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芘荧光探针法结合曲线拟合研究胆盐-磷脂混合纳米胶束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国庆 郑江 +2 位作者 郑新川 鲁永玲 何凤慈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脂比例的胆盐-磷脂混合纳米胶束的聚集行为。方法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不同磷脂比例的胆盐-磷脂混合纳米胶束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以I1/I3值(I1=372 nm,I3=383 nm)为纵坐标、胶束浓度对数值logC为横坐标,利用Origin8.0软件... 目的研究不同磷脂比例的胆盐-磷脂混合纳米胶束的聚集行为。方法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不同磷脂比例的胆盐-磷脂混合纳米胶束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以I1/I3值(I1=372 nm,I3=383 nm)为纵坐标、胶束浓度对数值logC为横坐标,利用Origin8.0软件进行曲线拟合,以S型曲线的突变中点切线和平行切线的交点定义临界胶束浓度。结果磷脂/胆盐比例(W/W)为2∶1,1∶1,1∶2的混合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34,0.048,0.055 g/L。结论提高混合胶束中磷脂比例,可以减小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有利于胶束发挥更大的增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胆盐 磷脂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切痂对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表达和肝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毅斌 郑庆亦 +3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郑江 肖光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研究休克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sCD14 )和肝损害的影响 ,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 收集休克期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标本 ,检测内毒素 (LPS)、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 目的 研究休克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sCD14 )和肝损害的影响 ,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 收集休克期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标本 ,检测内毒素 (LPS)、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水平。结果 休克期切痂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 (P <0 .0 5 ) ,sCD14和各项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LPS、sCD14和TNF -α途径是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一条重要途径 ,休克期切痂可能通过该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主要炎症介质的释放 ,降低烧伤后肝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切痂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肝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