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应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
作者 田少华 张荣庆 +2 位作者 魏丽萍 刘海涛 王海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剪应力(8和15 dyn/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剪应力分别作用7天、24 h、2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剪应力(8和15 dyn/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剪应力分别作用7天、24 h、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内皮细胞标记物假性血友病因子定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D 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以鉴定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在剪应力(8 dyn/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作用24 h、7天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得偏圆、呈多角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剪应力诱导组细胞平行于流体方向排列,假性血友病因子染色阳性,提示内皮细胞表型特征,同时D 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阳性,提示具有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组、15 dyn/cm2剪应力组作用24 h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假性血友病因子染色与D 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均阴性,提示未出现向内皮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15 dyn/cm2剪应力共同作用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结论剪应力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且与力的大小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联合剪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且诱导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康 栾荣华 +6 位作者 李伟杰 贾国良 王海昌 郭文怡 吕安林 李成祥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 目的 :比较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65例拟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组 )或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普通球囊组 ) ,球囊扩张后均放置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2h和 6h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清IL 6的浓度 ;另于术前、术后 6h、术后 2 4h和 48h抽取肘静脉血样 ,测定血清CRP的浓度。以上指标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结果 :普通球囊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浓度术后即刻和术后 2h ;血清IL 6浓度术后即刻 ,术后 2h和 6h以及血清CRP浓度术后 6h、2 4h和 48h都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单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清IL 6和CRP浓度的影响均小于单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 ,联合支架置入术后有相似结果 ,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减轻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减少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东江 和旭梅 +2 位作者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VSD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其中5例患者由于缺损口<1mm,仅行左心室造影未行封堵治疗,为诊断性...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VSD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其中5例患者由于缺损口<1mm,仅行左心室造影未行封堵治疗,为诊断性导管介入组;另37例患者为VSD封堵组。结果:42例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均处于正常值(<0.15 ng/ml)范围内。术后即刻、4h、24h及72h,诊断性导管介入组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SD封堵组术后即刻、4h及24h血清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1);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术后72h较24 hVSD封堵组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可以预测心肌微损伤,介入治疗(VSD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肌肌钙蛋白Ⅰ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