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护士护患沟通教育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宏 王春芳 +1 位作者 雷霞 朱宗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0-91,共2页
统计海军总医院近5年的投诉及纠纷显示,由于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投诉约占医患纠纷的2/3。而其中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沟通无效造成的纠纷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该院神经内科多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及... 统计海军总医院近5年的投诉及纠纷显示,由于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投诉约占医患纠纷的2/3。而其中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沟通无效造成的纠纷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该院神经内科多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及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等急、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预后差、病程长、费用贵等诸多原因,同时多合并有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家属多存在焦虑、抑郁、绝望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在护理学继续教育中开展神经内科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患沟通效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士 护患沟通教育
下载PDF
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基因改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毕鸿雁 姚生 +3 位作者 栾兴华 张巍 赵亚明 袁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为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LIN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改变。方法总结分析9例LINCL患者(其中3例为文献报道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CLN2基因检测。结果癫痫是我国LINCL患者最主要的首... 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为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LIN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改变。方法总结分析9例LINCL患者(其中3例为文献报道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CLN2基因检测。结果癫痫是我国LINCL患者最主要的首发临床症状,其发作表现形式多样。CLN2基因检查结果显示,在两例患者分别发现位于第3内含子的IVS3-1G→A剪接突变和第6外显子的G217V杂合突变以及第13外显子的S538Y纯合突变,上述突变均为文献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在50名健康人中未发现这些基因突变。另两例患者CLN2基因检查正常。结论我国LINCL患者癫痫发作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肌阵挛癫痫不常见。我国CLN2基因的突变类型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不同,也可能存在新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 CLN2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戚晓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0,84,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球大约有70万脑膜炎发生,其中死亡人数约为34万llJ。CNS感染性疾病致病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微生物...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球大约有70万脑膜炎发生,其中死亡人数约为34万llJ。CNS感染性疾病致病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大多数情况下放射科医生很难根据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对CNS感染做出定性诊断;而且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医生即使综合了相关检查结果也不能定性而难以诊断。这些感染性疾病既像病毒感染,却又似乎不能排除结核性感染,因而导致临床医生为了兼顾各种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的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6
4
作者 戚晓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近年来对于多发性硬化 ( MS)的病理机制、治疗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特别是从病理上不仅注意到免疫细胞的浸润、髓鞘脱失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害 ,而且特别注意到轴索的损害。此文就 MS、同心圆硬化以及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炎性脱髓... 近年来对于多发性硬化 ( MS)的病理机制、治疗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特别是从病理上不仅注意到免疫细胞的浸润、髓鞘脱失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害 ,而且特别注意到轴索的损害。此文就 MS、同心圆硬化以及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并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同心圆硬化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轴索损伤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戚晓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诊断 鉴别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洪霞 朱宗红 +1 位作者 王小凤 姚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血管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采用激素加免疫机制剂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出院指导及对症护理。结果:经糖皮质激素联合...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血管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采用激素加免疫机制剂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出院指导及对症护理。结果: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及精心全面护理后,本组10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转外科治疗。出院后3例复发复诊,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电话随访,8例未复发,症状缓解。结论:精心的治疗护理有利于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护理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慧 夏德雨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8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2016年9月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诊治的NMO患者72例(NMO组)和NMOSD患者72例(NMOSD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2016年9月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诊治的NMO患者72例(NMO组)和NMOSD患者72例(NMOSD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眼部症状、脊髓与头颅MRI影响、NMO-IgG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的临床首发表现、发病频率与病程与NM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中表现为视力下降8例,视野缺损4例,视物变色3例,复视5例;而NMO组中表现为视力下降32例,视野缺损14例,视物变色12例,复视21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MOSD组中,脊髓MRI表现为正常8例,异常64例,头颅MRI中有32例出现脑部病灶。NMO组脊髓MRI都表现为异常,头颅MRI中有28例出现脑部病灶。NMO组的血清阳性率为41.7%,NMOSD组血清阳性率为59.7%。AQP4-Ab抗体诊断NMO的敏感度为44.4%,特异性为75.0%;AQP4-Ab诊断NMOSD的敏感度为61.1%,诊断NMOSD的特异性为75.0%。结论 NMOSD好发于女性,首发症状表现复杂,以脊髓灰质受累为主,能诱发促进出现脑部病灶,NMO-IgG抗体可作为NMOSD的支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 视神经脊髓炎 临床特征 AQP4-Ab抗体 眼部症状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谈晓牧 曾艳芳 +3 位作者 耿晓坤 张伟东 刘建国 刘怀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07-580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复发脑卒中的特点。方法 114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为介入组;另外123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复发脑卒中的特点。方法 114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为介入组;另外123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脑卒中事件和死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危险因素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介入组患者脑卒中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多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TAS治疗是脑卒中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0.219,P<0.01。结论 PTAS对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有显著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其效果主要来自于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多发脑梗死及TIA复发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脑梗死 预后 颈动脉
