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伟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亦 洪波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07-309,共3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新型闭合网孔颅内支架Enterprise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鹏飞 刘建民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许奕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自膨胀闭合网孔支架Enterpris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21例21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10个,破裂动脉瘤11个。行单纯支架治疗4例,支架结...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自膨胀闭合网孔支架Enterpris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21例21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10个,破裂动脉瘤11个。行单纯支架治疗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7例结合弹簧圈栓塞病人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10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显影5例。术后发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并发症2例,死亡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0例,6分1例。结论Enterprise支架输送简单,顺应性好,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可供选择的支架型号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支架 ENTERPRISE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清海 许奕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封灏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失败后改行开颅手术1例。结果2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获得成功。25例采用弹簧圈瘤内填塞病人中,致密栓塞22例(88.0%),大部栓塞2例(8.0%),部分栓塞1例(4.0%)。术后死亡2例(6.9%),重残2例(6.9%),轻残2例(6.9%),余病人恢复良好。采用DSA随访14例,MRA随访5例;显示复发2例(10.5%),其中1例为术后3年发生再出血病例,行再次栓塞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远侧大脑前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2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的程控调节。方法行STN DBS治疗PD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的程控调节。方法行STN DBS治疗PD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STN DBS能有效控制PD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PD的重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下载PDF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梦楠 洪波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mA)分叉部动脉瘤与动脉圆锥周围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以22个ICA-PComA动脉瘤(动脉瘤组)与20个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对颈内动脉交通段直径(Dica)、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直径(Dpcom)、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夹角角度(Apcom)及颈内动脉眼段-床突段转折处角度(Aica)等进行测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与动脉瘤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线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Dpcom、Aica和Apc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om减小导致动脉瘤发生概率增加。Apco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最佳诊断界值为52.25°。结论Apcom对ICA-PComA动脉瘤与动脉圆锥的鉴别及对动脉瘤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圆锥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鹏飞 刘建民 +4 位作者 黄清海 赵文元 洪波 许奕 赵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1-394,共4页
目的评价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治疗16例1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破裂10例,未破裂5例,复发1例;采用单纯支架治疗3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 目的评价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治疗16例1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破裂10例,未破裂5例,复发1例;采用单纯支架治疗3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本组支架均成功释放。13例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病人中,动脉瘤致密栓塞9例,瘤颈残留1例,瘤体显影3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大脑中动脉上干闭塞,但无临床症状)。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0~2分14例,4分1例,6分1例。本组均获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9例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5.8个月;动脉瘤均保持稳定或改善,载瘤动脉无支架内狭窄。结论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附33例报道)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郝斌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率在'关'状态下为62.3%,在'开'状态下为24.2%.记忆力下降2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1例,肢体异动15例;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冗扩性三叉神经痛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文元 王来兴 +4 位作者 刘建民 方亦彬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7-418,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冗扩(VBD)致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对1例VBD致三叉神经痛病例采用多支架植入治疗,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MRI表现,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结果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明显改善,冗扩血管段支架内血流增快,支架外血...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冗扩(VBD)致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对1例VBD致三叉神经痛病例采用多支架植入治疗,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MRI表现,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结果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明显改善,冗扩血管段支架内血流增快,支架外血流淤滞,血栓形成。结论支架植入后的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缓解的基础,支架成形术治疗VBD致三叉神经痛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冗扩 三叉神经痛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对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颅外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 疾病 二级预防 支架植入 发病 血管 脑卒中
下载PDF
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破裂后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亦斌 黄清海 +6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李强 赵瑞 杨鹏飞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3-406,共4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其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单纯支架植入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其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单纯支架植入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3例;出院时预后良好8例(66.7%),死亡4例(33.3%)。临床随访2~78个月,平均23个月;GOS5分7例,4分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动脉瘤段载瘤动脉闭塞是治疗此类动脉瘤最确实的方法,但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阳性,或动脉瘤颈对侧壁有重要穿支的病人,可考虑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前壁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下载PDF
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兔囊状动脉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奎重 刘建民 +4 位作者 杨志刚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陆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估单纯使用新型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采用弹性酶诱导方法,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制作动脉瘤模型,实验组载瘤动脉内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对照组不植入支架... 目的评估单纯使用新型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采用弹性酶诱导方法,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制作动脉瘤模型,实验组载瘤动脉内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对照组不植入支架。观察3个月,复查造影并行统计学分析,并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对实验组支架植入前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动脉瘤内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实验组载瘤动脉内均成功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其中1个动脉瘤植入后即刻和3个月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其余5个动脉瘤显影较淡;3个月时,DSA显示支架位置均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支架植入后时间-密度曲线与术前相比,对流相降低而弥散相增加。对照组1只动物造影前死于麻醉意外,其余5只观察3个月,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实验组1只不显影的动脉瘤血管内膜已完全覆盖支架,而另5只未愈合的动脉瘤颈部支架仍然裸露;对照组动脉瘤体厚薄不均匀,弹力层均消失。结论单纯使用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可促进兔囊状动脉瘤愈合,且对载瘤动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渐变网格 颅内动脉瘤 时间-密度曲线
