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7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万U/day,皮下注射,第1-10天。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6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特征、疾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7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的患者和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8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曾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淋巴瘤 B细胞性 老年病人
下载PDF
80岁以上老年急性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林洁 朱宏丽 +6 位作者 卢学春 范辉 李素霞 翟冰 刘洋 冉海红 杨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对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2例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接受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对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2例80岁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接受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患者共10例。结果表明,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其余患者未获得缓解。平均生存时间20±16周。AML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14周,明显长于国外报道。生存期最短的3例均为ALL患者。结论:本组高龄AML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而高龄老年ALL患者则预后很差,缺乏相对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3
作者 张文英 杨波 +3 位作者 卢学春 刘洋 杨洋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53-95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生ATLS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反应等临床资料,探讨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表明,2例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发病前肿瘤负荷高,对治疗敏感,并存多项ATLS促发因素。发生ATLS后1例表现为低钾血症,1例表现为高钾血症。对2例患者均采用别嘌呤醇、水化、碱化尿液治疗,1例同时接受透析治疗,但2例最终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经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后很少发生ATLS,但若存在多项促发因素也可发生,一般在治疗后1-4天内发生。结论:ATLS是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针对高危ATLS患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临床病理学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策略
4
作者 林洁 朱宏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22-2023,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超过50%的AML患者是60岁以上老年人.40岁时发病率为1/10万.而到75岁以上时发病率增至15/10万。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超过50%的AML患者是60岁以上老年人.40岁时发病率为1/10万.而到75岁以上时发病率增至15/10万。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反应均不同于年轻人。本文就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特点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白血病 治疗反应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人口老龄化 生物学特点 发病率 临床表现 老年人
下载PDF
D-半乳糖促小鼠衰老模型的衰老程度与自然生长鼠龄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关萍 郭搏 +3 位作者 王惠 张梅 马世良 张立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探讨不同剂量D-半乳糖对小鼠的促衰程度及其与自然生长鼠年龄的对应关系,应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自然生长鼠和D-半乳糖促衰小鼠肝脏中SOD活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生长鼠约从11月龄开始进入明显的衰老期,至17... 为探讨不同剂量D-半乳糖对小鼠的促衰程度及其与自然生长鼠年龄的对应关系,应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自然生长鼠和D-半乳糖促衰小鼠肝脏中SOD活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生长鼠约从11月龄开始进入明显的衰老期,至17月龄衰老程度较高,至21月龄时小鼠的衰老程度极高。还总结了不同剂量D-gal促衰鼠与自然生长鼠年龄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小鼠衰老模型 衰老程度 自然衰老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ZO-1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康慧媛 王畅 +7 位作者 窦立萍 秦耘 韩晓蘋 孙敬芬 刘春蕙 卢学春 刘洋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本研究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基因标志作用的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分析30例健康人骨髓标本及85例MDS患者骨髓标本的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本研究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基因标志作用的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分析30例健康人骨髓标本及85例MDS患者骨髓标本的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ZO-1基因在30例健康人标本中均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MDS患者骨髓中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56.5%)明显高于健康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各亚型病人骨髓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亚型RA、RAS、RAEB、RCMD间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MDS病人骨髓中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并具有特异性。MDS是一种常见的克隆增殖性血液系统疾病,在临床诊断中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而ZO-1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与MDS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ZO-1基因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标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甲基化 ZO-1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Apogossypolone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洁 武永吉 +1 位作者 杨大俊 赵永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研究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台盼蓝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DNA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等来判断ApoG2对多发性... 本研究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台盼蓝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检、DNA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等来判断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以caspase-3、caspase-9以及BCL-2、BCL-XL分析ApoG2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U266细胞和Wusl细胞(48小时)分别为0.1、0.2μmol/L。ApoG2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poG2可以使骨髓瘤细胞周期停止在G2期,U266细胞G2期比例从9.7%增至19.6%,Wusl细胞从9.8%增至31.7%。ApoG2能导致U266、Wusl细胞caspase-9、caspase-3活性增高。U266细胞和Wusl细胞经ApoG2 25μmol/L作用24小时后,BCL-XL表达分别下降(7.3±1.4)%和(11.2±6.2)%,Wusl细胞BCL-2表达下降84.4±3.4%。结论:ApoG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下调BCL-2/BCL-XL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apogossypolone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BCL-2 BCL-XL CASPASE-9 CASPASE-3
