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斑点追踪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媚聪 马静丽 +2 位作者 陈文忠 黄灿辉 尚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于PCI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2D-STE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常规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于PCI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2D-STE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以及心肌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的差异;分析各应变差值(ΔLS、ΔRS、ΔC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事件将8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S、RS、CS对AMI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低于术后3 d(均P<0.05),且术后3个月、6个月LVEDV和LVESV均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LVEF在PCI术后各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LS、RS、CS在PCI术后各时间点均逐渐升高(均P<0.05)。AMI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应变参数差值ΔLS、ΔRS、ΔCS与LVEF均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DV、LVESV、LVEF、LS、R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F、LS、RS、CS均是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LS、RS、CS评估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95%CI:0.642~0.851)、0.691(95%CI:0.578~0.804)、0.729(95%CI:0.621~0.839)。结论2D-STE可客观反映AMI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能为AMI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二维 心肌梗死 急性 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 收缩功能 心室
下载PDF
龙氏正骨推拿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建峰 谢锐填 +1 位作者 庞树旺 吕晓宇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推拿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探讨颈椎病与残余症状的联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龙氏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推拿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探讨颈椎病与残余症状的联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龙氏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周、结束后1个月观察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三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以及对两组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周、结束后1个月评分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同一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观察组BA、LVA、RV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BA、LVA、RVA的Vm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观察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周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照组>4周的例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氏正骨推拿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推拿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症状
下载PDF
MRI 3D-FSPGR联合T2-mapping序列在膝关节软骨退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家荣 温健雄 +6 位作者 王任国 何志伟 李明柳 卢杰源 李子宏 蔡战强 陈耿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2期2245-2246,225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联合T2加权成像(T2-mapping)序列在膝关节软骨退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疑似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MRI 3D-FSPGR及T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联合T2加权成像(T2-mapping)序列在膝关节软骨退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疑似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MRI 3D-FSPGR及T2-mapping扫描检查,以膝关节镜下软骨退变分级为金标准,分析3D-FSPGR、T2-mapping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准确度差异。结果:膝关节镜下诊断所得,其中包括0级23例,Ⅰ级31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级4例。3D-FSPGR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准确度为81.01%,T2-mapping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准确度为70.88%。结论:MRI 3D-FSPGR联合T2-mapping序列能准确提供关节软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信息,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T2加权成像 关节软骨退变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增强猪股静脉血栓溶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珊 冯爽 朱贤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猪股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血栓内持续灌注微泡的溶栓效果。方法将16个猪股静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2组进行溶栓治疗,一组使用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和尿激酶治疗(UT+CDT组),另一组单纯使用尿激酶组治疗(... 目的通过建立猪股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血栓内持续灌注微泡的溶栓效果。方法将16个猪股静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2组进行溶栓治疗,一组使用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和尿激酶治疗(UT+CDT组),另一组单纯使用尿激酶组治疗(CDT组)。行导管内血栓超声造影评估溶栓效果,行猪纤维蛋白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栓内部纤维蛋白网结构的完整性。结果UT+CDT组有7例实现了血管再通,CDT组仅有2例实现再通,两组再通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UT+CDT组可见较多纤维蛋白网结构断裂,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猪股静脉血栓模型中,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能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董睿 朱琼 +3 位作者 冯爽 朱贤胜 高顺记 刘政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EKOS■超声导管联合血栓内注射微泡增强尿激酶体外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听器法测量EKOS■超声导管峰值负压。将90份体外牛血血栓样本根据其实验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超声+微泡+尿激酶联合组(联合组)、超声+尿激酶组(US+U... 目的探讨EKOS■超声导管联合血栓内注射微泡增强尿激酶体外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听器法测量EKOS■超声导管峰值负压。将90份体外牛血血栓样本根据其实验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超声+微泡+尿激酶联合组(联合组)、超声+尿激酶组(US+UK组)、超声+微泡组(US+MB组)、超声组(US组)、尿激酶组(UK组)和对照组,每组15份,称取各组溶栓前后的血栓质量,计算并比较其溶栓率。对溶栓处理后各组血栓行HE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EKOS■超声导管的峰值负压在0.4~6.4 MPa,呈无规律动态变化。联合组溶栓率为(41.9±4.5)%,与US+UK组(42.0±3.3)%接近,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S+MB组溶栓率为(28.4±3.3)%,UK组为(27.8±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US组(23.9±3.0)%和对照组(17.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镜下见联合组和US+UK组与EKOS■超声导管接触处的血栓较多崩解,红细胞分布较其余各组更稀疏。结论EKOS■超声导管可明显提高尿激酶对体外牛血血栓的溶栓率,在此基础上增加微泡对溶栓率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OS■超声导管 微泡 尿激酶 溶栓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SonoLiver软件在脑胶质瘤术中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凌茵 王莎莎 +5 位作者 白红民 黎振声 朱贤胜 雷辉燕 赖晃文 杨传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SonoLiver软件的定量分析及动态血管模式(DVP)诊断术中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Liver软件分析200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52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超声造影过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组14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SonoLiver软件的定量分析及动态血管模式(DVP)诊断术中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Liver软件分析200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52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超声造影过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组144例,高级别胶质瘤(HGG)组108例,获得各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DVP图像,对比相应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研究其相关性及特征。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造影参数IMAX、TTP及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GG组IMAX明显高于LGG组(P<0.001),TTP较后者短(P=0.017),mTT较后者长(P=0.030)。MVD与IMAX及mTT呈正相关(rs=0.736,P<0.001;rs=0.184,P=0.003),与TTP呈负相关(rs=-0.186,P=0.003)。DVP图像:LGG组肿瘤区主要以暖色及黑色为主,小部分内见点状冷色区,大部分周边见较明显的黑色区域;HGG组肿瘤区主要以暖色为主,大部分内见散在斑片状冷色区,周边黑色区域较少(均P<0.001)。DVP技术使用前后在分辨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后肿瘤边界更清晰可辨,HGG组可辨率达99%,LGG组达97%。结论SonoLiver软件能有效定量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超声造影参数,其DVP图像能直观反映胶质瘤病灶造影灌注特点,可为临床辨别胶质瘤的边界提供一种新思路,为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神经胶质瘤 动态血管模式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