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组织中病毒包涵体的性质及意义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3 位作者 刘莹莹 胡锡祺 李明升 胡明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包涵体
下载PDF
毫微米胶体金、银加强法和锇酸固定在神经组织包埋前免疫电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英华 王浩军 +1 位作者 张旭 鞠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1-86,共6页
对于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精确定位需要有可靠、敏感和高分辨率的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近年来,包埋前毫微米胶体金(直径1.4毫微米)和银加强法开始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然而,存在着金-银颗粒在锇酸处理后明显减小的问题。我们发现包埋前免疫... 对于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精确定位需要有可靠、敏感和高分辨率的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近年来,包埋前毫微米胶体金(直径1.4毫微米)和银加强法开始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然而,存在着金-银颗粒在锇酸处理后明显减小的问题。我们发现包埋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经过10分钟银加强的金-银颗粒数目,在锇酸处理后明显地减少。但是,经过2次或3次10分钟银加强的组织中,金-银颗粒的数目和大小都没有明显变化,神经递质和受体可以被金-银颗粒精确定位。这些结果提示大于300平方毫微米的银加强后的金颗粒在锇酸中稳定,可应用于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超微结构 金-银加强法 免疫电镜
下载PDF
神经肽Y Y_1受体是背根节神经元的胞体受体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连接后和突触后受体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英华 童永光 +1 位作者 鲍岚 张旭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将神经肽Y Y1 受体免疫反应物质(LI)定位于大鼠腰段背根节小神经元和脊髓Ⅱ层神经元近细胞膜处。用共聚焦显微术显示背根神经元中Y1 受体-LI呈点状分布于神经元表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Y1 受体-L... 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将神经肽Y Y1 受体免疫反应物质(LI)定位于大鼠腰段背根节小神经元和脊髓Ⅱ层神经元近细胞膜处。用共聚焦显微术显示背根神经元中Y1 受体-LI呈点状分布于神经元表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Y1 受体-LI主要定位于背根节小神经元细胞膜下被膜囊泡、内在小体和管状池,有时也定位于细胞膜上。在脊髓Ⅱ层中,Y1 受体-LI定位于神经元细胞膜,许多树突为Y1 受体阳性,与未被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突触;Y1 受体-LI主要定位于突触后膜以外的细胞膜,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定位在突触后膜。表明在大鼠背根节小神经元中Y1 受体为胞体受体,并参与受体内在化过程;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Y1 受体是连接后/突触后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Y1受体 脊髓 背根节 突触
下载PDF
纳米金-银加强法对大鼠和猴脊髓后角内P物质定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英华 朱俊玲 张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包埋前纳米金-银加强法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对神经递质和受体的超微定位研究,被证明是一种敏感和高分辨率的方法。P物质是在脊髓后角内十分丰富的一种神经肽,我们应用这一技术研究P物质的定位时,发现当大致密芯泡的泡芯密度高时,其... 包埋前纳米金-银加强法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对神经递质和受体的超微定位研究,被证明是一种敏感和高分辨率的方法。P物质是在脊髓后角内十分丰富的一种神经肽,我们应用这一技术研究P物质的定位时,发现当大致密芯泡的泡芯密度高时,其内的神经肽无法被纳米金-银颗粒标记,只在泡膜附近有金-银颗粒标记,这一现象在猴的脊髓后角神经终末中尤为明显。虽然这个缺点不影响研究含这种神经肽的神经终末与其它结构的关系,但据此结果来阐明神经肽的亚细胞定位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神经肽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中神经肽YY_1受体与生长抑素共存
5
作者 林英华 朱俊玲 +1 位作者 童永光 鲍岚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 ,研究大鼠脊髓 层神经元中神经肽 Y Y1受体与生长抑素共存关系。结果显示在 层深部许多神经元含 Y1受体 -免疫反应性物质 ,只观察到少量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 ,其中个别 Y1受体阳性神经元也含... 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 ,研究大鼠脊髓 层神经元中神经肽 Y Y1受体与生长抑素共存关系。结果显示在 层深部许多神经元含 Y1受体 -免疫反应性物质 ,只观察到少量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 ,其中个别 Y1受体阳性神经元也含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性物质 ;在局部使用秋水仙素后 ,大多数 Y1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含有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性物质。