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晓萍 郑宗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同时行穴位贴...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同时行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腰椎功能评分、功能障碍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维度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与中医康复护理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及疼痛均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干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贴敷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实时超声成像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聚财 王杰 康春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成像(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74例CLM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成像(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74例CLM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照组给予脊柱稳定训练。于治疗前后观察病人多裂肌厚度[静息时(T0)、收缩10 s(T1)、收缩20 s(T2)、收缩30 s(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生活质量(SF-12 MCS和SF-12PCS)。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T1、T2、T3时的多裂肌厚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T1[(27.93±2.60)比(25.35±2.14)mm]、T2[(27.11±2.13)比(24.89±1.89)mm]、T3[(24.36±2.86)比(26.85±2.93)mm]时的多裂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周后两组病人VAS和ODI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2.67±0.54)比(3.36±0.73)分]和ODI[(14.32±4.97)比(21.05±5.42)%]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PCS和MCS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CS[(39.02±4.28)比(35.87±4.39)分]和PCS[(43.05±9.82)比(37.08±3.2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有助于改善CLMS病人的多裂肌收缩性能,减轻疼痛程度,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多裂肌 超声检查 脊柱稳定训练 生物反馈
下载PDF
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3
作者 蔡莲珠 颜小润 +1 位作者 张骄莹 温炜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肿胀 穴位敷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效果
下载PDF
通督扶阳推拿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高晓哲 夏美玲 +1 位作者 吴晓萍 向盼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研究通督扶阳推拿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组(7... 目的研究通督扶阳推拿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组(75例,常规基础治疗+通督扶阳推拿和核心肌群训练)。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功能障碍、疼痛程度以及腰背伸肌群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4.67%比80.0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22.98±3.77)分比(18.98±3.56)分]、平均功率[(44.03±11.09)W比(38.98±10.79)W]、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88.65±15.42)Nm比(79.99±15.66)Nm]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1.78±0.56)分比(2.39±0.67)分]、腰背屈伸比[(69.53±9.15)%比(74.42±9.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扶阳推拿与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治疗LDH病人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病人疼痛,改善病人腰背伸肌群力学性能,减少其生活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通督扶阳推拿 核心肌群训练 腰椎 疼痛 腰背伸肌群力学性能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文杰 周甜甜 +1 位作者 连松勇 林友聪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共12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体外冲击波(ESWT)组、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ES...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共12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体外冲击波(ESWT)组、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和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ESWT+MET)组4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和MET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ESWT每周1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大张口度(MMO)、压力疼痛阈值(PPT)、疼痛情况(VAS)和下颌功能损害问卷(MFIQ)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MMO、PPT、VAS及M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MMO及PP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ESWT组、MET组及ESWT+MET组高于常规组(P<0.05),ESWT+MET组高于ESWT组和MET组(P<0.05);MET组的MMO较ESWT组增加(P<0.05),ESWT组的PPT较MET组增加(P<0.05)。4组VAS及M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ESWT组、MET组及ESWT+MET组低于常规组(P<0.05),ESWT+MET组低于ESWT组和MET组(P<0.05);ESWT组VAS评分较MET组下降(P<0.05),MFIQ评分ESWT组与ME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均能有效改善TMD患者的最大张口度、疼痛情况及下颌功能,但是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的联合效果优于单一的体外冲击波或肌肉能量技术,临床上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用于治疗T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肌肉能量技术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甜甜 苏文杰 +1 位作者 连松勇 林友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43-1349,共7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丰富环境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包括药物治...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丰富环境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内的常规治疗,丰富环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包括音乐治疗、拼图游戏和运动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8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采用MMSE、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和丰富环境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MMSE、MBI、HAMD、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的MMSE、M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HAMD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周、8周后丰富环境组的MMSE(15.83±2.97分vs.14.07±2.70分,P=0.019;16.73±2.07分vs.14.97±2.31分,P=0.003)、MBI(55.67±10.81分vs.49.67±10.58分,P=0.034;63.33±8.24分vs.57.50±9.80分,P=0.015)、SS-QOL评分(88.70±9.00分vs.79.13±9.34分,P<0.001;93.60±8.27分vs.85.83±8.60分,P=0.001)均高于常规治疗组,HAMD评分(8.40±2.74分vs.10.00±3.21分,P=0.042;7.40±2.79分vs.9.13±2.21分,P=0.010)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丰富环境可改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和社区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血管性痴呆 卒中 认知功能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温针灸辅助骨痹散治疗湿热型骨痹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吴家辉 郑宗志 颜小润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炙辅助骨痹散治疗湿热型骨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湿热型骨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温针炙辅助骨痹散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温针炙辅助骨痹散治疗湿热型骨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湿热型骨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温针炙辅助骨痹散治疗,对照组常规骨痹散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表达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最大行走距离及日常活动等中医症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A、IgG、IgM指标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gA、IgG及IgM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各评分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骨痹散治疗湿热型骨痹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促进实验室指标恢复,减少其疼痛状况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炙 骨痹散 湿热型骨痹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对比研究
8
作者 周洸玉 张真真 +4 位作者 尹莲君 刘佩婉 林浩辉 陈杰阳 陈俊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SCI后NB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Hz组(n=58,5Hz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SCI后NB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Hz组(n=58,5Hz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和20Hz组(n=58,20Hz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指标、肌电图指标、各项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20Hz组日自主排尿次数少于5Hz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多于5Hz组(P<0.05);20Hz组最大尿流速、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H反射波幅、F波引出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评分高于5Hz组,膀胱残余尿量、H反射潜伏期、F波潜伏期、NB症状评分表(NBSS)、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低于5Hz组(P<0.05)。结论:与5Hz频率FMS相比,20Hz频率F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SCI后NB尿潴留,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刺激 运动想象疗法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