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褐斑光电治疗与修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蓉娅 陈瑾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65-69,73,共6页
1黄褐斑的概念、病因及无创检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的、主要见于面部暴露部位的色素沉着斑,又名肝斑、妊娠斑。黄褐斑多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深浅和形状不定,多发生在曝光或易摩擦刺激部位,常... 1黄褐斑的概念、病因及无创检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的、主要见于面部暴露部位的色素沉着斑,又名肝斑、妊娠斑。黄褐斑多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深浅和形状不定,多发生在曝光或易摩擦刺激部位,常见于两侧颧骨处和面颊部,亦可累及额头、眉弓、鼻部和口唇周围,偶尔也可发生于前臂等其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光电治疗 修复 共识
下载PDF
耐药性与敏感性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小鼠病死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卓颖 田艳丽 +3 位作者 廖勇 郎德休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体外诱导的耐药株与其亲本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梯度浓度升高的方法诱导出对氟康唑耐药的环境株和临床株,不同菌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不同组小鼠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耐药... 目的研究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体外诱导的耐药株与其亲本菌株的致病性差异。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梯度浓度升高的方法诱导出对氟康唑耐药的环境株和临床株,不同菌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不同组小鼠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耐药表型稳定的耐药株(氟康唑MIC值>64 μg/ml),通过组织培养和活检组织病理确定建模成功。环境敏感组病死率为(57.50±3.54)%,环境耐药组病死率为(50.00±7.07)%,临床敏感组病死率为(77.50±3.54)%,临床耐药组病死率为(37.50±3.54)%。结论环境敏感株与环境氟康唑诱导的耐药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无明显差异,而临床来源诱导的耐药株宿主体内致病性降低,具体机制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氟康唑 体外诱导耐药 病死率
下载PDF
氧化剂体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海涛 区敏仪 +2 位作者 敖俊红 祝贺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2种氧化剂H2O2、甲萘醌体外诱导前后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将T.asahii CBS2479、CBS8904分别在H2O2、甲萘醌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直至不再生长。将诱导前菌株及诱导终末代菌株分别感染免疫缺... 目的观察比较2种氧化剂H2O2、甲萘醌体外诱导前后阿萨希毛孢子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将T.asahii CBS2479、CBS8904分别在H2O2、甲萘醌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直至不再生长。将诱导前菌株及诱导终末代菌株分别感染免疫缺陷小鼠(BALB/c裸鼠),计算各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种氧化剂诱导后菌株的半数致死量均显著低于未诱导组,其中环境株CBS 8904甲萘醌诱导后菌株的半数致死量较未诱导菌株降低1.5个数量级(47倍),而临床株CBS 2479甲萘醌诱导后菌株的半数致死量较未诱导菌株低1个数量级(10倍)。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氧化剂诱导后的临床株(菌株3和菌株2)两组所有小鼠分别在第9天、第11天全部死亡,生存率是0%,而未诱导组(菌株1)小鼠在第9天时生存率是50%;氧化剂诱导后的环境株(菌株6和菌株5)两组小鼠在第11天的生存率分别20%和60%,而未诱导组(菌株4),在第11天时生存率是70%。结论两种氧化剂诱导后菌株的半数致死量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生存率明显下降,的致病性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希毛孢子菌 H2O2 甲萘醌 半数致死量 致病性
下载PDF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廖勇 敖俊红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52-354,358,共4页
抗真菌药影响真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真菌细胞出现应激反应,进一步诱导真菌出现获得性耐药表型。钙调磷酸酶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作为抗真菌靶点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抗... 抗真菌药影响真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真菌细胞出现应激反应,进一步诱导真菌出现获得性耐药表型。钙调磷酸酶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作为抗真菌靶点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敏剂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病原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抗真菌药
下载PDF
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双琳 祝贺 +4 位作者 王聪敏 丛林 吴英英 王昱惠 敖俊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临床疗效。方法6 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临床疗效。方法6 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均每21天治疗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损愈合时间,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 5)。