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全华 《腹部外科》 1998年第2期59-60,共2页
为客观评价超声对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实用价值,本文回顾150例超声与手术资料,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对腹腔积血征的检出敏感,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符合率高,达95.2%,但对损伤脏器定位诊断正确率偏低。并分析了其客观和... 为客观评价超声对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实用价值,本文回顾150例超声与手术资料,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对腹腔积血征的检出敏感,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符合率高,达95.2%,但对损伤脏器定位诊断正确率偏低。并分析了其客观和主观原因。认为超声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和评价方面是首选诊断工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闭合性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心腔内导管超声在腹膜后脏器显像中应用研究
2
作者 郑敏娟 周晓东 +1 位作者 李红玲 张海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对部分腹膜后脏器结构的显像效果,以及其用于腹膜后脏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静脉鞘管引导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进入下腔静脉,通过对8只实验犬部分腹膜后脏器的近距离超声成像,记录成像过程动物生理...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对部分腹膜后脏器结构的显像效果,以及其用于腹膜后脏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静脉鞘管引导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进入下腔静脉,通过对8只实验犬部分腹膜后脏器的近距离超声成像,记录成像过程动物生理参数,观察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显像效果,并与常规经腹超声检查效果比较。结果实验前与腔内显像过程中犬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腔内导管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肾上腺、大血管旁淋巴结等腹膜后脏器的二维细微结构及彩色血流分布,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结论采用心腔内导管超声观察腹膜后部分脏器的结构是安全可行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对肾上腺及其血供的显像尤为清晰。心腔内导管超声在腹膜后脏器显像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腹膜后脏器的超声检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超声 腹膜后脏器 超声导管
下载PDF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分型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慧 王瑞霞 +2 位作者 郑敏娟 陈定章 周晓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评价胃窗超声造影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分型特点。方法以胃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回顾总结门诊怀疑胃肿瘤的60例患者胃窗超声造影图像表现特征。结果 60例患者中经胃窗超声造影诊断为胃肿瘤55例,胃镜活组织检查及手术... 目的评价胃窗超声造影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分型特点。方法以胃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回顾总结门诊怀疑胃肿瘤的60例患者胃窗超声造影图像表现特征。结果 60例患者中经胃窗超声造影诊断为胃肿瘤55例,胃镜活组织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胃肿瘤57例(其中腺癌39例、髓样癌11例、印戒细胞癌1例及淋巴瘤6例);胃窗超声造影诊断胃肿瘤的敏感度96.5%,特异度100.0%,准确度为96.7%;典型胃肿瘤超声表现主要分为肿块型(20.0%)、溃疡型(54.5%)、浸润型(14.5%)和淋巴瘤型(11.0%)4种。结论胃窗超声造影技术操作简便,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大多数胃肿瘤并协助分型,可为指导外科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检查 诊断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军 李雪 +5 位作者 刘丽文 刘兵 段云燕 李金芳 温江田 崔明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最大位移达峰时间,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寰 张玉顺 +8 位作者 刘建平 王海昌 代政学 王垒 马东江 张军 李军 姚志勇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VSD介入治疗的300例(男152,女148)患者,年龄2~44(10.8±7.8)岁,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技术成...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VSD介入治疗的300例(男152,女148)患者,年龄2~44(10.8±7.8)岁,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294/300)。严重并发症8例(2.7%),无死亡病例。其中5例(1.7%)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异丙肾上腺素、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后,4例恢复,1例治疗50天后仍有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另2例(0.7%)术后发生溶血,激素等治疗后,溶血均消失。1例(0.3%)患者术后4天发现封堵器移位,急诊转心脏外科手术处理。术后一过性及短期并发症有:1例(0.3%)患者术后发现少量心包积液,经静脉推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止血药处理后控制;91例(30.3%)患者封堵术后即刻心脏彩色B超室间隔有微~少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1%)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仍有微量残余分流。8例(2.7%)患者术后新出现主动脉瓣微量反流,4例(1.3%)术后新出现三尖瓣少量反流。84例(28%)术后心电图(ECG)出现间歇性加速性交界性心律或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给予激素等治疗3~7天后均恢复正常。53例(17.7%)术后ECG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0.7%)术后ECG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7例(9%)术后ECG有室内传导阻滞。结论:采用Amplatzer偏心性膜部VSD和国产双盘状VSD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安色、疗效可靠、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流场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晶 徐艳君 +5 位作者 刘丽文 王绍林 张琳 李蕊钧 雷禄歧 张军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液流场的特点。方法选取ACS患者32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液流场的特点。方法选取ACS患者32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脱机应用VFM软件处理并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涡流大小、位置、流量、强度等特征指标,并对比ACS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涡流变化的差异。结果ACS组收缩期涡流持续时间延长;等客收缩期至快速射血期涡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涡流中心位置靠近左室流入道中部,涡流强度下降;ACS组减慢射血期涡流呈现流量、强度均逐渐减小的规律,而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患者收缩期涡流特征与正常人存在特征性差异,VFM技术提供了评价ACS患者左室内血液流场变化及研究左室整体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血流动力学现象 涡流
下载PDF
血流向量图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短期左室涡流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晶 张军 +4 位作者 马斌 刘丽文 王绍林 强艳萍 张琳 《医学信息》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图(VFM)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液流场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ACS患者28例,采用ALOKAd10超声诊断仪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图(VFM)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液流场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ACS患者28例,采用ALOKAd10超声诊断仪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脱机应用VFM分析软件处理图像后,观察并测量收缩期左心室涡流面积、中心位置、流量、强度等特征指标,对比ACS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涡流变化的差异。结果PCI术后ACS患者收缩期涡流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等客收缩期左室涡流中心位置较术前向左室流出道基底部偏移,涡流面积减小;快速射血期涡流面积明显呈递减趋势.流量及涡流强度变化无明显规律;主动脉瓣射血速度达峰瞬间涡流面积显著小于术前;减慢射血期左室涡流明显消散。结论ACS患者PCI术后收缩期涡流特征与术前发生特征性改变,VFM技术为客观评价左室内血液流场变化及研究左室整体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向量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 左室涡流.
下载PDF
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金屏 刘洋 +4 位作者 鼋氧臻 杨秀玲 李红玲 杨剑 俞世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7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比较两种方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并发症以及... 目的 对比研究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7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比较两种方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并发症以及术后残余分流等指标,术后随访1~36个月.结果 介入封堵组全组技术成功比例100%,外科手术组院内死亡2例(18%).介入封堵组较外科手术组,手术时间较短[(84 ±36)min对(358 ±88)min](P〈0.01);住院时间较短[(11.9 ± 12.1)天对(38.1 ±42.2)天](P〈0.05);输血量较少[(1029 ±455)ml对(1438 ±908)ml](P〈0.05).介入封堵组全组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无 ICU 停留.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瓣周漏8例(47%),但残余分流量均减少至小量以内(1.6 ±1.7)ml,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外科手术组术后残余瓣周漏1例(9%).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对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介入封堵术较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通过改进手术技巧、个性化选择封堵器、早期治疗溶血并发症等方法能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比例及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瓣膜置换术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