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生物陶瓷的功能性生物适配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嘉乾 卢霄 +3 位作者 鲁亚杰 王迎军 王臻 卢建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和“精准生物适配”理论。本文围绕“医用生物陶瓷(磷酸钙类材料)的功能性生物适配”这一主题分享本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从结构适配、降解适配、力学适配、应用适配等四个角度,结合骨科临床应用背景,探讨如何实现其生物适配和设计制造的有效衔接,旨在为医用生物陶瓷的设计、制造、监管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生物适配 材料微结构 生物降解 骨再生 血管化 专题评述
下载PDF
国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鲁亚杰 李明辉 +4 位作者 龙作尧 张浩强 陈国景 刘冬 王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2,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有关中国地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各肿瘤占比、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解剖学部位分布等数据进行提取,按照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推荐的标准(JBIcriteri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3篇,文献质量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文献中报道的3462例脊柱原发肿瘤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在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61%(95%CI:56%~6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39%(95%CI:34%~44%)。(2)良、恶性肿瘤分类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但骨巨细胞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2%(95%CI:47%~58%),男性为48%(95%CI:42%~53%)。(3)良性肿瘤21~40岁患者占40%(95%CI:35%~45%),恶性肿瘤41~60岁患者占44%(95%CI:40%~48%),超过70%的脊柱原发肿瘤患者年龄在21~60岁。(4)颈、胸、腰、骶椎肿瘤分别占25%、26%、22%、27%,良性肿瘤好发于颈椎,恶性肿瘤以骶椎多见。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除解剖学分布外漏斗图基本对称,不存在较大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比例高于恶性,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良性肿瘤好发于21~40岁,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脊柱原发肿瘤在颈、胸、腰、骶节段的分布大致相当,良性肿瘤颈椎居多,恶性肿瘤骶椎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脊柱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下载PDF
医材交叉融合培养材料类本科创新人才研究
3
作者 汤玉斐 吴子祥 +1 位作者 赵康 张国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6期13-16,共4页
生物医用材料是目前材料与医学领域交叉的重要方向之一,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对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地方工科无医学院高校——西安理工大学为例,针对目前医材交叉融合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上,以... 生物医用材料是目前材料与医学领域交叉的重要方向之一,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对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地方工科无医学院高校——西安理工大学为例,针对目前医材交叉融合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上,以阶段性、多点式在材料类人才培养中融入医学,形成医材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推进新工科与新医科结合培养交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促进两学科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医材融合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新工科
下载PDF
基于血管灌注及硬组织切片技术的骨微血管研究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鲁亚杰 李明辉 +3 位作者 龙作尧 王臻 肖鑫 吴杰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85-87,共3页
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其再生过程需要成骨和血管化的协同作用[1]。近年来,血管在骨缺损修复、骨移植物成活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对骨内血管化水平进行精确检测尤为重要。目前检测骨内微血管的方法主要有... 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其再生过程需要成骨和血管化的协同作用[1]。近年来,血管在骨缺损修复、骨移植物成活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对骨内血管化水平进行精确检测尤为重要。目前检测骨内微血管的方法主要有:血管灌注、墨汁染色、microCT扫描重建、硬组织切片VG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等。MicroCT扫描重建可以三维重构骨内血管的结构,但其重建过程因人而异,尚无统一标准,而且该方法对血管的细节显示不足[2-3];常规组织学方法可以显示血管的数目和管径大小,但并不能对血管的整体结构及形态进行检测[4]。为解决以上方法的不足,笔者探索出一种基于血管灌注及硬组织切片技术的骨微血管研究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骨内微血管的形态结构及与骨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血管参数进行较为精确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切片技术 血管灌注 微血管 成骨 MASSON染色 形态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墨汁染色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的优化与一次性集约手术器械的研发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子毅 罗贝尔 +8 位作者 叶正旭 梁伟 胡学昱 黄景辉 丁坦 李沫 王哲 闫铭 罗卓荆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优化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并研制一次性、轻质化、模块化脊柱外科手术器械包,为在特殊条件下完成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必备条件,进而提高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通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骨科诊疗规范化流程的专家共... 