观察组皮损愈合时间为(10.70±3.51)d,对照组为(17.40±4.21)d,前者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后者(P<0.05);随访2年后,观察组有6例(20.0%)复发,对照组有1 1例(36.7%)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具有安全有效、创面愈合快、复发率小的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周围炎 脓肿性 穿掘性 火针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难治性扁平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双琳 王聪敏 +2 位作者 王昱惠 吴英英 祝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难治性扁平疣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面部难治性扁平疣诊断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火针治疗,B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C组采用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难治性扁平疣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面部难治性扁平疣诊断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火针治疗,B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C组采用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及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前皮损评分A组(6.25±2.06)分,B组(6.21±2.13)分,C组(6.23±2.09)分,治疗后皮损评分为A组(3.17±0.93)分,B组(3.10±1.07)分,C组(1.92±0.81)分。3组治疗后皮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76.7%、73.3%和90.0%。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复发率分别为30.4%、31.8%和11.1%。C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颜面部难治性扁平疣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火针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中胚层给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双琳 丛林 +3 位作者 张歆 吴英英 王昱惠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胚层给药技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胚层给药疗法,治疗7周;对照组外用米诺地尔酊。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收集观察数据,并进...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胚层给药技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胚层给药疗法,治疗7周;对照组外用米诺地尔酊。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收集观察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油腻程度、瘙痒程度、鳞屑程度、脱发情况有所改善。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胚层给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雄激素性 中胚层注射 米诺地尔
下载PDF
复合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宜彤 夏志宽 +5 位作者 祝贺 安康乐 魏薇 安俞熙 岳丹霞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酸对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面部痤疮志愿者共32例,每2周进行1次复合酸治疗,共6次。分别在治疗前(W0)、2次(W4)、4次(W8)、6次治疗后1个月(W14)回访时分别进行数码照片、皮肤Soft检测仪、图像分析仪(VISIA)采集,... 目的观察复合酸对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面部痤疮志愿者共32例,每2周进行1次复合酸治疗,共6次。分别在治疗前(W0)、2次(W4)、4次(W8)、6次治疗后1个月(W14)回访时分别进行数码照片、皮肤Soft检测仪、图像分析仪(VISIA)采集,同时进行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结果入组受试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受试者皮肤含水量、毛孔大小、色斑、炎症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酸对痤疮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复合酸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以面部痤疮为首诊表现的SAPHO综合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祝贺 王效影 +1 位作者 姚雅娟 敖俊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39-142,共4页
16岁男性患者,面部暴发性丘疹2个月伴发热2周,臀部及四肢关节痛3d。局部外用抗生素及系统抗感染治疗无效。体格检查:骶髂关节压痛,双侧"4"字试验阳性,指地距、枕墙距不能配合。皮肤科情况:面颊部及颌部对称性分布大量暗红色... 16岁男性患者,面部暴发性丘疹2个月伴发热2周,臀部及四肢关节痛3d。局部外用抗生素及系统抗感染治疗无效。体格检查:骶髂关节压痛,双侧"4"字试验阳性,指地距、枕墙距不能配合。皮肤科情况:面颊部及颌部对称性分布大量暗红色脓疱性丘疹及结节,部分融合成包块,部分皮损表面破溃、结痂;口腔黏膜及掌跖部均无明显异常。胸部及骶髂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左侧第6、7后肋局部骨质形态欠规整;骶髂关节虫蚀样改变,软组织水肿。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示:双侧骶髂关节关节面下骨髓水肿,周围肌群水肿。面部脓性丘疹分泌物细菌及真菌镜检与培养均阴性。初步诊断:(1)痤疮;(2)反应性关节炎。针对关节症状给予洛索洛芬钠60 mg每日3次,甲氨蝶呤7.5 mg每周1次,依托考昔60 mg每日1次,盐酸米诺环素胶囊200 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500 mg每日2次(1周后增至100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面部痤疮未进行特殊处理。治疗3 d效果欠佳,给予左踝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同时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40 mg每月1次。治疗第5天,患者面部痤疮迅速缓解并消退;第7天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最后诊断:SAPHO(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综合征。SAPHO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骨骼的免疫异常-自身炎症性疾病,皮损表现以痤疮、掌跖脓疱病样改变为主,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常规抗风湿治疗不理想时,联合生物制剂可有效缓解皮肤和骨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痤疮 银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