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颅内动脉瘤伴出血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茂华 王礼 +2 位作者 段春梅 杨清武 王玥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患者女性,28岁,教师,苗族,来自湖南湘西。因“反复发热、头痛5个月”于2019年8月22日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5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左侧颞顶枕部针刺痛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伴全身肌肉疼痛、乏... 患者女性,28岁,教师,苗族,来自湖南湘西。因“反复发热、头痛5个月”于2019年8月22日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5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左侧颞顶枕部针刺痛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伴全身肌肉疼痛、乏力。无视力下降、言语障碍、饮水呛咳、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等。多次于当地县医院诊治(具体用药不详),病情反复。2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全头部“爆炸样”疼痛,伴咳嗽、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就诊于外院行颅脑MRI增强+波谱分析检查,提示“左侧额颞叶、右侧顶枕叶多发感染性病灶”。血液寄生虫检查提示“脑囊虫抗体弱阳性”,住院期间患者头痛、发热持续存在,常于午后发热,伴四肢关节疼痛,手指游走性肿胀、检查麻木,双腿胀感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颅内动脉瘤 血液寄生虫 肢体活动障碍 言语障碍 新桥医院 游走性 具体用药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钦 杨清武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64-69,共6页
脑出血是致死致残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至今仍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缺乏与脑出血临床特征相契合的动物模型可能是阻碍其研究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回顾现有自发性脑出血小鼠模型,共发现2种高血压脑出血模型、1种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模型和... 脑出血是致死致残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至今仍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缺乏与脑出血临床特征相契合的动物模型可能是阻碍其研究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回顾现有自发性脑出血小鼠模型,共发现2种高血压脑出血模型、1种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模型和5种脑淀粉样血管病模型。高血压模型其中一种是双转基因小鼠,通过过表达人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导致小鼠高血压。然而,该模型脑出血的发生需要结合高盐饮食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另一种则采用皮下缓慢释放血管紧张素Ⅱ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导致慢性高血压,随后急性注射血管紧张素Ⅱ进一步提升血压造成血压剧烈波动诱导脑出血发生。自发性深部脑出血模型可能是除高血压因素外研究深部脑出血最理想的小鼠模型。5种淀粉样血管病模型均建立在淀粉样前体蛋白突变型的转基因小鼠,但关于其脑出血特征的研究比较匮乏。目前自发性脑出血仍缺少公认的广泛使用的动物模型,理想的脑出血模型应能最大限度模拟疾病的发展特征,只有开展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脑出血基础研究,才有望为脑出血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动物模型 高血压 脑淀粉样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