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在儿童口腔的分布及与儿童龋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翟晶晶 邹静 鲁莉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较好地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以此为基础,检测儿童口腔不同部位双歧杆菌的分布状态,初步探讨口腔双歧杆菌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70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组30例,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0...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较好地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以此为基础,检测儿童口腔不同部位双歧杆菌的分布状态,初步探讨口腔双歧杆菌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70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组30例,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0例。无龋组收集唾液及唇面、邻面、面沟裂的混合菌斑;S-ECC组收集唾液、光滑面菌斑、牙面白垩斑菌斑和深龋龋坏组织。在经过改良的TPY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提取细菌总DNA,用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其电泳条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S-ECC组双歧杆菌的检出率为47.5%,无龋组为0,2组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ECC组儿童口腔的不同部位,双歧杆菌检出率分别为唾液27.5%、光滑面菌斑27.5%、白垩斑菌斑20.0%、龋坏组织22.5%,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齿双歧杆菌在S-ECC组儿童口腔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唾液10.0%、光滑面菌斑7.5%、白垩斑菌斑7.5%、龋坏组织10.0%,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PY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双歧杆菌可能与S-ECC的发生相关,但其检出情况与儿童牙面的部位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婴幼儿龋 双歧杆菌 齿双歧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