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燕 陈光辉 +1 位作者 邵建华 田新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将其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2月龄SD大鼠腹部肠系膜脂肪组织,0.08%胰酶消化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7~10d后形成单层贴壁长梭形细胞。0.25%胰酶消化传代,第...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将其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2月龄SD大鼠腹部肠系膜脂肪组织,0.08%胰酶消化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7~10d后形成单层贴壁长梭形细胞。0.25%胰酶消化传代,第3代细胞用于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及诱导分化。浓度为10μmol/L5-氮胞苷与分离细胞共同培养24h,3周后应用抗desmin及抗α-actnin抗体对诱导细胞进行免疫化学鉴定。结果:所分离细胞约90%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13、CD44。5-氮胞苷诱导后3周,所培养的细胞形成desmin及α-actnin染色阳性的心肌细胞团。结论:体外通过消化法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大量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后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培养 心肌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晚期心室重构及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杨庭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49-652,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17只术后24 h仍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厄贝沙坦组(n=9),另设假手术组(n=8)。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晚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17只术后24 h仍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厄贝沙坦组(n=9),另设假手术组(n=8)。导管法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形态学方法测定梗死面积、左心室扩张指数和球形指数;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测量梗死区及非梗死区Ⅰ型和Ⅲ型胶原容积分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右心室相对重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扩张指数、左心室梗死及非梗死区间质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增加(分别为-8.80±4.00比18.94±6.90 mmHg、1.86±0.08比2.30±0.26 mg/g、0.47±0.02比0.57±0.03 mg/g、1.97±0.11比2.63±0.46 mm、0.21±0.04比0.30±0.05、0.26%±0.12%比17.60%±5.26%、0.17%±0.11%比4.22%±3.29%、0.26%±0.12%比3.68%±0.95%、0.17%±0.11%比0.73%±0.26%,均P<0.001);体重、血压、左心室收缩压、球形指数、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07.9±19.5比392.4±51.8 g、94.82±6.73比70.64±8.77 mmHg、120.38±10.18比85.72±15.12 mmHg、1.79±0.25比1.34±0.104、997±398比2 080±566 mmHg/s-、4 386±728比-1 773±456 mm-Hg/s、41.58±2.57比23.80±4.35、-36.53±6.12比-20.30±3.08,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右心室相对重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扩张指数、左心室非梗死区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62±9.34比18.94±6.90 mmHg、1.93±0.11比2.30±0.26、0.46±0.05比0.57±0.03、1.98±0.22比2.63±0.46 mm、0.23±0.04比0.30±0.05、0.79%±0.39%比3.68%±0.95%、0.37%±0.17%比0.73%±0.26%,P<0.05或P<0.01);左心室球形指数、±dp/dtmax及±dp/dtmax/LVSP显著升高(分别为1.73±0.21比1.34±0.103、490±613比2 080±566 mmHg/s-、2 991±458比-1 773±456 mmHg/s、36.30±2.90比23.80±4.35、-31.20±2.30比-20.30±3.08,均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有效地减少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扩张和球形变,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室功能 厄贝沙坦 胶原容积分数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燕 陈光辉 +1 位作者 尹作民 刘为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4-57,9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术后28 d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存活率60%;手术组LVEF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术后28 d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存活率60%;手术组LVEF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手术组的LVSP明显下降(P<0.05),±dp/dt显著降低(P<0.01),而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瘢痕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磊 陈光辉 +3 位作者 王舒 王玉红 张琰琴 申长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腰围、血压、体重指数、冠脉造影、心脏超声及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腰围、血压、体重指数、冠脉造影、心脏超声及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和肌酐等生理生化指标,了解MS的发生率,对比MS与非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器官功能衰竭、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检出MS72例(50.35%),尿酸、肌酐、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TG、体重指数、MS指数、HDL-C、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射血分数、左前降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与非M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是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不仅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并能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器官功能衰竭 冠脉造影 超声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边素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细胞外基质的改建是重要的分子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蛋白水解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是MMPs的内源性抑制系统。MMPs/TIMPs平衡失调是心...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细胞外基质的改建是重要的分子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蛋白水解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是MMPs的内源性抑制系统。MMPs/TIMPs平衡失调是心肌梗死后胶原网络重构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现就MMPs和TIMPs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重构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组织源性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燕 陈光辉 +3 位作者 邵建华 尹作民 田新利 朱为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2-2335,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扩增脂肪组织源性间质干细胞方法,并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组)及AMI+细胞移植组。分离大鼠腹部脂肪组织干细胞,...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扩增脂肪组织源性间质干细胞方法,并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组)及AMI+细胞移植组。分离大鼠腹部脂肪组织干细胞,体外扩增,BrdU标记后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h移植入梗死心肌,移植后4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并取出心脏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梗死心脏中的定居、存活情况。结果:大鼠腹部脂肪组织可分离培养出大量间质干细胞。细胞移植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压高于AMI对照组(P<0.01),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明显加快(P<0.05);病理组织切片显示梗死边缘区心肌面毛细血管计数明显增加,梗死区心肌组织内及毛细血管壁中均可见移植标记细胞。结论:脂肪组织可作为干细胞又一新的来源,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AMI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移植
下载PDF
地黄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琰琴 王磊 +1 位作者 王玉红 陈光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55-757,共3页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保护作用,为ADMSCs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ADMSCs,随机分为7组,A:H2O2损伤组;B、C、D、E、F分别为H2O2损伤加地黄多...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保护作用,为ADMSCs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ADMSCs,随机分为7组,A:H2O2损伤组;B、C、D、E、F分别为H2O2损伤加地黄多糖各浓度作用组(1mg/L、10mg/L、50mg/L、100mg/L、200mg/L);G:正常对照组,对应于分组,加入不同浓度地黄多糖培养24h,加250μmol/L过氧化氢(H2O2)作用2h,诱导ADM-SCs损伤,然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结果:A组与G组相比较存活细胞显著减少(P<0.01)、LDH水平明显增高(P<0.01)。地黄多糖各浓度组与A组比较,存活细胞显著增加,LDH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地黄多糖可以抑制H2O2引起的ADMSCs减少和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的升高,减轻H2O2对ADMSCs的损伤,对ADMS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 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 过氧化氢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G蛋白β_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明华 刘国树 +6 位作者 石岩 史军 陈燕 刘文玲 骆雷鸣 王丽 易军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G蛋白β3 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 (PCR RFLP)检测 79例健康人和 146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 ... 目的 探讨G蛋白β3 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 (PCR RFLP)检测 79例健康人和 146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 β3 亚单位C82 5T多态性、体重指数 (BMI) ,并测定 12 8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 (TG)、空腹血糖 (Glu)及肌酐 (Cr)浓度和 10 3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 (LVMI)。结果  (1)高血压组G蛋白 β3 亚单位基因型频率 (CC2 4.7%、CT6 9.2 %、TT6 .2 % )、等位基因频率 (C5 9.2 %、T40 8% )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 (CC2 2 .8%、CT6 3.3%、TT13.9% )、等位基因频率 (C5 4.4%、T45 .6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CC基因型患者与CT +TT基因型患者比较 ,BMI、LVMI、血脂水平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G蛋白 β3 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G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华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G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Adducin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明华 刘国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9-320,共2页
Adducin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跨膜离子转运。Adducin基因突变可引起 adducin蛋白结构、功能改变 ,有可能导致高血压。
关键词 Adducin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