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马学锋 黄俊 +4 位作者 李娜 邵慧娟 卢利霞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5-2271,共7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
作者 刘珊山 于晓辉 秦建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3,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时间和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模型显示,2020—2030年中国肝硬化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是酒精,其次是药物。结论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年男性人群是肝硬化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患病代价 预测 中国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包云丽 汪哲 +5 位作者 唐海茹 李娜 郑英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81-4586,共6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0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0.86/10万下降到0.35/10万,AAPC为-1.6%〔95%CI(-3.8%,-3.4%)〕,标化DALY率从24.47/10万下降到16.31/10万,AAPC为-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DALY率在1995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AAPC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AAPC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结论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疾病负担 患病代价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下载PDF
共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俊 江晶晶 +5 位作者 包云丽 李娜 郑英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检查点受体有紧密联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监视。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TIGIT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和天...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检查点受体有紧密联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监视。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TIGIT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和天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本文将对TIGIT的免疫抑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受体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 免疫抑制机制 免疫细胞
下载PDF
SIRT1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解有成 王菲 +1 位作者 徐进 于晓辉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作为机体重要的细胞内调控蛋白,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维持心肌线粒体Ca^(2+)稳态、降低心肌...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作为机体重要的细胞内调控蛋白,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维持心肌线粒体Ca^(2+)稳态、降低心肌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抑制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化等,可能是DCM的潜在治疗靶点,靶向SIRT1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DC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就SIRT1在DCM的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抗衰老酶1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内质网应激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6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史婷婷 朱玲玲 张亚妮 郭佩佩 张润兵 王顺娜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56-763,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下载2005—2020年所有老年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纳排标准,将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下载2005—2020年所有老年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纳排标准,将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老年HCC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验证。基于确定的变量,开发并验证列线图,以预测老年HCC患者6、12和24个月的OS。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区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134例老年HCC患者,训练组793例,验证组341例。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射治疗被确定为该人群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出的列线图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训练组的C指数为0.745,验证组的C指数为0.704。训练组在6、12和24个月时的AUC值分别为0.785、0.788和0.798,验证组分别为0.780、0.725和0.607。从预测的生存概率到实际观测,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和DCA显示本研究提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疗情况均是老年H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预测老年HCC患者OS,这将有助于老年HCC患者的个性化生存评估和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EER数据库 老年人 预后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肝细胞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
8
作者 史婷婷 张润兵 +6 位作者 伍杨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江晶晶 郑晓凤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4-1268,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膜囊泡,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不同来源的EV对HCC的影响,分析EV对HCC的作用机制,以期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外囊泡 诊断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9
作者 李君莲 李海燕 +4 位作者 霍发荣 吴倩 董利萍 陈思 张晓燕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0-375,40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1-1—2022-4-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神经内科98例首次确诊M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1年后随...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1-1—2022-4-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神经内科98例首次确诊M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1年后随访时的病情变化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同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对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98例MG患者中缓解组61例,未缓解组37例。与缓解组相比,未缓解组MG患者的病程更长、美国MG基金会分型及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更高(均P<0.05),不规律服药、有感染诱因、累及四肢躯干、累及呼吸肌者比例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长[OR=1.082,95%CI:1.011~1.157;P=0.022]、不规律服药[OR=4.778,95%CI:1.539~14.833;P=0.007]、有感染诱因[OR=9.217,95%CI:2.856~29.740;P<0.001]、累及四肢躯干[OR=3.298,95%CI:1.093~9.950;P=0.034]为MG患者复发或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显示,根据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论病程长、累及四肢躯干、不规律服药、感染易导致MG患者病情反复或疗效不佳,由上述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评估MG患者复发或预后不佳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复发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调节性细胞死亡及其靶向治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娜 汪哲 +4 位作者 包云丽 唐海茹 郑英 李斌 于晓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黏膜屏障受损是核心环节,各种病理刺激诱发肠上皮细胞异常死亡,为肠道细菌入侵肠壁并引发炎症反应提供病理基础。近年来,除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外,焦亡、...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黏膜屏障受损是核心环节,各种病理刺激诱发肠上皮细胞异常死亡,为肠道细菌入侵肠壁并引发炎症反应提供病理基础。近年来,除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外,焦亡、铁死亡、铜死亡等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RCD)均已被证实参与IBD的疾病进展。多种RCD方式可通过调控肠黏膜屏障、免疫反应及肠道微生物等影响IBD的疾病进展,通过靶向RCD治疗有效缓解结肠炎症。该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各种RCD参与IBD的发病机制,旨在全面了解RCD调控IBD的相关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调节性细胞死亡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相关疾病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冯富娟 江晶晶 +4 位作者 高春 邵慧娟 于晓辉 郑晓凤 张久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9-132,144,共5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NAP)是新近发现的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几乎所有H.pylori菌株都有表达。HP-NAP被激活后,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炎症的发展和组织损伤。...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NAP)是新近发现的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几乎所有H.pylori菌株都有表达。HP-NAP被激活后,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炎症的发展和组织损伤。本文对HP-NAP在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菌株 中性粒细胞 疫苗
