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丹 安文秀 +5 位作者 赵爱齐 陈正岗 张月 张强 刘文君 郭庆圆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舌骨相对位置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9-12月选取青岛大学80名骨性Ⅰ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面角度(OP-SN)数值(10°≤OP-SN<15°、15°≤OP-SN<20°、20... 目的探讨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舌骨相对位置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9-12月选取青岛大学80名骨性Ⅰ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面角度(OP-SN)数值(10°≤OP-SN<15°、15°≤OP-SN<20°、20°≤OP-SN<25°)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为18、42、20名。对3组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X线片测量结果及睡眠检测结果差异和颅颌面结构与上气道形态功能的线性关系。结果 OP-SN与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1、-0.780,P<0.01);OP-SN与ANB角(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呈正相关(r=0.582,P<0.01);OP-SN与其他测量值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的平面存在显著差别且Ⅱ类、Ⅰ类、Ⅲ类错颌畸形的平面角度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口腔正畸学 错颌畸形 [牙合]平面
下载PDF
18~25岁女性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爱齐 张丹 +6 位作者 安文秀 盛善桂 陈正岗 杨竹丽 阎潇 刘文君 郭庆圆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1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18~25岁女性头颅侧位与睡眠检测分析,探索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照ANB角度大小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形态和功... 目的通过对18~25岁女性头颅侧位与睡眠检测分析,探索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照ANB角度大小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形态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分析18~25岁女性不同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影响。结果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形态在软腭后气道矢状径(MPS)和悬雍垂与咽后壁之间上气道矢状径(U-MPW)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U-MPW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MPS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其余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最低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脉率、氧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18~25岁女性三组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在MPS和U-MPW段有相关性,而在上气道功能上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式睡眠监测 头影测量 矢状骨面型 上气道
下载PDF
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方法在单纯性牙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庆圆 仇静 +6 位作者 张娟 杨芳 张月 陈正岗 郭大伟 袁荣涛 于江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方法在单纯性牙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单纯性牙龈炎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体验式口... 目的探讨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方法在单纯性牙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单纯性牙龈炎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方法教授患者刷牙,对照组患者采用模型教授法,研究两组患者在口腔护理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位点数及BOP百分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BOP阳性位点数及BOP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的菌斑指数、BOP阳性位点数及BOP百分率均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1),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采用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方法,可显著改善菌斑指数、BOP阳性位点数及BOP百分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口腔卫生指导 牙龈炎 菌斑检查 探诊出血
原文传递
沉默HIF-1α基因对大鼠BMMSCs在牵张力作用下表达BSP和Osterix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杨晶 +6 位作者 李亚祯 阎潇 张强 任大鹏 杨芳 袁晓 郭庆圆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5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对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为利用BMMSCs...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对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为利用BMMSCs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大鼠HIF-1α基因设计shRNA序列,PCR扩增后克隆入p GMLV-SC1RNAi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后,由293T细胞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BM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筛选稳定沉默HIF-1α的细胞株。RNA干扰回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回复组4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HIF-1α蛋白表达情况,以验证靶基因的回复效果,排除脱靶效应;使用Flexcell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力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阴性对照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SP和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成功,RNA干扰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回复组与空白细胞组HIF-1α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慢病毒能有效沉默BMMSCs中HIF-1α。机械牵张力作用BMMSCs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IF-1αshRNA基因沉默组成骨相关因子BSP和Osterix的mRNA、蛋白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BSP和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牵张力作用下沉默BMMSCs中的HIF-1α可促进BSP和Osteri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沉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牵张力 骨涎蛋白 OSTERIX
下载PDF
转录因子HIF-1α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余海波 袁晓 郭庆圆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调节细胞对氧水平变化反应的主蛋白。HIF-1α参与口腔扁平苔藓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发病机制;正畸牙移动、颌骨骨折修复的骨改建过程HIF-1α都起着关键性作用。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着口腔恶性肿瘤...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调节细胞对氧水平变化反应的主蛋白。HIF-1α参与口腔扁平苔藓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发病机制;正畸牙移动、颌骨骨折修复的骨改建过程HIF-1α都起着关键性作用。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着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HIF-1α调控炎症因子,影响牙周炎发生与发展。本文就HIF-1α与这些口腔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口腔扁平苔藓 颌骨骨改建 牙周炎 口腔肿瘤
原文传递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青年上气道的形态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文秀 赵爱齐 +5 位作者 张丹 陈正岗 张强 张月 刘文君 郭庆圆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不同性别青年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将筛选的骨性Ⅰ类青年志愿者60名,按下颌平面角(MP-FH)角大小分为低角、均角、高角3种垂直骨面型组,其中低角组18名,均角组18名,高角组24名。分析不...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不同性别青年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将筛选的骨性Ⅰ类青年志愿者60名,按下颌平面角(MP-FH)角大小分为低角、均角、高角3种垂直骨面型组,其中低角组18名,均角组18名,高角组24名。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口咽气道大小形态及功能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分组的测量结果中舌骨前上点与蝶鞍点到眼耳平面投影的距离(JH)存在显著差异(P<0. 05),其中,低角组最大,高角组最小。不同性别同一垂直骨面型均角组舌骨前上点到第三颈椎的距离(H-C3)存在差异;高角组舌骨前上点与蝶鞍点到眼耳平面投影的距离(JH)、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上均存在差异(P<0. 05);低角组各测量值均无差异(P>0. 05)。结论: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对舌骨的位置及上气道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侧位片 上气道 垂直骨面型 骨性Ⅰ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