目的优化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并研制一次性、轻质化、模块化脊柱外科手术器械包,为在特殊条件下完成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必备条件,进而提高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通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骨科诊疗规范化流程的专家共识》与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实际情况相联系,对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进行优化,同时选择高强度高分子材料代替原有金属材料,减轻器械的质量,实现轻质化;通过优化减少工具数量,使得一物多用,减少工具的数量,实现集成化;通过对植入物的改造,实现单向、万向螺钉的一体化,满足手术中的多种需求。结果优化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同时研制出一系列、独立包装的一次性手术器械,一套器械控制在1 kg以内,不超过20件手术器械,可以满足完成一台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结论通过优化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手术流程达到有效救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同时,一次性、轻质化、模块化脊柱外科手术器械包可在战争、灾难、疫情等特殊条件下,以及在我国边远医疗条件落后地区开展并完成脊柱手术,解决脊柱脊髓损伤伤员早期救治等问题,提高我国平时、战时的后勤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手术工具 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设计研发
下载PDF
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喆 袁志 +5 位作者 杨大钊 邓岳 裴富强 毕龙 姬传磊 高嘉锴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研制的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效果。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制造右胫骨中段骨折并行复位和外固定,实验组采用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研制的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效果。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制造右胫骨中段骨折并行复位和外固定,实验组采用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行X线、组织病理和扫面电镜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通过纵向抗拔出、水平抗扭转以及三点弯曲实验比较两种外固定架的力学特性。结果两种外固定方式均能对复位后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实验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X线检查提示两组骨折均能达到良好复位稳定,术后4、8、12周骨折愈合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新生骨组织HE染色提示,实验组骨折断端纤维连接、新生骨小梁、板层骨均形成较早,骨塑形较快;电镜扫描显示,实验组骨折断端新生骨形成较早,密度稍大。力学实验证实:拔出最大力、抗扭转最大扭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三点弯曲最大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稳定牢靠,松动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抗拔出、抗扭转能力优良,成本低廉,通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骨折固定 长骨骨折
下载PDF
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世磊 闫铭 +1 位作者 丁子毅 罗卓荆 《骨科》 CAS 2020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8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纯A-P技... 目的探讨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8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纯A-P技术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指标及置钉准确率。结果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置钉准确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后凸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两组间术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纯A-P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建议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A⁃P技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改良型皮肤牵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磊 孟永智 +5 位作者 吴景玲 潘奇 刘季华 栗宝鹏 赵睿 鲜航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皮肤牵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改良型皮肤牵张器治疗创面缺损16例,创面缺损范围:3.0 cm×3.0 cm~10.0 cm×15.0 cm,经4~12 d,0.5~1.0 cm/d的牵张速度达到创面愈合。结果1... 目的探讨改良型皮肤牵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改良型皮肤牵张器治疗创面缺损16例,创面缺损范围:3.0 cm×3.0 cm~10.0 cm×15.0 cm,经4~12 d,0.5~1.0 cm/d的牵张速度达到创面愈合。结果16例创面全部愈合,随访1~6个月,平均4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改良型皮肤牵张器能够在临床中解决部分皮肤缺损的问题,通过精确调节、刻度化牵张速度来达到精准牵张的目的,可避免皮瓣修复后供区的损伤,降低“扯皮”失败率,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 皮肤牵张器 创面修复 皮瓣
下载PDF
