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36例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1
作者 李超 郭代红 +5 位作者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伏安 卢京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关联性评价及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736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老年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中严重ADR报告340例;出现ADR频次最多的为三唑类抗真菌药,以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为主;ADR诱导时间多在用药后1周内,涉及到18个系统/器官,其中以肝胆系统损害、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1736例报告中,严重ADR报告涉及414例次临床表现、91个ADR名称,以肝功能异常、低血钾、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的229例严重ADR报告涉及的277例次ADR临床表现中,以肝肾损伤多见。结论:应重视抗真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并对其重点品种及相关ADR开展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回顾性分析 三唑类
下载PDF
5597例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嘉熙 孔祥豪 +5 位作者 郭代红 袁拥华 刘思源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57-461,共5页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性别、年龄,可疑NSAIDs分类、给药途径,以及ADRs类型、诱导期和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各个年龄段的构成比差异。结果:5597例NSAIDs相关自发报告中,新的一般的ADR报告404例,严重的ADR报告428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47例。ADRs报告中男性2965例(52.97%),女性2632例(47.03%);年龄1~116(56.53±19.37)岁,大于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40岁以下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40岁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P<0.01);且各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97例ADRs涉及NSAIDs十大类别,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诱导期≤1 h例数最多;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26.02%)和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23.05%)为多见;严重ADR构成比最高为肝胆系统损害(17.67%);例数最多的品种为氟比洛芬酯,共686例(12.26%),相关严重ADR主要为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临床使用中应重视NSAIDs安全性问题,及时识别并处理ADR;有必要开展氟比洛芬酯相关用药风险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 自发报告 安全用药
下载PDF
1702例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安琪 郭代红 +2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李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研究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挖掘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中心数据库2008至2021年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相关药物、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数据... 目的研究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挖掘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中心数据库2008至2021年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相关药物、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严重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结果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报告共1702例,性别比为1.13∶1,中位年龄为56岁;相关药品类别前3位为肿瘤用药(21.50%)、心血管系统用药(20.80%)和免疫系统用药(17.27%);肌肉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为24 h,与总体的发生时间(2 h)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给药途径下也存在差异。挖掘得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多为降脂药物。对合并用药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30条关联规则,其中顺铂-紫杉醇支持度最高。结论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类别广泛,合并用药较多,应加强医患警戒意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保障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肌肉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
原文传递
972例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伯妍 郭代红 +6 位作者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刘思源 郭海丽 张博 王嘉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41-1443,1450,共4页
目的了解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ADR数据库中2008-2019所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类的药品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关联性评价及... 目的了解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ADR数据库中2008-2019所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类的药品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72例ADR报告,累及系统/器官达18个。其中严重ADR报告262例,占26.95%。在972例ADR报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93∶1,年龄以≥45岁为最多,占83.02%;引发ADR最多的前5种药品为阿帕替尼(31.69%)、贝伐珠单抗(20.16%)、索拉非尼(18.00%)、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抑素(14.30%)、安罗替尼(8.95%)。严重ADR以高血压、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手足综合征较为多见。结论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所致ADR累及部位广泛,有必要进行重点品种的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