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临床一次性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或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在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比目鱼肌内侧半及其胫骨内侧附着处肌骨膜瓣的形态和血供特点 ,设计以比... 目的 为临床一次性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或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在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比目鱼肌内侧半及其胫骨内侧附着处肌骨膜瓣的形态和血供特点 ,设计以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术。 结果 比目鱼肌内侧半血供主要来源于胫后动脉节段性供应 ,平均每侧 6支 ;胫骨内侧此肌附着处长 (8.9± 0 .7) cm,中部宽 (1.0± 0 .4) cm;肌骨膜瓣血供来源于胫后动脉肌骨膜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比目鱼肌内侧半直接肌骨膜支 ;可切取骨膜瓣面积 9.0 cm× 3.0 cm,逆行移位最低旋转点位于内踝突出点上 (9.7± 2 .4) cm。 结论 该术式简便实用 ,经临床应用 4例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不连 骨摸瓣逆行移位 比目鱼肌 解剖
原文传递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卫红 郑和平 +1 位作者 林建华 朱维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为设计以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手术的开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选择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并在标本上模拟手术式设计。结果背侧支在桡骨茎突上(6.... 目的为设计以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手术的开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选择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并在标本上模拟手术式设计。结果背侧支在桡骨茎突上(6.6±1.4)cm起自于骨间前动脉,穿过骨间膜后发出尺、桡侧骨膜支到达尺、桡骨远端背份后,可分别形成骨膜(骨)瓣,主干贴骨间膜背份径直下行至桡骨茎突上(2. 6±0.8) cm处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的腕背支相吻合。结论以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设计尺、桡骨膜(骨)瓣顺行移位可修复尺、桡骨中下段骨不连,逆行移位可修复舟骨、月骨骨不连及骨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 骨膜瓣移位术 解剖
原文传递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舟骨瓣移位术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余国荣 喻爱喜 谭金海 郑和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为治疗距骨颈骨折或合并距骨体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足舟骨背侧的血供来源、分布及舟骨形态进行观测,设计了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舟骨瓣移位术。结果:经采用该骨瓣移位植... 目的:为治疗距骨颈骨折或合并距骨体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足舟骨背侧的血供来源、分布及舟骨形态进行观测,设计了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舟骨瓣移位术。结果:经采用该骨瓣移位植骨修复距骨计5例(6侧),其中获2年以上随访者2例,效果满意。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足舟骨瓣具有位置表浅、解剖容易和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距骨骨折、脱位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 舟骨瓣移位 距骨颈骨折 距骨体脱位 术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