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成洲 张沉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4×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及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采用8×i或16×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进行同层动态扫描。11~41S,每1S扫描1次;90S扫描1次。16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8mm;2~3cm时,扫描层厚6mm;1.5~2cm时,扫描层厚4mm;1—1.5cm时,扫描层厚3mm;〈1em时,扫描层厚2mm。64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5mm;〈3cm时,扫描层N2.5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一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结果恶性(36.52±11.07)HU与炎性(37.69±7.1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7.02±5.85)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86〉0.05)。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17.49±3.78)%明显高于良性(2.78±2.23)%与恶性(14.73±4.28)%结节(P〈0.001;P=0.019〈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47.83±31.29)ml·min-1·100g。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3.03±3.01)ml·min-1·100g-1与恶性(31.15±9.66)ml·min-1·100g-1结节(P〈0.001;P〈0.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3.00±8.87)HU与恶性(4(40.45±7.03)HU结节平扫的CT值明显低于良性(50.51±10.87)HU结节(P〈0.001;P〈0.001)。炎性低于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P=0.002〈0.01)。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有助于结节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节结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定量参数
下载PDF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3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4×5mm或4×2.5 mm扫描模式,不动床)。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与结节大小无关(r=0.18,P=0.14;r=0.20,P=0.09;r=0.01,P=0.95;r=0.01,P=0.93)。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血流模式 螺旋扫描计算机成像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成洲 张沉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有关孤立肺结节最大层面的血流灌注模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只是评价了结节有限一部分的血流灌注模式,不能代表结节容积的血流灌注模式。评价整个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应该更理想。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有关孤立肺结节最大层面的血流灌注模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只是评价了结节有限一部分的血流灌注模式,不能代表结节容积的血流灌注模式。评价整个结节的血流灌注模式应该更理想。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16层及64层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方法6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3cm,42例恶性,12例活动性例炎性,11例良性)患者行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血流量、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的关系。结果结节容积强化值(32.15±14.55)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3.20±6.18)%、血流量(29.79±19.12)mLmin-1100g-1及平均通过时间(12.95±6.53)s与大小无统计学相关(r=0.081,P=0.419;r=0.089,P=0.487;r=0.167,P=0.077;r=0.023,P=0.880。结论孤立性肺结节CT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节结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左右冠状动脉共干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
4
作者 张海峰 郑立广 +3 位作者 李常城 朱岩 梁文杰 张玫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45-945,共1页
患者女,65岁,因间歇性头痛、头晕、15天,近10天发作性胸闷、心悸.持续约5分钟分钟可缓解,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无胸痛.心电图示ST:v2-v6下移0.1mV,T波:I、II、III、aVF、V6低平,aVL、V2-V5倒置.化验检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正常.冠状动脉... 患者女,65岁,因间歇性头痛、头晕、15天,近10天发作性胸闷、心悸.持续约5分钟分钟可缓解,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无胸痛.心电图示ST:v2-v6下移0.1mV,T波:I、II、III、aVF、V6低平,aVL、V2-V5倒置.化验检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正常.冠状动脉CTA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共干起源于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与升主动脉呈锐角走形,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冠状动脉CTA CT诊断
下载PDF
CR和D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活体茎突解剖学观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勇 李慎江 +4 位作者 朱峰 刘德斌 梁文杰 崔学峰 朱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活体茎突解剖学观测中的意义。方法210例茎突受检者CR、DR拍片后,行反转,边缘锐化,调节窗宽、窗位,放大,4种联合后处理,...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活体茎突解剖学观测中的意义。方法210例茎突受检者CR、DR拍片后,行反转,边缘锐化,调节窗宽、窗位,放大,4种联合后处理,在显示茎突清晰的图像上分别测量茎突长度、前倾角和内倾角。结果茎突长(24.34±3.55)mm;前倾角(19.21±3.08)°;内倾角(24.16±4.28)°。左、右侧茎突长度、前倾角、内倾角度无显著差异。结论CR、DR图像联合后处理使活体茎突显示清晰,能做出更为准确、全面的观测,在茎突疾病的诊治和确定手术术式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DR 图像后处理 茎突 解剖学
下载PDF
胃部影像学检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凡刚 刘德斌 +1 位作者 吴晓晖 崔学锋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553-553,554,共2页
