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尼美舒利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延晖 李文军 邵广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0-302,共3页
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其化学名为4硝基2苯氧基甲磺酰苯胺。该药的生物利用度高,抗炎作用强,并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且毒性低,治疗指数高。临床研究显示,NIM对炎症、疼痛、发热的改善程度优于吡罗... 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其化学名为4硝基2苯氧基甲磺酰苯胺。该药的生物利用度高,抗炎作用强,并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且毒性低,治疗指数高。临床研究显示,NIM对炎症、疼痛、发热的改善程度优于吡罗昔康、扑热息痛、甲灭酸等,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药理作用 药物动力学 副作用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性在肝肾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浦林 李娟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金属蛋白酶。CuZnSOD 主要存在红细胞内、细胞液、血浆和间质中。研究 SOD 在机体内的变化,通常用生物化学法测其活性或免疫学方法测其含量。本文介绍一种 SOD 比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初步临床应用结果。
关键词 超氧物歧化酶 肝疾病 肾疾病 检测
下载PDF
复方普鲁卡因注射液颈动脉滴注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 被引量:4
3
作者 史重华 王逢远 +2 位作者 李迺玲 赵丽君 马莉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4期212-215,共4页
复方普鲁卡因注射液颈动脉滴注治疗21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基本治愈65例,显著进步56例,进步68例,无变化21例,总有效率90.00%。药物配制及使用:10%葡萄糖50ml 加入普鲁卡因50mg,烟酸15mg、胞二磷胆碱100mg,使用前配制。穿刺病灶侧颈动脉... 复方普鲁卡因注射液颈动脉滴注治疗21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基本治愈65例,显著进步56例,进步68例,无变化21例,总有效率90.00%。药物配制及使用:10%葡萄糖50ml 加入普鲁卡因50mg,烟酸15mg、胞二磷胆碱100mg,使用前配制。穿刺病灶侧颈动脉加压点滴每分钟10~16滴,隔日1次,15次1疗程,一般1~2个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普鲁卡因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病窦综合征远期疗效分析——附29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戈利 芦绍强 罗利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5年第2期40-41,共2页
病窦综合征(SSS)病情复杂,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尚难以普及应用。我们曾针刺治疗,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了掌握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及其变化,以判断该针刺疗法的远期疗效,我们对其中2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总结分... 病窦综合征(SSS)病情复杂,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尚难以普及应用。我们曾针刺治疗,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了掌握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及其变化,以判断该针刺疗法的远期疗效,我们对其中2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针刺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实验性病窦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戈利 马津全 《上海针灸杂志》 1996年第2期32-33,共2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针刺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用甲醛液外敷兔窦结区法建立了慢性病窦模型,并观测了针刺对心率、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时间和窦房结有效不应期的作用。结果表明,针刺特定组穴可增加心率,改善病窦模型的电生理指标。
关键词 病窦 针刺疗法 电生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降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沈以凤 赵云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7-299,共3页
冠心病的病理表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血浆脂质含量增高有关[1]。近年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2],单纯降低血脂或脂蛋白的浓度并不能降低冠心病人的死亡率,现已开始研究对血脂的合成结构及转化等有... 冠心病的病理表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血浆脂质含量增高有关[1]。近年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2],单纯降低血脂或脂蛋白的浓度并不能降低冠心病人的死亡率,现已开始研究对血脂的合成结构及转化等有影响的药物,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药物 临床应用 比较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合并脑梗死临床及影像学观察
7
作者 陈平 闫洪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期 影像学观察 HEMORRHAGE 2004年2月 2003年6月 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患者 早期诊断 回顾分析 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 参考依据 临床诊断 MRI
下载PDF
606例次PBO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8
作者 程燕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3年第6期252-252,254,共2页
