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楚艳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TMPG灌注情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能够保证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心血管介入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娟 楚艳贞 牛锁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48-550,555,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将研究组患者按照SYNTAX评分的不同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vWF水平,并分析外周血vWF与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病变组外周血vWF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且中度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外周血vWF、CRP、WBC水平与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TEMI患者外周血vWF水平存在明显高表达,且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存在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评估STEMI患者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miR-335、LTBP-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楚艳贞 张彦昂 于林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38-440,444,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35、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解放军第153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35、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解放军第153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人员血清mi R-335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TBP-2表达情况。并根据Gensini积分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36例、中度病变组43例、重度病变组41例,对比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miR-335、LTBP-2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miR-335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TB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患者的血清miR-335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LTBP-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冠心病患者血清miR-335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683,P<0.05),而LTBP-2呈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关系(r=0.626,P<0.05),且血清mi R-335与LTBP-2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1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iR-335存在明显低表达,而LTBP-2存在明显高表达,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水平,从而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小核糖核酸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楚艳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某院接诊的100例急性AMI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某院接诊的100例急性AMI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6.00%(48/50)vs74.00%(37/5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3.76±0.59)分vs(5.81±0.73)分](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73.41±9.45)分vs(54.51±7.11)分,(67.82±8.94)分vs(43.59±6.03)分](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2.00%(1/50)vs14.00%(7/50)](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术前干预对预防ICU老年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钱培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0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预防ICU老年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ICU老年术后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术前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预防ICU老年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ICU老年术后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术前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状况、护理满意程度及术后谵妄探测量表(D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4、12、24h的D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ICU老年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的过程中应用术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DDS评分和谵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期间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患者治疗的影响
6
作者 杨亚姣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A02期51-53,共3页
目的剖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该院接诊且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实行优质... 目的剖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该院接诊且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36例。研究组实行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心律失常的复发情况,比较卧床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为8.33%,明显比对照组的52.7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为(5229.61±625.47)元,明显比对照组的(7001.25±638.61)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比对照组的7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对接受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复发,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治疗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建议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保守治疗 优质护理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1例原因分析
7
作者 刘继军 秦凤义 张浩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463-464,共2页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大者左心...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患者成年后心里负担小等优点。但经皮介入手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其成功率下降,甚至有少量介入治疗不成功或者术中和/或术后出现难以消除的并发症等情况[1]。现将1例患儿在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过程中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低氧血症 心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