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下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其近端保留与否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栗宝鹏 张建磊 +2 位作者 骆淑娥 周鹏 史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86-290,32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下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炎及其近端保留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54例确诊LHBT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保留组与切除组,两组均在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 目的探讨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下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炎及其近端保留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54例确诊LHBT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分为保留组与切除组,两组均在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下行LHBT外排锚钉内固定术。其中切除组固定后将LHBT近端切断。术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肩关节的相关功能数据。结果术后随访3~14个月,患肢功能预后较好,两组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数据比较,3个月、6个月随访时,切除组UCLA及VAS评分较保留组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个月随访时两组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保守治疗无效的LHBT炎,可选择在新型肩关节镜套筒辅助下行外排锚钉固定术。改良套筒能够简化操作,减少副损伤,且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好;术后近端肌腱保留与否对两组预后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供广大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肩关节镜套筒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基于逆向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的多层混浊样品深层分析研究
10
作者 余凡 李贺平 +3 位作者 赵天煜 梁卓文 赵航 王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56-3461,共6页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SORS)能够准确、快速、无损检测多层混浊介质样品深层生化构成信息。该研究通过搭建集成化逆向SORS光谱分析装置,在实现逆向SORS和背散射式拉曼光谱两种不同的光谱检测模式的基础上,检测与分析了不同空间偏移量(Δs)...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SORS)能够准确、快速、无损检测多层混浊介质样品深层生化构成信息。该研究通过搭建集成化逆向SORS光谱分析装置,在实现逆向SORS和背散射式拉曼光谱两种不同的光谱检测模式的基础上,检测与分析了不同空间偏移量(Δs)条件下双/三层组织模型内的深层拉曼光谱信息,并根据几何光学理论和投影测量原理,量化标定了Δs与锥透镜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为精确控制光谱检测条件提供了保障。为了验证该装置的检测能力,采用由羊肩胛骨/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双层模型和猪皮/硅橡胶/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三层模型,获得不同Δs条件下包含样品表层和深层信息的混合光谱。并进一步对该混合光谱进行面积归一化处理,观察到随着Δs的增大样品表层的拉曼贡献逐渐减小,而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的拉曼贡献逐渐增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模型中每层物质的拉曼特征峰计算其相对拉曼强度,分析研究了相对拉曼强度、空间偏移量与样品厚度三者之间关系,即当Δs增大时相对拉曼强度比值随之增加,这清晰地表明深层物质的拉曼强度增加。然而,在同一Δs条件下,相对拉曼强度随着表层物质厚度的增大而减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搭建的集成化逆向SORS光谱分析装置可从深度达8 mm的生物模型下获取光谱信息,并证明了该装置在经皮无损探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 逆向空间偏移拉曼光谱 多层组织模型 深层光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骨肉瘤核心驱动基因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患者生存期预测基因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李苇航 丁子毅 +5 位作者 王栋 潘益凯 刘玉辉 张世磊 李靖 闫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0-1580,共11页
目的:筛选骨肉瘤(OS)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致病机制,并构建基因模型用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方法: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OS芯片对应矩阵数据GSE12865、GSE14359和GSE3600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OS与... 目的:筛选骨肉瘤(OS)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致病机制,并构建基因模型用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方法: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OS芯片对应矩阵数据GSE12865、GSE14359和GSE3600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OS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全面了解DEGs富集的分子功能及通路,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对DEGs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OS进展最相关的基因集,明确OS核心致病基因。采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OS的379个样本相关的临床记录信息和转录组数据,进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和验证核心基因与O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性别和种族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对6个基因特征集的表达量进行建模以预测OS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MCC算法获得的排名前十的DEGs为TYROBP、LAPTM5、FCER1G、CD74、HCLS1、ARHGDIB、HLADPA1、CD93、GIMAP4和LYZ,其表达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正常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和KEGG分析,DEGs在PI3K-AKT和Notch信号通路显著富集。K-M生存分析,6个基因(ARHGDIB、CD74、FCER1G、HCLS1、HLA-DPA1和TYROBP)表达量更低的OS患者较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由该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集在预测模型的构建中C指数为0.71。结论:筛选出的OS的核心驱动基因高表达与OS的发生发展相关。OS发生发展的异常信号通路为PI3K-AKT和Notch信号通路。6个核心驱动基因组成OS的特征基因集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分子机制 肿瘤标志物 肿瘤预后模型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新型低弹多孔钛合金表面成骨效应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文文 杨巍 +7 位作者 吴智钢 石磊 郭硕 魏星辉 汤臻 王宁 李小康 郭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刺激对新型低弹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的成骨效应。