下载PDF
Zo-1与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慧媛 王新荣 +6 位作者 王莉莉 王畅 岑坚 高丽 刘洋 李永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92-1197,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规化疗不能治愈,为探讨zo-1、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在MM诊断、预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治疗中基因标志作用的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规化疗不能治愈,为探讨zo-1、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在MM诊断、预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治疗中基因标志作用的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方法检测MM细胞系U266、H929及IM9(B淋巴母细胞,MM患者骨髓来源)中zo-1、id4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应用MS-PCR方法分析20例MM患者及6例健康供者骨髓标本zo-1、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zo-1、id4基因在MM细胞系中均为甲基化阳性(完全甲基化或部分甲基化);zo-1、id4基因在5例健康人标本中均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MM患者骨髓中zo-1、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是50%和85%,二者阳性覆盖率高达95%,二者均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0%,明显高于健康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重链及不同轻链间甲基化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MM患者是否具有B组症状并不影响患者的甲基化阳性率,这可能与标本数量有关。结论:MM患者中zo-1、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发生改变并具有特异性,可能是MM新的基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1基因 ID4基因 基因甲基化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高龄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亚型对预后及治疗影响——1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辛丽君 杨波 +3 位作者 卢学春 尹澎 田野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7-462,共6页
目的:通过1例高龄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经过分析,探讨高龄进展期DLBCL发病率、预后、治疗以及分子亚型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进展期DLBCL患者临床病史、辅助检查... 目的:通过1例高龄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经过分析,探讨高龄进展期DLBCL发病率、预后、治疗以及分子亚型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进展期DLBCL患者临床病史、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活检及尸检病理,探讨高龄DLBCL发病率、治疗现状、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分子亚型对预后和治疗影响。结果:该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DLBCL,非生发中心型(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non-GCB),非特指性(not otherw ise specified,NOS),Ⅳ期B,高危组(IPI=5,ECOG=2);给予多疗程免疫化疗后达到较好的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但很快转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肝占位穿刺活检示non-GCB,尸检脾占位病理示GCB,两次病理分型完全相反。尸检病理确诊死亡原因为肿瘤广泛转移扩散,恶液质,呼吸循环衰竭。结论:高龄DLBCL发病率高、进展快、治疗有效率低以及治疗难度大,急需新的治疗方法;DLBCL异质性显著,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e,GEP)能够提供分子水平的亚型分析和潜在的致病机制,促进了新的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免疫组化算法不能够准确替代GEP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表达谱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基因重排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搏 朱宏丽 +5 位作者 李素霞 卢学春 范辉 赵丹丹 韩晓萍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61-26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11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基因 PH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氨磷汀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海涛 杨波 +14 位作者 卢学春 胡博 杨红旗 罗龙龙 林洁 李素霞 范辉 乔春霞 王巍 郎晓玲 耿晶 黎燕 吴晓雄 吕明 朱宏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氨磷汀(依硫磷酸,Amf)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Amf0.01~5.0 mmol·L^(-1)分别处理Dami细胞12 d,每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Dami细胞数量,绘制增殖曲线;第12天,计数直径>20μm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 目的探讨氨磷汀(依硫磷酸,Amf)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Amf0.01~5.0 mmol·L^(-1)分别处理Dami细胞12 d,每天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Dami细胞数量,绘制增殖曲线;第12天,计数直径>20μm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Dami细胞血小板分界膜系统的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倍体化及细胞表面抗原CD33,CD34和CD41a的变化。结果 Amf 0.1~1.0 mmol·L^(-1)促进Dami细胞分化;Amf>1.0 mmol·L^(-1)时抑制Dami细胞增殖,Amf 1.0 mmol·L^(-1)作用12 d后光镜下观察到细胞体积增大,直径>20μm细胞比例增加24.6%(P<0.01);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出现血小板分界膜系统;流式细胞仪发现,髓系细胞分化抗原CD33表达减少13.6%;巨核细胞相关分化抗原CD41a表达增加11.9%(P<0.05);DNA倍体分析发现,实验组4N和8N细胞分别增至31.56%和8.83%(P<0.01),并出现16N的超多倍体细胞(3.43%)。结论 Amf>1.0 mmol·L^(-1)时抑制Dami细胞增殖,0.1~1.0 mmol·L^(-1)时诱导Dami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Dami细胞 细胞分化 CD41a DNA倍体化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参与血管反应性的调节 被引量:7
12
