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手术辅助PTA治疗血透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苏锡雄 许薇 +2 位作者 许立奇 杨琴 杨云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已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并出现...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已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并出现Ⅰ型合并Ⅱ型狭窄接受血透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超声引导下PTA,B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PTA,C组:开放手术辅助PTA。比较3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高于A、B组,并发症分别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C组分别大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12月时的AVF通畅率及稳定性分别高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恢复内瘘功能,保证患者有效透析,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开放手术 血液透析 上肢 动静脉内瘘 狭窄 并发症
下载PDF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2
作者 卜鹏飞 徐永清 +4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浦路桥 江剑飞 李川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 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所选定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内侧楔骨远端倾斜的相关角度,研究其与拇外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影像科拍摄的足负重正位片,测量所有样本HVA并根据其大小将所有样本分为正常组、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再测量每个样本的IMA、MAA、MCA、DMCA等,最后对2组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679例足负重正位片,左足330例(49%)、右足349例(51%),男足262例(39%),女足417例(61%);总患者数为538例,其中男性222例(41%),女性316例(59%);患者平均年龄38(18~82)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28(18~73)岁、女性平均年龄42(18~82)岁。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拇外翻组IMA和MCA均大于轻中度拇外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CA在轻中度拇外翻组和重度拇外翻组中均与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与拇外翻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其中MCA与拇外翻之间存在关系、而DMCA与拇外翻的关系则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负重位片 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 第一跖楔夹角
下载PDF
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302-302,304,共2页
探究舒适护理在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改进组(舒适护理)与普通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改进组并发症... 探究舒适护理在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改进组(舒适护理)与普通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改进组舒适度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效果较好,提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 恢复期 安全性 舒适度
下载PDF
3D打印全距骨假体联合Infinity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治疗距骨骨折后踝关节炎合并畸形1例
4
作者 卜鹏飞 浦路桥 +2 位作者 马鑫榆 徐永清 李川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距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伤后易发生距骨坏死,严重者会引起距骨缺损、塌陷,甚至发展为踝关节畸形和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踝关节或胫距跟为主的关节融合手术,但术后会致关节功能丧失,加速邻近关节退变... 距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伤后易发生距骨坏死,严重者会引起距骨缺损、塌陷,甚至发展为踝关节畸形和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踝关节或胫距跟为主的关节融合手术,但术后会致关节功能丧失,加速邻近关节退变,影响行走步态。3D打印全距骨假体联合成品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是可在矫正踝关节畸形的同时保留一定的踝关节活动度。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为此,笔者报告1例创伤后距骨塌陷致踝关节炎合并畸形患者,探讨3D打印微孔钛全距骨假体联合Infinity假体全踝关节置换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踝关节 关节炎 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单纯性踇外翻患者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与踇外翻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卜鹏飞 李川 +5 位作者 蒙旭晗 马鑫榆 张晓燕 江剑飞 李军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 目的通过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与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相关的指标,研究其与踇外翻发生及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内收角(metatarsus adductus angle,MAA)、第1跖楔夹角(metatarsus cuneiform angle,MCA)、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角(distal medial cuneiform angle,DMCA)、第1跖骨近端关节倾斜角(proxim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PMAA);记录第1跖楔关节(first tarsometatarsal,TMT)关节面形态。根据HVA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5°)与踇外翻组(≥15°),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IMA、MAA、MCA、DMCA、PMAA以及TMT关节面形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VA、IMA的影响因素。结果 534例(679足)患者X线片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220例,女314例;年龄18~82岁,平均36岁。根据HVA分组,正常组154例(168足),踇外翻组403例(511足)。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踇外翻组IMA、MAA、MCA均大于正常组(P<0.05),DMC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T关节面形态均以曲面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测量PMAA发现第1跖骨存在内收型、中立型和外展型3种形态,组间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外展型PMAA大于踇外翻组(P<0.05),内收型PM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679足资料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CA、DMCA为HVA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MAA、MCA、DMCA为IM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侧楔骨远端关节倾斜程度相对恒定,DMCA不能作为量化踇外翻的特征性角度,TMT关节面形态与踇外翻无明显关系;MAA、MCA、PMAA参与了踇外翻形成,而且MCA可以作为量化踇外翻程度的特征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内侧楔骨 负重位X线片 影像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