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康 贾和平 任彦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目前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程度剧烈,性质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数据显示 PHN人群... 目前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程度剧烈,性质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数据显示 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 3.9~42.0/10万[2].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表示据现有资料估计,我国约有 400万的 PHN病人 [3].由于PHN的发生机制还不很明了,该病治疗仍是疼痛医学难题,因此寻找确切有效的镇痛方案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如镇痛、抗惊厥、抗抑郁等药物、神经阻滞、神经射频、理疗等,但是难易程度不同、报道疗效不一.本研究近年来采用椎旁联合皮内分别注射消炎镇痛液及臭氧,作用于脊神经及神经末梢,通过阻滞痛觉传导、消炎、修复神经等作用,辅以常规药物,治疗躯体及四肢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操作简单,病人依从性好,并发症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阻滞治疗 疗效观察 皮内 带状疱疹后疼痛 消炎镇痛液 数据显示
下载PDF
穴位埋线与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IgE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俐伶 王宪灵 +2 位作者 麻继臣 马玉昕 王立生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58-360,共3页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西医常给予抗组胺药治疗,我科根据中医针灸理论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该病,并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的疗效进行了对照比较,同时观察两种疗法分别对血清IgE的影响,报告如下。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I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