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长万 陈义国 +3 位作者 匡绍龙 胡颖 张立海 胡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872-877,共6页
复杂的骨科手术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微创化和精准化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根据骨科手术方法分类,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分为关节骨科、创伤骨科以及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三种。本文介绍了几类典型骨科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复杂的骨科手术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微创化和精准化成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根据骨科手术方法分类,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分为关节骨科、创伤骨科以及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三种。本文介绍了几类典型骨科机器人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特征,并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机器人 人机协作
下载PDF
无菌性和感染性股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 陈华 +4 位作者 刘浩 朱正国 张群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性和感染性(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 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性和感染性(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的股骨骨不连患者26例。按照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9例和无菌组17例。所有的患者术中均取深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敏感抗菌药物选用种类和疗程、术后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结果:26例中24例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2%,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8±1.4)个月。无菌组1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1.4)个月。感染组9例中7例骨折愈合,2例因为感染复发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78%,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3±1.5)个月。两组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使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也应该对所有的骨不连患者进行术中细菌学培养,以最终判断感染是否存在。术后敏感抗菌药物规律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骨折愈合 细菌
下载PDF
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伟 张卓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7-1473,共7页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1997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1997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根据原髓内钉是否失效,可分为保留原髓内钉和更换原髓内钉两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简单骨不连,还可用于合并严重畸形的复杂性骨不连。相比更换髓内钉、更换外侧钢板和双钢板技术,附加钢板技术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患者能更早重返社会和工作。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双皮质螺钉固定困难、缺乏适合股骨干解剖型附加钢板以及缺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结论相比其他翻修固定方式,附加钢板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更好的临床预后。然而,术后患者能否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进一步获益还有待证实。此外,还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证明其是否确实优于其他翻修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附加钢板 髓内钉 骨不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