胃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非常普及,方法多样,近些年有飞速发展,就影像学在胃部应用的特点及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类型病变适用的检查方法或几种检查方法配合,以达到对胃Ca的分期、治疗后效果观察以及更为重要的早期病变更好的诊断,... 胃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非常普及,方法多样,近些年有飞速发展,就影像学在胃部应用的特点及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类型病变适用的检查方法或几种检查方法配合,以达到对胃Ca的分期、治疗后效果观察以及更为重要的早期病变更好的诊断,以给临床以准确可靠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餐透视 胃Ca CT MRI诊断 超声胃造影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半年CT随访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9 位作者 范丽 李翠 鞠广文 梁文杰 李常城 刘德斌 朱峰 朱岩 崔学峰 郑立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半年内CT增强随访的恰当次数。方法对24例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CT增强双期扫描(以3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 s及120 s行胸部扫描。记录病灶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半年内CT增强随访的恰当次数。方法对24例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CT增强双期扫描(以3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 s及120 s行胸部扫描。记录病灶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治疗后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及治疗后空洞最大内径之和。使用均数间方差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最大单径之和在治疗后1个月(3.67±1.16)cm、3个月(3.00±1.00)cm及6个月(2.87±1.13)cm与治疗前病灶最大单径之和(3.42±1.31)cm相比,无显著差异(f=1.025,P=0.391,>0.05)。治疗后1个月(0.53±0.53)cm、3个月(0.52±0.55)cm及6个月(0.67±0.81)cm之间,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无显著差异(f=0.174,P=0.841,>0.05)。治疗后1个月(3.42±1.12)cm、3个月(3.00±0.89)cm及6个月(2.64±0.99)cm之间,病灶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无显著差异(f=1.845,P=0.174,>0.05)。治疗后1个月(1.74±1.44)cm、3个月(1.26±1.29)cm及6个月(1.17±1.08)cm之间,病灶空洞最大内径之和无显著差异(f=0.695,P=0.506>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明显小于治疗前病灶最大单径之和(f=16.765,P<0.001)。结论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治疗后病灶大部分发生了坏死,术后半年内CT增强随访未见明显变化,建议术后半年进行一次CT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波 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原文传递
CT增强双期扫描在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慎江 赵勇 +5 位作者 朱岩 朱峰 刘德斌 梁文杰 崔学峰 毕文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在评价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52例经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s及90s行胸部螺旋扫描),记录肺癌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净增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在评价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52例经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s及90s行胸部螺旋扫描),记录肺癌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净增值,并与文献结果对照。记录25s及90s时肺癌的强化模式。结果治疗后肺癌平扫CT值、增强后25s及90sCT值分别为(42.20±7.43)HU、(57.35±10.09)HU、(71.85±12.45)HU。平扫CT值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的肺癌平扫CT值(40.7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152(0.05)。强化净增值(29.46±10.85)HU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肺癌的强化净增值(35.79HU)(t=4.206,P=0.001<0.05)。52例中32例90s时表现为均匀强化;32例中25s时21例表现为混杂强化,7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中央强化,2例表现为周边强化。结论治疗后肺癌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肺癌强化净增值能反映肺癌的血供,可作为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HRCT随访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慎江 梁文杰 +6 位作者 李翠 李常城 刘德斌 朱峰 朱岩 崔学峰 郑立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高分辨CT(HRCT)表现在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8例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肺损伤后3个月内多次行胸部HR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变化。结果首次CT检查(中位时间9.68 h),7例(87.5%)图像未显... 目的初步探讨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高分辨CT(HRCT)表现在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8例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肺损伤后3个月内多次行胸部HR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变化。结果首次CT检查(中位时间9.68 h),7例(87.5%)图像未显示异常;1例(12.5%)图像显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第二次CT检查(中位时间29.13 h),1例(12.5%)图像显示病变有进展;6例(75.0%)图像首次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1例(12.5%)并发纵隔气肿;1例(12.5%)正常。第三次CT检查(中位时间53.75 h),6例图像显示病变有进展;1例患者(12.5%)图像首次显示右肺下叶内、外基底段、左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1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第四次CT检查(中位时间145.10 h),6例图像显示病变基本稳定;1例图像显示病变明显吸收;1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第五次CT检查(中位时间505.00 h),6例图像显示病变消失,1例图像显示病变明显吸收;1例图像显示病变略有吸收。结论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肺部HRCT表现为如下过程:无异常→出现异常(中位时间29.13 h)→明显进展(中位时间53.75 h)→基本稳定(中位时间145.10 h)→病变吸收、消失(中位时间505.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损伤 随访
原文传递
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影像-病理对照
10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成洲 张沉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30例肺腺癌(直径≤3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容积灌注成像(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 目的初步评价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30例肺腺癌(直径≤3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容积灌注成像(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腺癌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强化值(34.25±12.80)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59±4.72)%及灌注值(29.02±6.91)ml.min-1.100g-1与MVD(68.18±19.84)均呈正相关(r=0.728,P<0.0001;r=0.689,P<0.0001;r=0.894,P<0.0001)。17例(56.7%)肺腺癌VEGF表达阳性,其强化值(38.16±13.88)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5.96±5.41)%、灌注值(30.91±7.25)ml.min-1.100g-1及MVD(74.36±20.45)均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28.13±9.71)HU、(13.01±2.97)%、(26.36±5.71)ml.min-1.100g-1、60.10±11.84](t=2.10,P=0.045<0.05;t=2.30,P=0.030<0.05;t=2.51,P=0.025<0.05;t=2.78,P=0.033<0.05)。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681,P=0.005<0.05;r=0.713,P=0.003<0.05;r=0.904,P<0.0001)。结论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可能是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定量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