下载PDF
炎症相关脂肪因子与痴呆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华卉娟 梁玉霞 +1 位作者 李岩 赵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痴呆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与高血压、高龄、高脂血症、肥胖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对记忆、注意力、语言等能力造成影响。脂肪因子作为脂肪细胞中的活性因子参与肥胖及炎症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炎症有关的脂肪因子通过多种机制影... 痴呆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与高血压、高龄、高脂血症、肥胖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对记忆、注意力、语言等能力造成影响。脂肪因子作为脂肪细胞中的活性因子参与肥胖及炎症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炎症有关的脂肪因子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痴呆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促炎脂肪因子(瘦素、抵抗素、内脂素和趋化素)和抗炎脂肪因子(脂联素)与痴呆的相关性,就促炎及抗炎脂肪因子与痴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痴呆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炎症相关脂肪因子 脂联素 瘦素 抵抗素 内脂素 趋化素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谢小青 刘亚贤 +4 位作者 王俊科 卢利霞 洪金鹏 陈嘉屿 于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还可诱导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发生。这与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密不可分,主要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T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本文总结了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免疫应答 综述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14
作者 吴倩 李君莲 +2 位作者 李海燕 胡婉贞 张晓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收集MG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测定两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代谢产物的水平。收集受试者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收集MG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测定两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代谢产物的水平。收集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包括MG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S)、M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G-ADL)评分、15项MG生活质量量表(MG-specific quality-of-life 15,MGQOL-15)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水平,对差异菌群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收集50例MG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者。MG组Simpson指数(0.936±0.041)高于对照组(0.888±0.123),即MG组Alpha多样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22),且两组的微生物表型即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R=0.966,P=0.001,Adonis)。LEfSe结果提示MG组中志贺氏杆菌、琥珀酸弧菌属、梭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富集,而丰度降低的有毛螺菌属、罗氏菌属、脱硫弧菌属、粪球菌属。两组菌群的代谢产物不同,其中MG组有28种上调及71种下调代谢产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聚类分析显示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代谢途径为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途径。MG患者肠道微生物61.2%(30/49)的扩增子序列(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与多种代谢产物相关(P<0.001)。毛螺菌科与患者QMGS(r=-0.496,P<0.001)、MG-ADL评分(r=-0.542,P<0.001)、MG-QOL15评分(r=-0.464,P=0.007)、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r=-0.315,P=0.026)呈负相关,与MMT评分(r=0.374,P=0.008)呈正相关。结论MG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有益菌丰度下调,有害菌丰度上调的情况,亦存在代谢产物紊乱,且差异ASV与MG肌无力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16S rRNA 多样性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相关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2 位作者 史婷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癌症进展及影响ICI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细胞因子IL-6如何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以及对免疫阻断疗法和irAEs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靶向IL-6信号转导对ICIs功效及irAEs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17
作者 郑立婷 汪哲 +4 位作者 陈玉春 刘珊山 解有成 李初谊 于晓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59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同时也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遏止NAFLD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作为新一代益生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同时也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遏止NAFLD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作为新一代益生菌,能够改善机体代谢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kk菌对代谢性疾病,尤其是NAFLD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因此,本文就Akk菌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旨在为NAFLD的治疗改进和开创新疗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阿克曼菌属 治疗学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ndocan、JKAP水平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董国锐 王成 史永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2-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can),Jun N-末端激酶途径相关磷酸酶(JKAP)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92例新诊断AIS患者(AIS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can),Jun N-末端激酶途径相关磷酸酶(JKAP)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92例新诊断AIS患者(AIS组)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NHI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轻症组(NIHSS评分<6分,n=52)、中症组(6分≤NIHSS评分<14分,n=85)和重症组(NIHSS评分≥14分,n=55)。所有受试者入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ndocan,JKAP水平,比较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血清Endocan,JKAP水平差异。出院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预后,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IS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以及Endocan,JKAP预测AIS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IS组血清Endoca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JK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Endocan水平高于中、轻症组(P<0.05),JKAP水平低于中、轻症组(P<0.05)。神经预后不良48例,预后良好14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IHSS评分,高水平Endocan是AI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JKAP是保护因素(P<0.05)。Endocan,JKAP预测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742,联合Endocan,JKAP预测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高于单独Endocan,JKAP预测(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增高,JKAP水平下降,且与神经缺损程度加重以及不良预后的发生有关,检测Endocan和JKAP可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近期预后 Endocan Jun N-末端激酶途径相关磷酸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下消化道出血2例
20
作者 高浏璐 何昱静 +5 位作者 李斌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于晓辉 张久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感染机体后,除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外,还会造成其他系统及器官的损伤,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胃肠道损伤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本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感染机体后,除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外,还会造成其他系统及器官的损伤,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胃肠道损伤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本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例SARS-CoV-2感染并发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胃肠道损伤 感染机体 心血管系统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呼吸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