下载PDF
正天丸与通天口服液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海蓉 戚晓昆 +1 位作者 黄光 冯大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验证正天丸治疗紧张型头痛 (TTH)的近期疗效 ,并与通天口服液比较。方法 :63例TTH病人被随机分成 2组 ,正天丸组 3 3例 ,年龄 3 8a±s1 1a,其中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ETTH) 8例 ,慢性紧张型头痛 (CTTH) 2 5例 ,男性 1 6例 ,女性 ... 目的 :验证正天丸治疗紧张型头痛 (TTH)的近期疗效 ,并与通天口服液比较。方法 :63例TTH病人被随机分成 2组 ,正天丸组 3 3例 ,年龄 3 8a±s1 1a,其中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ETTH) 8例 ,慢性紧张型头痛 (CTTH) 2 5例 ,男性 1 6例 ,女性 1 7例 ,予正天丸 6g ,po,tid ;疗程 3 0d。通天口服液组3 0例 ,年龄 3 2a±1 5a其中ETTH 1 2例 ,CTTH 1 8例 ,男性 1 3例 ,女性 1 7例 ,予通天口服液 1 0mL ,po,tid ;疗程 3 0d。观察治疗前后头痛严重程度、头痛发作频率、颅周肌肉压痛等指标。结果 :正天丸对TTH总有效率 91 % ,治疗后头痛评分显著下降(2 0 1分vs 1 1 1分 ,P <0 .0 1 ) ,头痛频率的降低明显 ,尤其对CTTH病人 ,其头痛频率下降、压痛消失比率大于通天口服液。 2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正天丸治疗TTH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正天丸 通天口服液 中药制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及死亡预后影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谈晓牧 刘建国 +5 位作者 耿晓坤 朱浩猛 孟繁花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ieinemia,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综合干预IS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随访5年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 目的前瞻性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ieinemia,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综合干预IS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随访5年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再划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另选取5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Hhcy组与非Hhcy组患者5年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41.05%和20.00%(P<0.01);TIA发生率分别为11.58%和4.67%(P<0.05);IS(包括脑梗死及TIA)事件再发率分别为52.63%和24.67%(P<0.01);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1 3.68%和5.33%(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3%和3.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结论 Hhcy与IS再发、死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再发 随访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敏 段枫 +2 位作者 刘建国 戚晓昆 李丽萍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收集100例体检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无心脑血管疾病史者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收集100例体检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无心脑血管疾病史者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等各条血管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等指标(RI)。结果研究2组血流异常109例,占9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条颅内血管流速均较对照组高,左侧大脑中动脉(MCAL)、右侧大脑中动脉(MCAR)、左侧大脑后动脉(P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RI均较对照组高,其中MCAL、MCAR、左侧大脑前动脉(ACAL)、右侧大脑前动脉(ACAR)、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血管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TCD检查能有效反应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大大降低了高血压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津 张宝和 +5 位作者 黄火高 连士杰 胡智 王吉 刘平 徐洪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66-368,376,共4页
目的探究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降纤酶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降纤酶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疗程15 d。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31%、78.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ANG-1、内皮素-1、VEGF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试验组ANG-1、内皮素-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 2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降纤酶注射液能够调节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酮通络胶囊 降纤酶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老年人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 被引量:22
13
作者 冯大刚 黄君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和噻氯吡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效果。方法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6小时内)分成两组,治疗组(n=12)前5天给予东菱克栓酶一疗程,噻氯吡啶250mg,一日2次,后10天治疗同对照组;对... 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和噻氯吡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效果。方法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6小时内)分成两组,治疗组(n=12)前5天给予东菱克栓酶一疗程,噻氯吡啶250mg,一日2次,后10天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n=20)给予精制蝮蛇抗栓酶1.0u,肠溶阿司匹林40mg,每日一次,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有效率8.33%,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分别为20%,20%,40%(χ2=4.10,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和噻氯吡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脑梗塞 东菱克栓酶 噻氯吡啶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谈晓牧 曾艳芳 +5 位作者 刘怀翔 刘建国 耿晓坤 魏建朝 张伟东 杜会山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3期1154-1156,共3页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相对预后更差,临床越来越重视对脑动脉狭窄的干预,而介入治疗因其低创、安全的突出优势正逐步成为常用手段,但是目前介入治疗对卒中二级预防效果观察的研究设计多为介入患者自身观察...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相对预后更差,临床越来越重视对脑动脉狭窄的干预,而介入治疗因其低创、安全的突出优势正逐步成为常用手段,但是目前介入治疗对卒中二级预防效果观察的研究设计多为介入患者自身观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采取临床对照的方法对相关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并对介入治疗的卒中二级预防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卒中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过早下肢负重与患肢伸肌痉挛及膝过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谭永霞 刘建国 戚晓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分为规范康复组和过早负重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治疗2个月,但过早负重组患...