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微泡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萍 高云华 +2 位作者 刘政 刘平 谭开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脂质微泡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低频连续波超声(频率1MHz、声强0.3W/cm2)联合脂质微泡(1μl/ml)辐照VSMCs120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荧光探针Fura-4/A...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脂质微泡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低频连续波超声(频率1MHz、声强0.3W/cm2)联合脂质微泡(1μl/ml)辐照VSMCs120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荧光探针Fura-4/Am负载后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刺激组(PDGF)比较,两组超声辐照联合微泡[(US+MB)组和(PDGF+US+MB)组]的VSMCs凋亡率显著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少(P<0.01);而且PDGF+US+MB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US+MB组,Bax蛋白表达上调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的程度较US+MB组更为显著(P<0.01)。各实验干预组VSMCs内Ca2+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DGF+US+MB组和US+MB组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低于PDGF组(P<0.01)。结论超声联合微泡诱导VSMCs凋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平滑 血管 凋亡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兰 黄岚 +7 位作者 朱小虎 晋军 宋耀明 李爱民 于学军 覃军 耿昭华 赵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血管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