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在75岁以上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峰 鞠晓聪 +1 位作者 王冰 孙海宁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在75岁以上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明确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因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行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 目的探讨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在75岁以上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明确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因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行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的1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76~83岁,平均(78.33±2.19)岁;老年患者9例,高龄患者3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5个月,平均(36.58±8.85)个月;9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手术,二期翻修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31.56±9.28)个月。未行二期翻修手术的3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内脑血栓死亡,带间隔器生存时间为(27.67±7.23)个月。行二期翻修手术的9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带间隔器生存时间为(8±3.16)个月。12例患者间隔器均未出现断裂或脱位情况,一期术前ROM(66.67±9.85)°,带间隔器期间ROM(93.75±3.7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4,P<0.05)。9例行二期翻修术后ROM(93.33±4.33)°,带间隔器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7,P>0.05)。12例患者一期手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52.22±5.71)分;带间隔器期间膝关节HSS评分(81.34±2.84)分,行二期翻修手术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82.93±1.64)分。一期术前和带间隔器期膝关节HS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8,P<0.05);带间隔器期和二期翻修手术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5,P>0.05)。结论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可以有效控制膝关节深度感染和保留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上二期翻修手术时间可以适当延后,给予老年患者机体充足的恢复时间;对于不适合行二期翻修手术或者拒绝再次手术且活动量少的高龄患者可以将其作为临时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磨损 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 感染 老年 高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与L_(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福鑫 韩康 +2 位作者 毛兆虎 张政 宋若先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发生发展过程中L_(5)椎弓根的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L 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44例腰椎峡部裂...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发生发展过程中L_(5)椎弓根的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L 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4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35.7±14.4)岁]。腰椎双侧峡部裂患者79例(峡部裂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65例(滑脱组)。选取同期144例腰椎CT平扫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CT图像上测量L_(5)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包括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螺钉轨迹长度(PST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内倾角(PCA)、椎弓根高度(PH)和椎弓根峡部角(PIA)。先比较三组内左右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再将各组内左右侧的数据合并,比较三组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L 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将峡部裂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 5椎弓根形态特征相关的峡部裂危险因素。 结果:三组内左右侧别间PL、PSTL、PW、PCA、PH和P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测量参数不受左右侧别因素的影响。峡部裂组PL、PSTL、PW、PCA和PIA分别为(13.5±2.0)mm、(47.6±2.4)mm、(15.5±2.0)mm、(29.0±2.9)°和(118.6±5.9)°,与滑脱组的(13.6±2.0)mm、(47.7±3.2)mm、(15.9±2.7)mm、(28.3±3.1)°和(119.2±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大于对照组的(12.8±1.7)mm、(45.1±3.1)mm、(14.9±2.0)mm、(25.6±3.0)°和(106.6±5.5)°( P<0.05);峡部裂组PH为(10.5±1.2)mm,与对照组的(10.8±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大于滑脱组的(10.0±1.3)mm(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A增大( OR=1.40,95% CI 1.17,1.67, P<0.01)和PIA增大( OR=1.46,95% CI 1.30,1.64, P<0.01)与腰椎峡部裂显著相关。 结论:腰椎峡部裂患者L_(5)椎弓根相较于正常人群PL和PSTL更长、PW更宽、PCA和PIA更大,故具有“长、宽、外展”的形态学特征。L_(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主要发生在峡部断裂前,且PCA和PIA增大是腰椎峡部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前移 人体测量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间盘切除纤维环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康 谭树森 +2 位作者 张政 张红侠 宋若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椎间盘切除和纤维环修复术治疗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9月采用UBE椎间盘切除纤维环缝合治疗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椎间盘切除和纤维环修复术治疗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9月采用UBE椎间盘切除纤维环缝合治疗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74±5.23)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VAS及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优2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2%。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显著增加(P<0.05);椎间隙高度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显著改善(P<0.05)。[结论] UBE椎间盘切除纤维环修复术可有效治疗巨大突出型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纤维环缝合术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