下载PDF
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浩 岳志健 周晓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81-283,共3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管的生成及其生长速度对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胶质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等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已成为传...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管的生成及其生长速度对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证实,胶质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等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已成为传统化疗方法之外的胶质瘤治疗新策略。现就脑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RNA干扰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琎 方国恩 王嘉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2-1256,共5页
RNA干扰(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他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结果发现其可特异地抑制癌基因、癌相关基因或突变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 RNA干扰(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他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结果发现其可特异地抑制癌基因、癌相关基因或突变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RNAi技术在胃癌治疗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RNAi技术可直接作用于胃癌的靶向基因,也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间接治疗胃癌,并且他对胃癌化疗多药耐药也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胃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奎重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30-432,共3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应用弹簧圈进行栓塞,低孔率支架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理念由瘤体栓塞转变为载瘤血管的重建。目前,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均证明了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即...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应用弹簧圈进行栓塞,低孔率支架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理念由瘤体栓塞转变为载瘤血管的重建。目前,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均证明了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即对低孔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孔率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艾司唑仑注射液与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治疗颅脑创伤的临床对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海东 岳志健 +1 位作者 王文仲 林卫 《上海医药》 CAS 1997年第6期23-24,共2页
失眠、兴奋躁动是轻、中度颅脑创伤病人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我们于1995年9月至1996年4月对124例轻、中度颅脑创伤病人进行治疗,其中62例应用艾司唑仑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另外62例应用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现将... 失眠、兴奋躁动是轻、中度颅脑创伤病人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我们于1995年9月至1996年4月对124例轻、中度颅脑创伤病人进行治疗,其中62例应用艾司唑仑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另外62例应用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入院的轻、中度颅脑创伤病人按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艾司唑仓注射液 苯巴比妥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Matrix与裸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张海峰 刘建民 +4 位作者 黄清海 洪波 许奕 赵瑞 邢国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5-398,共4页
目的比较Matrix与裸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囊性动脉瘤173个,其中裸圈栓塞92个,Matrix栓塞81个。回顾性分析两种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即刻造影结果、栓塞密度、造影随访结果等。结果Matrix组与裸圈组的完全... 目的比较Matrix与裸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囊性动脉瘤173个,其中裸圈栓塞92个,Matrix栓塞81个。回顾性分析两种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即刻造影结果、栓塞密度、造影随访结果等。结果Matrix组与裸圈组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6.8%和82.6%(P=0.001),平均栓塞密度分别为(22.0±8.8)%和(25.4±9.1)%(P=0.015)。随访1~32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结束时,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分别为54.1%和79.4%(P=0.024),而再通率分别为21.6%和17.6%(P=0.674)。结论裸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短期疗效优于Matrix,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MATRIX 裸圈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徐波涛 周晓平 钱国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508-510,共3页
目的在体外多种条件下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比较各自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神经前体细胞并传代,通过白介素-1α(IL-1α)、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胶质细胞衍生物神经营养因子(GDNF... 目的在体外多种条件下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比较各自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出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神经前体细胞并传代,通过白介素-1α(IL-1α)、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胶质细胞衍生物神经营养因子(GDN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和中脑膜裂解碎片诱导分化后,比较子代中酪胺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IL-1α能增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出的TH细胞数量,但形态不成熟;其他条件不能增加TH细胞数,但与IL-α共同作用时可使TH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变得成熟。结论IL-1α可以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LIF、GDNF、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和中脑膜裂解碎片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胚胎 脑神经前体细胞 体外诱导 多巴胺能神经元 IL-1Α 白介素-1Α 白细胞抑制因子 LIF
下载PDF
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
18
作者 徐波涛 周晓平 钱国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10-313,共4页
目的确认从E14.5SD大鼠中脑胚胎分离的细胞符合神经前体细胞特性,并在体外建立合适培养体系使神经前体细胞能够长期生长及传代。方法分离E14.5SD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组织细胞,在体外含有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内种植并... 目的确认从E14.5SD大鼠中脑胚胎分离的细胞符合神经前体细胞特性,并在体外建立合适培养体系使神经前体细胞能够长期生长及传代。方法分离E14.5SD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组织细胞,在体外含有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内种植并传代,行nestin免疫学检查,并在分化前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学检查,同时做BrdU增殖实验。结果体外种植中脑神经细胞可以生长、分裂并长期传代,nestin染色及BrdU增殖实验为阳性,NSE和GFAP 在分化前阴性,而分化后为阳性。结论E14.5SD大鼠胚胎中脑分离的细胞符合神经前体细胞特性,并可在本实验所采用的培养液内长期生长、分裂和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巢蛋白(nestin) 培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妊娠末期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
19
作者 魏勇鹏 黄清海 +3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7-409,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妊娠末期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验。方法报告2例病例,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孕36周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3h行剖宫产;另1例为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孕36周先行剖宫产,术后经抗凝5d后行支架辅助动脉瘤...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妊娠末期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验。方法报告2例病例,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孕36周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3h行剖宫产;另1例为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孕36周先行剖宫产,术后经抗凝5d后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结果2例均痊愈。随访1年,母子健康。结论妊娠期动脉瘤破裂出血在治疗时需多科室协作,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对妊娠期妇女生理变化的了解等,均为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妊娠末期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下载PDF
面向动态需求的高值介入耗材信息化管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华娟 陈智勇 +2 位作者 戴伟辉 靳三勇 胡晓华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3期57-57,58,共2页
我科在高值介入耗材信息化管理方面,通过采用全程敏捷供应链管理、随需应变服务、供应商零库存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不但满足了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在术中的动态需求,而且有效地降低了高值介入耗材的使用成本,全面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 高值耗材 信息化管理 零库存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