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品管圈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边亚滨 杨华珠 徐海红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4年第12期4469-4471,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教学管理综合质量、教师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教学培训质量、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完善了临床护理教师资格准入考核制度,建立了"五位一体,突显教学特色"的考核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临床护理教师 资格准入 核心能力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数字血管造影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华 方嘉阳 陈贞君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04-605,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 BPPV患者108例,分别行TCD及MRA、DSA检查。结果 108例BPPV患者,DSA检出血管异常76处,其中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8...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 BPPV患者108例,分别行TCD及MRA、DSA检查。结果 108例BPPV患者,DSA检出血管异常76处,其中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8处,椎动脉异常32处;MRA检出血管异常69处,其中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6处,椎动脉异常29处,颈内动脉病变14处;TCD检出血管异常44处,其中基底动脉系统异常14处,椎动脉异常14处,颈动脉内膜斑块16处。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RA诊断基底动脉异常符合率为92.9%,椎动脉异常符合率为90.6%,均明显高于TCD诊断符合率的50.0%、43.8%,MRA颈内动脉异常符合率为87.5%,低于TCD的100.0%。结论 MRA检查脑血管与DS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为BPPV诊断、病情评估、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核磁共振 经颅多普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根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9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变...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头晕、骨痛、高血压、食欲减退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均<0. 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减轻血液透析所致不良反应,降低机体微炎性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