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分为规范康复组和过早负重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治疗2个月,但过早负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治疗2个月后,过早负重组患者下肢出现伸肌痉挛及膝过伸的例数均高于规范康复组(P<0.05)。结论:过早下肢负重容易使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出现伸肌痉挛及膝过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下肢 过早负重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涛 王拥军 戚晓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梗死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初发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梗死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初发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设立健康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后第1、3、5、7、14和21天分别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第7和14天血栓调节蛋白与单纯梗死组相比下降(P<0.05),21天与单纯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单纯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第7和14天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增高,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21天虽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已控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仍高于单纯梗死组(P<0.05)。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血栓调节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相关性。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增高,血栓调节蛋白有下降趋势,两者相关关系以Gompertz曲线拟合满意,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时血栓调节蛋白降低较快,而低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时血栓调节蛋白降低较慢。结论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增高,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抗凝机制的抑制,表现为血栓调节蛋白的下调,这可能是获得性肺炎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栓调节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脑梗死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酶联免疫吸附法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及相关死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谈晓牧 刘建国 +6 位作者 刘怀翔 耿晓坤 朱浩猛 孟繁花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 ocysteinemia,Hhcy)对缺血性卒中(IS)患者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 ocysteinemia,Hhcy)对缺血性卒中(IS)患者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参照同期选取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按血浆Hcy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Hhcy组IS再发率(52.63%)显著高于非Hhcy组(24.67%)(P〈0.01);死亡事件发生率(12.63%)亦显著高于非Hhcy组(3.33%)(P〈0.01);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18.95%)明显高于非Hhcy组(10.00%)(P〈0.05);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26%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2种以上缺血性事件的患者Hhcy组(17.89%)显著多于非Hhcy组(5.33%)(P〈0.01);Hhcy组患者5年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57.89%)显著高于非Hhcy组(32.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升高是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74;95%CI1.119~1.233;P〈0.05)。结论 Hhcy与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及死亡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卒中 再发
下载PDF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岩 苗玉杰 +3 位作者 谭永霞 刘燕娟 董丽丽 戚晓昆 《护理学报》 2007年第7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比较(2.31±1.12,2.36±1.56)和Barthel指数比较(31.55±11.90,33.23±1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比较(3.31±1.64,2.54±1.82)和Barthel指数比较(65.67±12.14,47.64±1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能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卒中单元 康复依从性 康复护理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判断卒中患者再发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谈晓牧 刘建国 +6 位作者 刘怀翔 耿晓坤 朱浩猛 孟繁花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IS)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IS综合干预提供有用情报。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 目的前瞻性观察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IS)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IS综合干预提供有用情报。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在5年内追踪观察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T纯合型IS再发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野生型(P<0.05),C/T杂合型高于C/C野生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之间随访脑梗死再发率、TIA再发率、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为T/T纯合型高于C/T杂合型,后者高于C/C野生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而MTHFR基因C677T突变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IS再发密切相关,MTHFR基因C677T突变导致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再发IS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再发 随访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媛 边洋 +4 位作者 刘建国 戚晓昆 王占军 王玮 邱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773-779,共7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症状性IAS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影像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大...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症状性IAS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影像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证实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重度管腔狭窄患者40例,在给予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20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百分比变化、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随访1年,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百分比变化、动脉斑块变化以及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有1例(5%)出现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组有7例(35%)出现不良反应,氯吡格雷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氯吡格雷组有2例(10%)停药,阿司匹林组有8例(40%)停药,氯吡格雷组服药依从性高于阿司匹林组。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针对IAS患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可作为卒中二级预防首选用药,但对于依从性较差或既往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优先选择氯吡格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