推论脊髓背角 层神经元中的 Y1受体可能与生长抑素在脊髓水平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生长抑素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即刻清除出血对脊髓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欲凯 沈学锋 +3 位作者 贾利云 赵宇 姚安会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了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即刻清除出血对脊髓修复的影响,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损伤组和挤压损伤加吸除伤处出血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去除术,挤压组造脊髓挤压伤模型,挤压加吸引组于脊髓挤压伤即刻行吸引术清除中心出血灶。各... 为了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即刻清除出血对脊髓修复的影响,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挤压损伤组和挤压损伤加吸除伤处出血组。对照组仅行椎板去除术,挤压组造脊髓挤压伤模型,挤压加吸引组于脊髓挤压伤即刻行吸引术清除中心出血灶。各组于术后30min内、6h、3d和2w行运动功能评分及形态学观察;于6h、72h观察脊髓含水量的变化;用单宁酸-氯化铁方法观察损伤区血管的通畅情况。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RECA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用HE染色观察脊髓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脊髓挤压伤后立即清除出血可使损伤旁区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并减轻继发性损伤;脊髓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出血灶清除可减轻脊髓水肿;BBB运动功能评分表证明清除出血灶可加快运动功能恢复。上述结果提示脊髓挤压伤即刻吸除出血灶可明显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出血 清创 大鼠
下载PDF
诊断脑肿瘤(癌)仅需0.5ml脑脊液 被引量:3
7
作者 粟秀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脑脊液循环 脑肿瘤 脊髓蛛网膜下腔 诊断 脑组织 通路 细胞
下载PDF
大鼠NPYY2受体基因的克隆及C端肽的表达和纯化
8
作者 程希平 肖华胜 +3 位作者 黄文晋 张萍 鞠躬 张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3-636,共4页
Y2受体亚型是早期发现的NPY的两种主要受体亚型之一 ,参与NPY所介导的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 .为了制备Y2受体抗体和开展Y2受体的定位研究 ,用RT PCR方法从大鼠海马的总RNA扩增NPY的Y2受体全长基因 ,接着PCR扩增Y2受体的C端片段 ,克隆入表... Y2受体亚型是早期发现的NPY的两种主要受体亚型之一 ,参与NPY所介导的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 .为了制备Y2受体抗体和开展Y2受体的定位研究 ,用RT PCR方法从大鼠海马的总RNA扩增NPY的Y2受体全长基因 ,接着PCR扩增Y2受体的C端片段 ,克隆入表达载体中 ,建立了重组NPYY2受体C端肽的表达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受本 神经肽Y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疯牛病及其相关人类脑病 被引量:3
9
作者 种晓琴 孙长凯 李广德 《医学信息(云南)》 1996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前已知至少有6种动物性和4种人类致命的传播性海绵样脑病,其中包括近来发现的牛海绵状脑病和半个世纪以前发现的人类克-雅氏病。研究表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朊感染煤介蛋白有关。
关键词 疯牛病 脑病
全文增补中
人细小病毒B19 VP1独特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新宏 张国成 +6 位作者 焦西英 张萍 孙新 曹玉红 许东亮 费琳琳 黄文晋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获取人细小病毒B19(HPVB19)VP1独特区基因 ,并进行序列测定及变异分析 ,为研制诊断试剂及预防疫苗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从 1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清中扩增HPVB19VP1独特区基因片段 ,将其... 目的 获取人细小病毒B19(HPVB19)VP1独特区基因 ,并进行序列测定及变异分析 ,为研制诊断试剂及预防疫苗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从 1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清中扩增HPVB19VP1独特区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至pGEM Teasy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筛选阳性克隆 ,测定目的基因的序列。结果 成功地扩增到HPVB19VP1独特区全长基因 ,长度为 70 5个核苷酸 ,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GallinellaG和VenturoliS所发表的HPVB19VP1独特区全长基因序列比较 ,有 2处核苷酸发生突变 ,但所编码的氨基酸均未发生变化。结论  ( 1)HPVB19VP1独特区有基因变异 ;( 2 )构建了HPVB19VP1独特区基因的重组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DNA结合蛋白类 转录因子 遗传载体 变异 序列分析 儿童 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新宏 郑跃杰 +3 位作者 张国成 李佐华 丁翠玲 焦西英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588-589,共2页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2例AA患者外周血中HPVB19-DNA。结果 病例组HPVB19-DNA阳性 7例 (阳性率 31 8%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2 2例AA患者外周血中HPVB19-DNA。结果 病例组HPVB19-DNA阳性 7例 (阳性率 31 8%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急性AA(AAA)与慢性AA(CAA)比较 ,HPVB19-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A患者中HPVB19感染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再生障碍性贫血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