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文馨 周维英 +4 位作者 李菲 徐娟 白楠 蔡芸 王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伏立康唑居多。用于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的d-AmB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00,用于静脉滴注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DUI值为1.04。结论该院两性霉素B使用合理,在溶媒的选择上还需要提高,以期获得更高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病 合理用药
下载PDF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杨柳 陈泽 +2 位作者 王莉莉 刘代红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的关系。方法: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棘霉素(Echinomycin)处理t(8;2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NO-1、Kasumi-1 24 h,采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T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HIF1α与WTAP表达的关系。方法: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棘霉素(Echinomycin)处理t(8;2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NO-1、Kasumi-1 24 h,采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WT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经Co Cl2诱导细胞缺氧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WTA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chinomycin处理组WT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 Cl_(2)处理组WT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HIF1α可使WTAP的表达下调,而上调HIF1α则可使WTAP的表达上调,HIF1α与WTA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对WTAP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8 21)染色体易位 缺氧诱导因子1 Wilms瘤1-关联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平 黄赛 +1 位作者 薄剑 唐菊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通过对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及肺炎治疗过程、化疗过程的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肺CT等辅助检查以及临床经验性治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通过对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及肺炎治疗过程、化疗过程的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肺CT等辅助检查以及临床经验性治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合并肺炎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肺炎控制及下一期化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选取2020年2月17日收入血液科的26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肺炎的青年女性患者1例、2020年2月19日收入血液科的59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肺炎的中年男性1例,对2例患者分别进行病例分析。结果2例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均排除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原有的肺炎得到有效控制,按原计划进行下一期化疗。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合并的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鉴别诊断的可靠医学证据,血常规、肺CT等辅助检查以及临床经验性治疗在肺炎的确诊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血液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经验性治疗,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前,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控制肺炎的进展,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并进行下一期化疗,对患者的疾病控制及预后有积极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 鉴别诊断 经验性治疗
下载PDF
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董丽丽 唐菊英 +1 位作者 秦勤 王燕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对提升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提升血液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小程序对提升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提升血液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微信小程序对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不同岗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2.75%上升至干预后的83.93%,护士由67.35%上升至92.55%,实习进修人员由50.00%上升至80.00%,保洁人员由47.62%上升至69.09%。干预后血液病科5个重要时刻手卫生依从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2.73%上升至干预后的79.26%,无菌操作前由57.69%上升至87.50%,接触患者体液后由52.08%上升至84.91%,接触患者后由46.67%上升至87.68%,接触污染环境后由37.97%上升至83.72%。干预后血液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7.25%下降至7.97%(P<0.05)。结论应用微信小程序管理血液病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对提升手卫生依从率效果明显,可增加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小程序 医护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血液病
原文传递
浅谈加强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赛 冯聪 +3 位作者 周璇 王莉荔 崔翔 陈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83-484,共2页
通过阐述加强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新.论述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对高层次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涌现利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的建设举措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创... 通过阐述加强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新.论述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对高层次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涌现利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的建设举措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中青年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改良培养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检出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楠 樊珂珂 +2 位作者 袁丽君 金红实 王莉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测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MM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初治的MM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培养基中添加白介素... 目的:探讨改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测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MM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将80例初治的MM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培养基中添加白介素6(10 ng/ml)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对照组未加刺激因子。两组相同条件下培养72 h,G显带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以及检出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特点。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MM的核型异常检出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两组总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2.5%和22.5%,在≤60岁组两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0%和19.2%,>60岁组分别为68.0%和28.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白介素6(10 ng/ml)和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双刺激因子,培养72 h的改良培养法可有效地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刺激因子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的影响
7
作者 马超 薄剑 赵瑜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科接受化疗的4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作为研究对象,化疗后白细胞<2×10^(9)/L时开始接受升白细胞的相关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第1天6 mg PEG-rhG-CSF,如第7天未达恢复标准,给予补充3 mg PEG-rhG-CSF)22例与对照组(rhG-CSF每日使用5μg/kg直到达到恢复标准)21例。观察两组骨髓抑制期用药前和用药后3、7 d的CD34^(+)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开始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生存率。结果用药3、7 d后,两组ANC、WBC、CD34^(+)细胞数均较用药前升高,用药7 d后,两组ANC、WBC、CD34^(+)细胞数均较用药3 d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用药后11 d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观察组中有9例患者在7 d未达到恢复标准,这些患者给予追加3 mg PEG-rhG-CSF。开始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期间,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7.27%)低于对照组(47.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生存率(86.36%)与对照组(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1~2次使用PEG-rhG-CSF可达到与连续使用rhG-CSF类似的效果,且在降低早期感染发生率、预防慢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CD34^(+)阳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
原文传递
15例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陈平 黄赛 +2 位作者 董丽丽 薄剑 赵瑜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分析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oid variant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5例经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母细胞变异... 目的分析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oid variant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5例经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结果15例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12例,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44~80)岁,年龄>60岁者9例(60.00%);男女比例4∶1;骨髓浸润7例(46.67%),脾脏受累4例(26.67%),胃肠道受累2例(13.33%);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CL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MIPI)评分0~3分5例(33.33%),4~5分5例(33.33%),6~11分5例(33.33%);MIPI-c危险度分层低中危5例(33.33%),高中危5例(33.33%),高危5例(33.33%)。15例BV-MCL患者的淋巴结或组织穿刺病理结果发现,CD5阴性3例(20.00%);Ki-67≥80%6例(40.00%),60%~79%8例(53.33%),30%~59%1例(6.67%)。中位随访时间25.9(11.6~81.3)个月,住院进行一线化疗后,7例(46.66%)获得完全缓解,4例(26.67%)获得部分缓解,4例(26.67%)持续未缓解,总有效率为73.33%,最终8例(53.33%)复发。患者中位(overall survival,OS)总生存期26.4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60.00%;11例可评估无进展生存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为21.0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26.67%。结论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是侵袭性强、进展快、Ki-67增殖指数高、复发率高,患者生存时间较短、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