作者 冉海红 张然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氧化应激损伤参与血管反应性调节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希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II 活性氧 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抑制lrp16基因表达药物的生物信息学筛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迟小华 刘丽宏 +2 位作者 卢学春 杨波 董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53-956,共4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在负性调控功能区内寻找顺式元件,为筛选有抑制lrp16基因表达的药物奠定基础。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lrp16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 本研究通过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在负性调控功能区内寻找顺式元件,为筛选有抑制lrp16基因表达的药物奠定基础。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lrp16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SAGE和GEO数据库对影响lrp16基因表达的相关药物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lrp16基因在长度为3000bp的启动子区内,在负向表达调控区域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包括T-Ag、PU.1、c-Ets、XPF-1、AP2αA、IL6-6RE和RAR。培养的体外细胞系在激素类物质皮质酮、他莫昔芬、毛喉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炎性细胞因子IL4或TNFα或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作用下,lr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T-Ag、PU.1、c-Ets、XPF-1、AP2αA、IL6-6RE和RAR等转录因子可能抑制lrp16基因的表达;激素类物质皮质酮、他莫昔芬、毛喉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炎性细胞因子IL6、IL4或TNFα,或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可能具有抑制lrp16基因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6基因 生物信息学 白血病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洁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42-1045,共4页
本研究探讨我国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2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患者平均年龄47.7岁,男∶女=2.67;首发症状以无力最多;神经系统病变见于所有病例,主要表现为无力、麻木,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本研究探讨我国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2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患者平均年龄47.7岁,男∶女=2.67;首发症状以无力最多;神经系统病变见于所有病例,主要表现为无力、麻木,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脑脊液常有压力和蛋白升高。脑脊液蛋白电泳可见单克隆带阳性;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内分泌病变占95.5%,以性腺功能减退最为常见;M蛋白检查中以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最高为92.9%,免疫球蛋白类型中IgA多于IgG,轻链以λ型多见,但小部分患者出现κ型轻链。皮肤改变为色素沉着、多毛、多汗。结论:本组病例临床特征基本上与国内外报道的相似,但与国外报道病例不完全相同,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 M蛋白 内分泌病变
下载PDF
Sezary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洁 康慧媛 +1 位作者 朱宏丽 王全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通过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以及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并对国内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26例sezary综合征患者,男性23例占88.5%,中位年龄59.5岁,主要表现为全身红皮病,伴有瘙痒,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目的:通过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以及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并对国内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26例sezary综合征患者,男性23例占88.5%,中位年龄59.5岁,主要表现为全身红皮病,伴有瘙痒,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外周血中可找到sez-ary细胞。皮肤或淋巴结活检可发现sezary细胞。部分患者经以激素为主的治疗后获得缓解。结论:sezary综合征是一罕见的淋巴瘤,对此病的认识还需提高,国内尚需加强对细胞免疫分型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ZARY综合征 T细胞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
下载PDF
zo-1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慧媛 王新荣 +6 位作者 王莉莉 王畅 岑坚 高丽 刘洋 李永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探讨zo-1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与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 为探讨zo-1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与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MDS细胞系MUTZ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及正常供者的骨髓(normal bone marrow,NBM)。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CR),对37例MDS-RA患者、20例疑诊MDS患者及55例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①zo-1基因在MDS细胞系MUTZ1中呈完全甲基化且不表达,在1例AA患者骨髓及NBM中呈完全非甲基化且有表达;②zo-1基因在55例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MDS-RA患者骨髓中甲基化阳性率48.6%(18/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0例疑似MDS患者中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35%(7/20)。随访甲基化阳性患者中的2例,均在1年内诊断为MDS。结论:MDS患者骨髓zo-1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高甲基化状态的改变,而血液系统良性疾病患者骨髓呈非甲基化状态。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在MDS患者骨髓标本中较特异,推测zo-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可能成为基因标志,它有助于MDS与AA等血液系统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1基因 甲基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维甲酸的耐药机制和复发后的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约为35%,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可以使完全缓解率提高到70%,不过仍有30%患者会复发并可能对维甲酸产生耐药。由于三氧化二砷(As_2O_3)在治疗APL方面与ATRA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约为35%,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可以使完全缓解率提高到70%,不过仍有30%患者会复发并可能对维甲酸产生耐药。由于三氧化二砷(As_2O_3)在治疗APL方面与ATRA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所以对于复发的APL患者,可以采用(As_2O_3))进行诱导、强化和维持治疗。在(As_2O_3))诱导后出现二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以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此外,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对于尽早发现临床前复发,提高APL的长期缓解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耐药机制 复发 治疗 联合化疗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导致输尿管梗阻
18
作者 翟冰 朱宏丽 +1 位作者 林洁 范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9-81,共3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累及输尿管作为首发临床表现极为罕见,既往文献中仅有2例报道,故而经常被忽视,对诊断及治疗造成困难。本文报道1例83岁高龄男性,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超声及泌尿...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累及输尿管作为首发临床表现极为罕见,既往文献中仅有2例报道,故而经常被忽视,对诊断及治疗造成困难。本文报道1例83岁高龄男性,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超声及泌尿系核磁共振水成像(MRU)提示右侧低位输尿管梗阻及输尿管和肾盂扩张。观察9个月后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加重,采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后CLL达完全缓解,复查MRU及超声提示输尿管梗阻减轻。治疗前后前列腺大小无明显改变。随访17个月病情无复发。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输尿管梗阻,应考虑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的可能;在患有淋巴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出现输尿管梗阻也应警惕原发病累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输尿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