后镇痛,提高了产后6 h镇痛效果,降低了疼痛敏感性,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硬膜外预充量 程控硬膜外脉冲式 疼痛敏感性
下载PDF
不同部位体温监测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国江 罗中兵 +2 位作者 宋晓阳 黎笔熙 甘国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39-340,344,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温度(BT)、腋窝温度(AT)与鼻咽温度(NT)在开颅手术中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6月全麻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30例,麻醉期间监测BT、AT与NT,30例总共采集体温数据319组,同一病人相同时间点为一组,每组3个数据,分别... 目的探讨膀胱温度(BT)、腋窝温度(AT)与鼻咽温度(NT)在开颅手术中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6月全麻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30例,麻醉期间监测BT、AT与NT,30例总共采集体温数据319组,同一病人相同时间点为一组,每组3个数据,分别为BT、AT和NT。结果NT为(36.00±0.48)℃,BT为(36.17±0.49)℃,AT为(35.75±0.46)℃。NT比BT平均低(0.17±0.13)℃,95%置信区间为-0.07~0.42,最大差值为0.4℃,直线相关系数r=0.9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94X+1.96(Y为BT,X为NT;P<0.05)。NT比AT平均高(0.25±0.23)℃,95%置信区间为-0.21~0.69,最大差值为0.6℃,直线相关系数r=0.85(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91X+3.64(Y为AT,X为NT;P<0.05)。结论BT与NT一致性与相关性均较好,在开颅手术中可互为替换使用,而AT与NT相关性与一致性稍差,可作为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膀胱温度 腋窝温度 鼻咽温度 体温监测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挺 谈世刚 +3 位作者 吴豪 李麟 宋晓阳 甘国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14日我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8例。按照诱导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14日我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8例。按照诱导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常规麻醉诱导前加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给予呼吸机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2组患者插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2组T1~T3时平均动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应用于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插管,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降低了患者呛咳、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利多卡因 气管插管 平均动脉压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造影剂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慧芳(综述) 彭瑛(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64-966,969,共4页
最早的含碘造影剂临床使用记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将50%碘化钠用于颈动脉造影[1]。一个世纪以来,造影剂的化学成分不断改进,现代低渗透性、低粘度的非离子有效成分毒性更小、机体耐受性更好,但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仍不罕... 最早的含碘造影剂临床使用记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将50%碘化钠用于颈动脉造影[1]。一个世纪以来,造影剂的化学成分不断改进,现代低渗透性、低粘度的非离子有效成分毒性更小、机体耐受性更好,但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仍不罕见。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造影剂诱发的罕见并发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敏感的辅助检查手段,其诊治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就CI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脑病 病理生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远程缺血后处理抑制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彪 高旭辉 +3 位作者 黄洋 周翔 谭智天 朱水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心肺复苏后(CP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停搏(CA)/CPR组和RIPostC组,每组15只。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窒息性CA/CPR模型。在自主循环恢...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心肺复苏后(CP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脏停搏(CA)/CPR组和RIPostC组,每组15只。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窒息性CA/CPR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同时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ROSC后24 h处死大鼠并取出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察LC3颗粒形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A/CPR组NDS评分降低,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 P <0.05),神经细胞凋亡增多( P <0.05);与CA/CPR组相比,RIPostC组的NDS评分升高,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下降( P <0.05),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P <0.05),LC3颗粒形成减少,细胞内自噬小体减少,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远程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细胞过度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海马 自噬 远程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膀胱与鼻咽温度监测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国江 罗中兵 +1 位作者 黎笔熙 宋晓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53-855,共3页
目的观察监测膀胱温度(bladder temperature,BT)与鼻咽温度(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NT)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评估两者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全麻下行开颅手术50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期间监测BT和NT,记录麻醉诱导后10分钟(T0),... 目的观察监测膀胱温度(bladder temperature,BT)与鼻咽温度(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NT)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评估两者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全麻下行开颅手术50例(ASA分级Ⅰ~Ⅱ级),麻醉期间监测BT和NT,记录麻醉诱导后10分钟(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开始后20分钟(T2)、40分钟(T3)、60分钟(T4)、80分钟(T5)、100分钟(T6)、120分钟(T7)、140分钟(T8)、160分钟(T9)、180分钟(T10)、200分钟(T11)、220分钟(T12)、240分钟(T13)和手术结束时(T14)的BT和NT,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总体BT比NT高(0.4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者一致性较好。BT与NT体温<36℃的发生率,NT高于BT(P<0.05)。BT与NT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3,直线方程为:Y=0.943X+2.449(Y为BT,X为NT)。NT监测致3例(约6%)病人鼻黏膜出血。结论BT与NT监测均能较好反映开颅病人麻醉期间体温变化,但NT可能反应更为迅速,而BT可能更接近核心体温,且获得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全身麻醉 膀胱温度 鼻咽温度 体温监测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谈世刚 李麟 +7 位作者 吴豪 陈晓龙 卢俊军 余胭 季楠 甘国胜 阮剑辉 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中心静脉穿刺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1例.年龄56~90岁,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利多卡因组穿刺前...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中心静脉穿刺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1例.年龄56~90岁,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利多卡因组穿刺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 mg/kg,然后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5 mL局麻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利多卡因组.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静脉注射后1 min时(T1)、局麻时(T2)、扩皮时(T3)、穿刺结束时(T4)各时间点SBP、DBP、HR;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及穿刺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不良反应:头晕、耳鸣、嗜睡、口周麻木、视觉障碍、心律失常、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和T3时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T0时,心率明显快于T0时;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利多卡因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局麻行中心静脉穿刺可提高新冠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减少穿刺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心静脉穿刺 利多卡因 静脉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