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态研究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波 铁宝霞 +3 位作者 蔡小玲 曾通旭 徐倩 哈小琴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19-1221,共3页
肠道微生态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为很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特别是在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疾病以及其他肠道炎症疾病中。近年来对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人工改造。针对各方面都有... 肠道微生态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为很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特别是在糖尿病、肥胖、慢性肾脏疾病以及其他肠道炎症疾病中。近年来对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人工改造。针对各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发展迅速,并且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应用以得到合适的结果,这就需要对这些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多样性 人工改造 测序 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粪便移植 综述
下载PDF
血液循环游离DNA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波 侯怀晶 +2 位作者 蔡小玲 熊婉媛 哈小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93-598,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评价循环游离DNA结合甲胎蛋白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8年5月间使用循环游离...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评价循环游离DNA结合甲胎蛋白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8年5月间使用循环游离DNA结合甲胎蛋白作为诊断肝癌的文献,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文章纳入10篇文献,包括838例HCC患者、702例非HCC患者;循环游离DNA结合AFP检测肝细胞癌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0(95%CI:0.70~0.87)和0.95(95%CI:0.90~0.98),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5.9(95%CI:7.6~36.6)和0.21(95%CI:0.13~0.32),诊断比值比为76(95%CI:28~228);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5(95%CI:0.93~0.97)。结论循环游离DNA联合甲胎蛋白对诊断肝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早期肝癌筛查的指标,并且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2015-2017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燕霞 白海 +1 位作者 哈小琴 陈斌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556-2559,共4页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送检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结...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送检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2015-2017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 804株,其中2015年659株(36.53%),2016年560株(31.04%),2017年585株(32.43%)。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2.23%),且主要集中分布于ICU、急诊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其主要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近3年该院医院内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需定时分析总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买志福 郭文家 柴晓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0期3142-3145,共4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是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水平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面具有显著异质性的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其为一种局限于乳腺导管-小叶内的肿瘤性病变,特征是上皮细胞增生,细胞学具有非典型性。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肌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益生菌、益生元对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波 哈小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08-612,共5页
益生菌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在治疗众多疾病上有显著效果,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益生菌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方面的重要影响。益生菌通过黏液层、上皮层、肠相关淋巴组织这三个层... 益生菌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在治疗众多疾病上有显著效果,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益生菌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方面的重要影响。益生菌通过黏液层、上皮层、肠相关淋巴组织这三个层次对肠道进行作用,并且增加黏液和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以及上皮细胞的存活力来增强肠道屏障,而且又可以发挥营养作用。在其对CKD的影响中,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可以降低尿毒症毒素,也可以减少免疫炎症的反应,提高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益生菌组合剂量、益生菌与益生元组合方式都会影响益生菌制剂的效果,并且个体肠道的差异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也都对实验有影响。本综述包括了益生菌对CKD的潜在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的进展,对以后精准医疗模式下防治CKD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慢性肾脏疾病 肠道 益生菌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