自血光量子疗法(Phototherapy for the blood ofoneself,PBO)是将少量静脉血在高浓度氧条件下,经一定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再回输入人体的一种特殊物理疗法。用以治疗乙型肝炎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我科自1991年5月至1992年3月应用XL—200... 自血光量子疗法(Phototherapy for the blood ofoneself,PBO)是将少量静脉血在高浓度氧条件下,经一定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再回输入人体的一种特殊物理疗法。用以治疗乙型肝炎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我科自1991年5月至1992年3月应用XL—200型血液辐射治疗仪,对72例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606次治疗,疗效较满意。一、一般资料本科住院及门诊病人72例,其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18~65岁;慢性迁延型肝炎4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3例,肝硬化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8例。本组病人血液实验室检查均为HBsAg、HBe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光量子疗法 护理
下载PDF
外耳道温度与腋下体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惠清 王恩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2年第6期266-268,共3页
临床上通常采用口腔、腋窝、直肠测量体温。生理学研究表明,鼓膜温度的变化与口腔温度的变化相似,本文通过对外耳道温度测量的研究,寻求快速、简便而准确测量体温的新方法。
关键词 温度 耳道 腋下
下载PDF
血清心肌酶测定对开胸术后心功能预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恩福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120例开胸病人术前血清三项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进行测定,并监测术后心功能。其中心肌酶升高组41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58.5%(24/41),心肌酶正常组79例,心功能不全7.6%(6/79),二者... 对120例开胸病人术前血清三项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进行测定,并监测术后心功能。其中心肌酶升高组41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58.5%(24/41),心肌酶正常组79例,心功能不全7.6%(6/79),二者之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X^2=63.99,P<0.005)。心肌酶单项升高组17例,二项升高组15例,三项升高组9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35.5%(6/17)、66.7%(10/15)和88.9%(8/9),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2,P<0.05)。结果提示术前血清三项心肌酶测定对开胸术后病人心功能的预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 心功能 胸部外科手术 血清
下载PDF
蝶鞍肿瘤经鼻内进路手术的探讨
11
作者 陈良 张之梁 王连良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1期29-31,共3页
报告1988年11月至1992年7月经鼻进路手术治疗蝶鞍斜坡区肿瘤70例,其中垂体腺瘤63例,斜坡脊索瘤5例,颅咽管瘤2例,效果满意。介绍了手术方法,手术进路的选择及手术进路改进的要点,并对该进路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经鼻 垂体瘤
下载PDF
P物质注入大鼠中缝大核和外侧网状核产生的镇痛效应
12
作者 阎国平 赵晏 +1 位作者 黄其鄂 陈婉梅 《疼痛》 1999年第2期50-52,共3页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缝大核(NRM)和外侧网状核(LRN)在痈觉的下行抑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RM及LRN内局部应用吗啡、脑啡肽均可明显抑制甩尾反射。P物质(SP)是与痛觉调制有关的速激肽。微量SP注入背缝核可产生镇痛效应。我们以前报道微...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缝大核(NRM)和外侧网状核(LRN)在痈觉的下行抑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RM及LRN内局部应用吗啡、脑啡肽均可明显抑制甩尾反射。P物质(SP)是与痛觉调制有关的速激肽。微量SP注入背缝核可产生镇痛效应。我们以前报道微量SP注入LRN可引起甩尾反射潜伏期(TFL)明显延长,而有关SP在LRN内产生的镇痛效应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及NRM内注入SP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在浅麻醉状态下的大鼠上、以TFL为痛阈指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效应 大鼠 中缝大核 P物质 注入 痛阈 局部应用 速激肽 SP 痛觉调制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行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体外血液通路的可行性观察
13
作者 刘晓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4年第2期53-53,共1页
血液透析行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体外血液通路的可行性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天津医院刘晓东建立有足够血液量的体外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常规是建立动—静脉内、外瘘。但内瘘需术后两周方能使用,而外瘘并发症较多... 血液透析行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体外血液通路的可行性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天津医院刘晓东建立有足够血液量的体外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常规是建立动—静脉内、外瘘。但内瘘需术后两周方能使用,而外瘘并发症较多。对紧急血透需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体外 血液通路
下载PDF
肺透明细胞瘤(糖瘤)一例报告
14
作者 刘锐 《天津医药》 CAS 1984年第4期230-230,2,共2页