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Ti-24Nb-4Zr-8Sn,Ti2448)支架,并使用扫描电镜对支架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支架表面,给予脉冲电磁场刺激的支架为实...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刺激对新型低弹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的成骨效应。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Ti-24Nb-4Zr-8Sn,Ti2448)支架,并使用扫描电镜对支架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将成骨细胞接种于支架表面,给予脉冲电磁场刺激的支架为实验(PMEF)组,不给予脉冲电磁场刺激的支架为对照组;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活/死细胞染色观察两组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组细胞在支架上的形态;通过实时定量PCR观察两组细胞相关成骨基因分化;通过兔股骨外侧髁缺损模型进行体内骨长入分析,分别使用荧光标记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两组支架的骨长入情况。结果:使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实验所需的多孔钛合金支架;PMEF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EF组成骨细胞可见明显细胞伪足,细胞状态良好;PMEF组成骨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12周,PMEF组新生骨沉积速率(两种荧光间距)均高于对照组(P<0.05),Van Gieson染色发现PMEF组骨长入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刺激和多孔Ti2448植入物的组合可为骨科、口腔和整形等领域的骨修复重建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脉冲电磁场 多孔材料 骨整合 成骨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高扬 袁志 +1 位作者 党海峰 孟国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3期36-37,40,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技术治疗肱骨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45例肱骨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应用LCP进行治疗,随访时结合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技术治疗肱骨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45例肱骨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应用LCP进行治疗,随访时结合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结果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不连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7~16个月,平均(8.71±3.20)个月。3例拆除内固定剧烈活动后再骨折,同样方案治疗后愈合;2例桡神经麻痹者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换药后痊愈。末次随访时,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肩关节优良率为88.89%,肘关节优良率为84.44%。结论LCP技术治疗肱骨肥大型骨不连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肥大型骨不连 锁定加压钢板 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短期疗效
14
作者 李小康 石磊 +4 位作者 栗向东 黄海 武琦 汤小东 郭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1,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临床应用有效性及短期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肿瘤切除后采用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的脊柱肿瘤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 目的探讨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临床应用有效性及短期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肿瘤切除后采用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的脊柱肿瘤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为(42.17±14.56)岁(范围18~6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椎体整块切除(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以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重建脊柱。术后3、6个月采用Brantigan-Steffee的影像学融合标准评价融合效果,术后3、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6个月采用椎体间高度变化,分别与术前比较进行疗效评价,记录不良事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部位分别为胸椎6例、胸腰段3例、腰椎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92±3.23)个月(范围19~29个月),所有患者期间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术后6个月时12例Brantigan-Steffee的影像学融合标准均为全部融合。术后6个月JOA评分优10例、良1例、差1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VAS分别为(4.08±2.47)、(1.83±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5,P=0.023)。术前、术后第15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体间高度分别为32.75(25.94,68.20)、41.09(30.55,70.20)、40.70(30.23,67.83)和40.74(30.23,67.0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857)。术后未发生内植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采用3D打印匹配式人工椎体可用于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打印 三维 有效性研究 人工椎体
原文传递
骨肉瘤切除患者3D打印假体置换保留自体关节重建患肢功能八例报告
15
