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NOTES保胆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1
作者 邓立新 吕新芝 +8 位作者 黄清蓉 黄雪娟 陈艺玲 温慧萍 刘妍 唐庆林 王淘淘 温春虹 张鸣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诊断为胆囊良性病变并拟行消化内镜下微创保胆治疗的患者15例,分别采集围手术... 目的探讨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诊断为胆囊良性病变并拟行消化内镜下微创保胆治疗的患者15例,分别采集围手术期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内的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1周内肠道菌群相比,多样性显著减少,与营养代谢吸收相关的拟杆菌门显著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率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结构仍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一些与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如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显著增加;部分与肥胖相关的菌属如布雷德菌属(Bulleidia moorei)、长链多尔氏菌(Dorea longicatena)显著减少,部分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相关菌如灵巧粪球菌(Coprococcus catus)、产气柯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s)、甲酸芽殖菌(Gemmiger formicilis)、粪罗斯氏菌(Roseburia faecis)显著减少;部分有害菌如哈氏梭菌(Clostridium hathewayi)、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显著增加。结论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多样性仍显著减少、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减少、部分有害菌增加。总体上,肠道菌群尚未完全恢复,仍处于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胆囊良性病变 肠道菌群 16S rDNA Illumina Miseq 短链脂肪酸产生菌
下载PDF
信息化管理在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雪娟 李睿 +4 位作者 林翠琴 陈艺玲 黄清蓉 唐庆林 吕新芝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3011-3015,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的2991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9例,观察组17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按消化内科疾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后及出院后均给...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的2991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49例,观察组17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按消化内科疾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后及出院后均给予信息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院临时取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临时取消率、出院临时取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拟行日间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手术临时取消率、出院临时取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 日间手术 信息化管理 护理
下载PDF
角蛋白18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屈振南 林霖 +2 位作者 钟伟 聂凯 陈达丰 《肿瘤药学》 CAS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究角蛋白18(CK18)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CK18敲低HGC27细胞株和使用CK18单克隆抗体两种方法抑制HGC27细胞中CK18的表达。对比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分别构建... 目的探究角蛋白18(CK18)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CK18敲低HGC27细胞株和使用CK18单克隆抗体两种方法抑制HGC27细胞中CK18的表达。对比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分别构建CK18低表达的HGC27细胞株和使用CK18单克隆抗体抑制HGC27细胞中CK18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HGC27细胞,凋亡率和化疗敏感性明显高于野生型HGC27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8可促进人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8 胃癌 HGC27细胞 细胞功能学
下载PDF
不同剂量泮托拉唑诱发稳定期痛风性关节炎再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妍 张帅 +1 位作者 李佩 张兰霞 《中国医药》 2022年第4期576-579,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泮托拉唑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稳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再发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7例、未合并...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泮托拉唑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稳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再发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7例、未合并者45例。Blatchfbrd评分≥6分或内镜止血效果不佳/止血困难的患者采用高剂量泮托拉唑治疗(80 mg 0.5 h静脉滴注后,予8 mg/h静脉泵注72 h),其余患者予低剂量泮托拉唑治疗(40 mg/次、2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 d)。治疗3 d后,所有患者续予泮托拉唑40 mg, 1次/d静脉滴注,持续3 d。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 d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统计治疗后痛风发作持续时间、关节肿痛、发热情况。结果 45例未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接受低剂量泮托拉唑治疗20例(A组)、高剂量泮托拉唑治疗25例(B组);27例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接受低剂量泮托拉唑治疗11例(C组)、高剂量泮托拉唑治疗16例(D组)。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d, B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高于A组[(481±104)μmol/L比(473±90)μmol/L、(492±99)μmol/L比(484±73)μmol/L],D组均高于C组[(546±98)μmol/L比(510±90)μmol/L、(566±90)μmol/L比(522±8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D组痛风发作持续时间、单关节痛比例、多关节痛比例、发热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均未出现关节肿痛。结论 使用大剂量泮托拉唑可促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否引起稳定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再发作,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痛风性关节炎 泮托拉唑
下载PDF
基于行动研究法为理论的教育策略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为理论的教育策略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为理论的教育策略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动研究法为理论的教育策略干预,观察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为理论的教育策略应用于UC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行动研究法 自我护理能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温慧萍 马桂芳 +5 位作者 潘燕华 温春虹 唐庆林 邓立新 吕新芝 黄雪娟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36-2441,共6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近似4∶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88)和验证组(n=20),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近似4∶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88)和验证组(n=20),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建模组分为非术后并发症组(n=46)和术后并发症组(n=42)。比较非术后并发症组患者和术后并发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验证组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结果88例建模组患者中,42例患者(47.73%)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术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降钙素原水平和凝血功能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RP水平升高、术前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是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223+0.022×术前CRP+0.159×术前降钙素原+1.561×凝血功能异常。采用该模型预测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预测准确率为80.00%,预测价值较高。该预测模型计算结果>52.189者为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结论术前CRP水平升高、术前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是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计算结果>52.189者为NOTES保胆取石(息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对于这类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并发症 护理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镜套扎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固有肌层起源小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春虹 刘将 +7 位作者 唐庆林 马明 林惠明 邓立新 曾智聪 张帅 黄雪娟 张鸣青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本研究采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治疗的长径≤1.2 cm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病例43例, 按术式分为内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ligation resectio... 本研究采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治疗的长径≤1.2 cm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病例43例, 按术式分为内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ligation resection, ELR)组27例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组1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手术时间, ELR组20.0(18.0, 25.0)min, ESE组27.5(23.0, 37.5)min,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2.5, P=0.001)。整块切除率, ELR组100.0%(27/27), ESE组81.3%(13/1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术后住院时间, ELR组3(2, 4)d, ESE组5(4, 6)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5.5, P=0.020)。两组的术中出血率和出血量、术中穿孔率, 止血夹数量以及术后出血、发热、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均未见间质瘤复发和转移。可见对于病变长径≤1.2 cm的小GIST, ELR和ESE均可安全有效切除, ELR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整块切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内窥镜 内镜套扎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