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脂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关系
1
作者 齐永志 陈伟浩 +3 位作者 张春燕 杨金津 乐宇 冯欣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行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61例,其中预后中低风险68例、高风险93例。术后随访3年,生化复发45例、未复发116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Gleaso... 目的探讨血脂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治疗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行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61例,其中预后中低风险68例、高风险93例。术后随访3年,生化复发45例、未复发116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比较预后中低风险者与高风险者、生化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上述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行RP治疗患者预后高风险和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高风险者HDL-C异常率及Lp(a)水平均高于中低风险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异常是行RP治疗患者预后高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生化复发者HDL-C、Lp(a)异常率,Lp(a)、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8分、临床分期≥T2c期比例均高于未复发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2c期、高PSA水平和Lp(a)异常是行RP治疗患者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脂中HDL-C、Lp(a)异常与行RP治疗患者预后高风险及生化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预后风险 生化复发
下载PDF
HB&L微生物培养仪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丁赔赔 李艳君 +2 位作者 丁毅伟 钱扬会 赵强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探讨HB&L微生物培养仪对尿路感染(UT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UTI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培养及HB&L微生物培养仪判断患者UTI情况,采用质谱仪鉴定阳性患者菌种分... 目的探讨HB&L微生物培养仪对尿路感染(UT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UTI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培养及HB&L微生物培养仪判断患者UTI情况,采用质谱仪鉴定阳性患者菌种分布情况,分析HB&L微生物培养仪培养对UTI的诊断价值。结果HB&L微生物培养仪培养时间与尿培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7例尿液标本中,尿培养阳性检出率(23.47%)与HB&L微生物培养仪阳性检出率(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以尿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HB&L微生物培养仪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99.53%、99.28%、98.44%、99.06%;单一菌感染55例,混合菌感染10例,采用HB&L微生物培养仪鉴定菌种检出率为90.67%,错误率为1.33%,未检出率为8.00%。结论与尿培养比较,HB&L微生物培养仪能够有效缩短培养时间,且二者阳性检出率比较无差异,HB&L微生物培养仪鉴定菌种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HB&L微生物培养仪 尿培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卢金兰 王丽丽 卢哲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就诊的104例HCC患者作为研...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就诊的10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3年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71)和死亡组(n=33)。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SIRT7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SIRT7判断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治疗后SIRT7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治疗前和治疗后SIRT7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SIRT7水平判断HCC患者预后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治疗前SIRT7水平及治疗前后SIRT7水平的差值(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和治疗后SIRT7是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索拉非尼和利卡汀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7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 预后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梁佳莉 乐宇 高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四个亚组:NYHAⅠ级组(12例),NYHAⅡ级组(39例),NYHAⅢ级组(43例)和NYHAⅣ级组(46例)。比较各组间患者的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水平,并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UAC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UMA、UACR、SCr、NT-proBNP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NYHA分级越高,增加程度越明显;观察组LVEF、LVF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越高降低越明显。观察组LEVD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越高增加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UA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测定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NYHA分级
下载PDF
1934例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毅伟 李艳君 +3 位作者 孙影 丁赔赔 王娇贤 董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10期1256-1258,1262,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率及感染相关因素,以降低携带GBS的母亲从细菌定植的阴道传播给新生儿的感染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 目的: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率及感染相关因素,以降低携带GBS的母亲从细菌定植的阴道传播给新生儿的感染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感染GBS的围产期妇女1934例,按年龄、临床诊断进行分组,对分离出的GBS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934例围产期妇女中共检出GBS阳性者140例,检出率为7.24%;不同年龄(<35岁vs.≥35岁)、有无妊娠先兆早产及有无双胎妊娠感染的围产期妇女GBS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呋喃妥因和氯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5.71%、85.71%、80.65%和80.00%。结论:我院围产期妇女GBS感染率相对较低,且与一定的感染因素相关,应引起注意;GBS对青霉素的敏感率极高,青霉素仍是GBS感染的围产期妇女的有效治疗药物,能及时减少新生儿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妇女 B族链球菌 感染相关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在病毒性角膜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力维 廖强华 +7 位作者 石芊 彭秀军 曹利群 高原 郭建巍 陈昌国 陈秋圆 马志家 《转化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疱疹病毒病原学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取其泪液或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HSV)1型、HSV... 目的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疱疹病毒病原学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取其泪液或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HSV)1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EB病毒(EB virus,EBV)的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9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有54例检测出疱疹病毒核酸,检出率为60.0%;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4.7%,明显高于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检出率为34.6%),2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HSV1、EBV和HSV2,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感染的病毒主要为HSV1和HCMV。5种疱疹病毒中HSV占病毒检出数的74.0%,上皮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30.6%,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5.1%,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检出率高于上皮型角膜炎(P<0.001)。上皮型角膜炎中HSV1病毒的检出率和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病毒;基质型角膜炎中HSV1、HSV2病毒的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疱疹病毒拷贝数。结论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疱疹病毒类型及拷贝数,检测结果为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荧光定量PCR 快速诊断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