患者女,49岁。于1982年11月11日入院。自述于1972年因患感冒发烧,胸透发现左肺下叶有圆形阴影约3×3cm,诊断左肺下叶结核瘤,用抗痨药物治疗半年。于1976年3月胸透及照片,见左下肺叶圆形阴影4×4cm,又用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在1982... 患者女,49岁。于1982年11月11日入院。自述于1972年因患感冒发烧,胸透发现左肺下叶有圆形阴影约3×3cm,诊断左肺下叶结核瘤,用抗痨药物治疗半年。于1976年3月胸透及照片,见左下肺叶圆形阴影4×4cm,又用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在1982年9月胸片左下肺叶阴影增大约4.5×4.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肺下叶 CM 左下肺叶
下载PDF
尿激酶心包腔程序灌洗法治疗粘连性心包炎
15
作者 周洪高 朱友涛 王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0期616-616,共1页
尿激酶心包腔程序灌洗法治疗粘连性心包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天津医院周洪高,朱友涛,王苏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置管引流、尿激酶心包腔程序灌洗治疗心包积液心包粘连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系住... 尿激酶心包腔程序灌洗法治疗粘连性心包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天津医院周洪高,朱友涛,王苏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置管引流、尿激酶心包腔程序灌洗治疗心包积液心包粘连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尿激酶 程序灌洗法
下载PDF
脑血管栓塞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学喜 邵如宏 潘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521-523,共3页
脑血管栓塞术是介入性神经放射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用作神经外科对血管性肿瘤的术前栓塞,以减少出血和提高切除率,亦可直接用以对脑和脊髓的动静脉畸形(AVM)、动静脉瘘(AVF)或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栓塞治疗,且能取得良好的效... 脑血管栓塞术是介入性神经放射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用作神经外科对血管性肿瘤的术前栓塞,以减少出血和提高切除率,亦可直接用以对脑和脊髓的动静脉畸形(AVM)、动静脉瘘(AVF)或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栓塞治疗,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自1960年 Luessenhop 首先用人工栓塞术治疗AVM,1975年 Debrum 用顶脱的方法脱离球囊治疗CCF 以来,在国内外现代医学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985年后国内极少数医院已开展此项技术,文献已有报道。现将我们近年来配合完成一组(6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栓塞术 护理
原文传递
静脉输液针头内回血凝集后再回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秀珍 刘建新 +2 位作者 刘国林 田爱平 姜世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42-244,共3页
作者采用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红细胞,在γ-照相机下观察了将静脉输液针头内回血凝集的血块再回输到实验动物体内引起的动、静态变化,并在电镜下对凝集的血块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实验动物的肺血管均有栓塞。回血10分钟凝集的血块在... 作者采用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红细胞,在γ-照相机下观察了将静脉输液针头内回血凝集的血块再回输到实验动物体内引起的动、静态变化,并在电镜下对凝集的血块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实验动物的肺血管均有栓塞。回血10分钟凝集的血块在体内可部分解聚,回血30分钟凝集的血块在体内解聚不明显,均栓塞于肺动脉。电镜下观察回血凝集的血块已形成微栓。本实验提示,在静脉输液时针头内凝集的血块再回输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针头内 回血凝集 再回输
原文传递
胎儿胰腺及胸腺联合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维娜 邵广州 +1 位作者 杨海东 薛勤东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为治疗重度Ⅰ型糖尿病(IDDM),行带血管胎儿胰腺及胸腺腹腔内联合移植30例,随访3~5年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C肽水平上升(P<0.01)。无1例出现血糖... 为治疗重度Ⅰ型糖尿病(IDDM),行带血管胎儿胰腺及胸腺腹腔内联合移植30例,随访3~5年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C肽水平上升(P<0.01)。无1例出现血糖复升,35%的受者仍有低血糖发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提示胎儿胰腺及胸腺联合移植对IDDM患者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远期效应,对减少排斥促进胰岛功能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联合移植 胰腺 胸腺 糖尿病 疗效
原文传递
胎儿胰腺及胸腺联合移植治疗重度Ⅰ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维娜 薛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本文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胎儿胰腺及胸腺联合移植治疗重度Ⅰ型糖尿病8例,其中显效5例,有效3例。显效5例中,2例完全停用胰岛素。3例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81%,文中阐述了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监测方法等。重点研讨了联合移植的机理... 本文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胎儿胰腺及胸腺联合移植治疗重度Ⅰ型糖尿病8例,其中显效5例,有效3例。显效5例中,2例完全停用胰岛素。3例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81%,文中阐述了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监测方法等。重点研讨了联合移植的机理与方法,对术后环孢素A的使用与胰岛素的调整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对供胰血液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胸腺 联合移植 显微外科 糖尿病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