作者 陈国景 李明辉 +5 位作者 肖鑫 鲁亚杰 王凤伟 王臻 姬传磊 李靖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3年第12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切除后使用3D打印假体进行复杂的保留自体关节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介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肉瘤者8例行3D打印假体置换者,术前设计、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8例术后平均随... 目的探讨骨肉瘤切除后使用3D打印假体进行复杂的保留自体关节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介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肉瘤者8例行3D打印假体置换者,术前设计、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8例术后平均随访43.5(36~60)个月。至末次随访,7例存活且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1例随访36个月,出现肺转移。7例的假体均未出现松动及断裂,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术后即刻假体-骨界面存在的间隙逐渐有新骨组织长入,并向假体边缘延伸包裹假体,形成“焊接式”整合。1例在末次随访时发生假体断裂。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MSTS功能评分为93.81%(91.81%~96.87%)。结论3D打印假体的界面骨整合能力对复杂的保留自体关节面手术临床效果满意,随着其制造和质量规范进一步标准化,可为肢体恶性肿瘤切除后能保留自体关节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骨肉瘤 假体植入 矫形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世磊 甘璐 +2 位作者 罗卓荆 丁子毅 闫铭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3724-3728,373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F);35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F);35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30例行微创通道下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LF组和T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MIS-TLIF组较PLF组、TLIF组明显减少(P<0.05)。TLIF组、MIS-TLIF组术后2年滑脱复位率明显高于PLF组(P<0.05),复位丢失率明显低于PLF组(P<0.05);术后2年ODI评分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LIF组、MIS-TLIF组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PLF组(P<0.05),JOA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PLF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椎间融合能更好地复位滑脱椎体,而微创通道手术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微创性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胸腰椎骨折诊疗的防控措施及方案
17
作者 徐峰 黄亮亮 +5 位作者 熊承杰 康辉 马俊 伍博宇 黄景辉 罗卓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湖北为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武汉处于疫情的中心,疫情防控不到位,极易引起COVID-19扩散,甚至导致医护感染。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是一种常见急性严重的脊柱损伤,如果不能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湖北为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武汉处于疫情的中心,疫情防控不到位,极易引起COVID-19扩散,甚至导致医护感染。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是一种常见急性严重的脊柱损伤,如果不能够及时规范救治,往往会遗留肌力、感觉及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截瘫。在这种疫情与病情混杂的局面,如何解决疫情防控和TLF及时规范救治是一个巨大挑战。本院处于COVID-19的中心疫区,为武汉市COVID-19定点医院,同时也为武汉市非COVID-19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单位,收治了一批合并COV ID-19的TLF患者及非COVID-19的TLF患者。本文作者从脊柱外科医师的角度出发,总结疫情爆发以来对TLF相关诊疗经验体会,归纳TLF的诊疗流程,为骨科一线医务人员在接诊、治疗和防护等方面提供参考,以期在疫情期间减少医患COVID-19感染风险,提高TLF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与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腰椎骨折 TLICS 评分 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免打结抗菌倒刺线在肥胖患者颈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8
作者 漆伟 张大伟 +3 位作者 张扬 雷伟 马田成 姬宇飞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在颈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使用免打结抗菌倒刺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颈后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管狭窄症肥胖患者(BMI≥28 kg/m2)92例,均接受颈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2021年...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在颈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使用免打结抗菌倒刺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颈后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管狭窄症肥胖患者(BMI≥28 kg/m2)92例,均接受颈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2021年入院的53例患者为常规缝合组,采用普通慕丝线缝合深筋膜层、皮下层及皮肤;2022年入院的39例患者为倒刺线缝合组,采用免打结抗菌倒刺线缝合深筋膜层、皮下层及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皮下脂肪厚度、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缝合速度、切口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中发生脑脊液渗漏患者切口感染及切口开裂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ND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倒刺线缝合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缝合组(P<0.01),缝合速度显著快于常规缝合组(P<0.01),切口愈合率高于常规缝合组(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缝合组(P<0.05)。两组发生脑脊液渗漏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口开裂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缝合组(P<0.05)。结论:免打结抗菌倒刺线在肥胖患者颈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效果满意,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颈后路手术 倒刺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