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敬东 孙蕊 +4 位作者 华政哲 韩文锋 赵文 张珑 毕研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457-3459,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髋关节置换 失血量 血栓
下载PDF
前后路重建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语 项良碧 +4 位作者 刘军 于海龙 王琪 郭明明 祖启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8-613,共6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Hangman骨折的一个合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生物力学特性 内固定 植骨融合 稳定性
下载PDF
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语 项良碧 +4 位作者 刘军 于海龙 王琪 郭明明 祖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422-5423,共2页
目的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 目的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无患者术中死亡,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300mL。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全部病例颈部症状明显缓解,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X射线平片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前凸恢复,C2椎弓骨折线模糊,植骨愈合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减压充分,可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且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创伤性枢椎滑脱 植骨融合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应用铰链型膝关节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敬东 韩文锋 +4 位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毕岩 赵文 孙蕊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国产铰链型膝关节肿瘤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 目的:探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国产铰链型膝关节肿瘤假体重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4个月(12~80个月)。无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膝关节伸直0°,屈膝70°~100°。MSTS为(25.4±4.8)分,优良率为90%。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下沉。结论: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定制国产铰链膝关节肿瘤假体重建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铰链型膝关节 胫骨近端 假体置换
下载PDF
应用非限制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僵直型膝关节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敬东 韩文锋 +4 位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毕岩 赵文 孙蕊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探讨非限制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僵直型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例僵直型膝关节行非限制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9 ~78岁,平均52岁.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非限制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僵直型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例僵直型膝关节行非限制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9 ~78岁,平均52岁.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3~37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60°~95°,膝关节伸直迟滞7°.术后膝关节无明显疼痛9例,膝关节疼痛VAS评分≤4分:3例.HSS评分:术前42分,术后最后随访84分,优良率为83%.中期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结论:应用非限制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僵直型膝关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直膝 全膝置换 非限制性假体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应用双排技术修复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国成 刘欣伟 +1 位作者 刘铭 刘松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技术治疗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导致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双排单滑轮技术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致肩关节不稳的患者16例,术中采用关节镜下双排技术,应用带...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技术治疗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导致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双排单滑轮技术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致肩关节不稳的患者16例,术中采用关节镜下双排技术,应用带线锚钉缝合盂肱下韧带及关节囊于盂唇缺失部位。比较术前及术后Rowe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ely评分、VAS评分。结果 16例术后未出现再脱位、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2. 6±3. 41)个月。术后Constant-murely评分、Rowe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双排技术修复前下方骨性Bankart损伤所致肩关节前脱位,可有效恢复肩关节前方稳定性,运动功能康复良好,是治疗前下方骨性Bankart损伤引起肩关节不稳的较好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前脱位 关节镜 双排 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